金融危机下我国体育服装产业升级与对策研究①
2014-12-06龚海燕姜六平
龚海燕 姜六平
(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金融危机下我国体育服装产业升级与对策研究①
龚海燕 姜六平
(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体育服装产业出现了大面积的企业“倒闭潮”。该产业所遇到的困境,也是我国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共同面临的。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网上查询等研究方法,对金融危机下我国体育服装产业进行研究。通过对体育服装产业现状分析,提出我国体育服装产业升级的主体方向及发展对策。以其为我国体育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金融危机 体育服装 产业升级 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已融入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为我国体育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已成为体育服装生产及消费大国,市场竞争加巨。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中国经济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65%的体育服装产自我国,中国体育服装产业已成为全球体育用品价值链中重要的环节(生产制造),是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如何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和未来国际市场竞争,抢占全球体育用品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已成为体育服装产业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
1 我国体育服装产业现状
1.1体育服装企业分布情况
我国体育服装企业分布较集中,规模较大的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以浙江、福建、广东三地为主,占全国的64%。这与沿海经济发达及交通便利有很大关系。但企业小而分散,规模效益差的情况还较为突出,其中大多数都是家庭式作坊。在广东和福建的一些地方,往往一个县就有上千家生产体育服装及用品的“企业”,如此众多的小企业何谈规模及效益。
1.2体育服装企业品牌情况
国内体育服装品牌的竞争力与国际知名品牌比较仍显单薄。除李宁、安踏、双星等国产品牌外,目前中国的体育用品生产主要是以“借用商标”加工生产方式,自主品牌拥有程度较低。从目前统计来看,自有品牌产品的研发能力及数量仍与国外品牌存在差距,与国外知名品牌的知名度相比差距更为明显。
1.3体育服装企业利润情况
现今我国体育服装业大部分企业利润下降,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体育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出口的增加,劳动力价格实质在上涨,这也是从2004年春季开始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二是在外贸企业仍将抢占市场放到第一位。为了抢占市场,频频以价格相争,价格战一浪高过一浪,不少服装生产商陷入了以低成本的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更低价出口的恶性循环,利润越做越薄,最终落入几乎无利可图的境地;三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出口的体育服装品质不高,以中低档为主,国际市场需求弹性较低;四是缺乏自主品牌,生产贴牌加工(OEM)为主,定价权由国外品牌厂商掌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这种重低成本制造轻研发和营销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体育服装业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问题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下暴露无遗。体育服装业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其产业升级无疑已成为我国体育服装企业进一步发展中最核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我国体育服装产业升级主体方向
2.1利用自身优势,把握机遇,化“危”为“机”
通过多年的全球加工贸易经验,我国体育服装业已形成发达的制造加工产业集群,同时也具有丰厚的原始资本积累。目前,只要把握好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竞争对手的冲击和我国自身的优势,利用好目前人民币升值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加快对先进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发挥好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政策优惠,重塑我国体育服装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抢占全球体育服装价值链高端位置,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2基于品牌市场价值的升级
结合当地资源来发展产业,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的体育服装品牌战略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以浙江为例,目前浙江已经是我国体育服装制造和出口的第一大省。某些知名品牌的生产经营已经摆脱了贴牌加工的发展模式,自有体育服装品牌的风格及形象大家已耳熟能详,有很高的知名度。其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市场享誉度和竞争优势。更可贵的是,这些自有品牌建设成功的经验,带动了体育服装中小企业建设品牌文化的意识,促进了服装品牌文化的建设,为体育服装品牌文化经营与市场开拓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3基于市场扩张能力的升级
我国体育服装业在升级过程中,将沿海原有的加工制造环节向我国内陆转移,企业将自身的主要精力用于市场开拓和扩张方面。市场扩张能力涉及到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网络的构建、广告策划、品牌的运作和维护、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能力。企业先在国内创立品牌,整合营销战略,扩大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创建出在全球市场有一定影响和声誉的品牌;也可通过参与跨国兼并、重组和收购甚至直接在国外注册公司和品牌,获得升级所需的资源。
2.4基于技术能力的升级
升级路径的关键在于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培养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较高的附加值。我国体育服装业在基于技术能力的升级过程中,应该注重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实现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除了加大投入更新引进生产设备外,更要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既要提高体育服装设计生产档次,还要向体育服装产业价值链的上游生产环节延伸,对纤维材料的开发应用、面料的设计和加工技术等方面有所作为,提高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和产品档次,逐步向中高端市场渗透,避免只在低端市场进行价格竞争。
2.5基于市场扩张能力和技术能力双向组合的升级
我国体育服装企业可以视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实施不同的升级策略,对同一目标市场,也可多元化的搭配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以获取更大的市场绩效。此外,企业产品升级是长期发展的过程,贯穿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在每条升级路径的中间状况,有可能出现另一条升级路径的开端。在具体升级路径选择的实践中,要综合判断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或条件),选择合适的升级路径实现预期目标。
3 我国体育服装产业升级对策
3.1积极寻求政府政策的支持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改变我国目前体育服装业发展的落后局面,应将创新作为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最具效用的“内生变量”,将产业升级作为我国体育服装业发展最具效用的“外生变量”,政府政策将是两个变量发挥效用的依托。作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国家在体育服装业发展这一问题上应该充分尊重这一行业的自身特点,不必采取过多干预的政策,要加大对体育服装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
3.2确立良好的体育服装品牌
体育服装品牌的形象其内容包括消费者定位、商标标识、包装宣传、专卖形象等具体内容。是企业及其产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成的印象、概念和评价,对消费者深入了解品牌文化起到引导作用。全力挖掘和宣扬体育服装品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国际一流体育服装品牌的秘诀所在。当然,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地域文化,有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和运动资源,完全可以推出体现本土特色体育服装品牌,这应该成为挖掘我国体育服装品牌资源、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有利条件。
3.3多途径共同发展
单一的升级路径实施策略不能解决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体育服装业的升级问题,原有的将体育服装业发展视为实施客体的思路也应转化为国家、产业、企业三个体育产业发展的主体共同推进对策体系。国家对待国外知名品牌这一问题应积极引进,合理运用。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体育服装企业的管理经验,尽快与国际接轨。
3.4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产业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就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体育服装市场实行标准化管理,把握体育服装行业本质,进行有步骤的创新。一是对技术创新组织加强建设;鼓励大中型体育服装企业创立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研发企业专利产品和知名品牌。二是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围绕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生产等为企业各层次提供信息化服务,对市场快速反应以适应现代营销需要。我国体育服装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寻找各种机会,利用多种渠道走出国门,打进国际市场。
3.5优先发展国内重点体育服装市场
利用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引入品牌构建、电子商务、消费物流配送服务等先进营销策略,积极培育和壮大我国的体育服装核心企业(如李宁、安踏等),给予它们政策、税收、融资优惠,为国内体育服装产业升级起示范作用,带动全国体育服装市场的快速发展。
[1]白震.“贸易自由化时代”我国体育服装用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
[2]王宁.我国体育服装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2).
[3]李海潮.浅析我国体育服装市场[J].内江科技,2010(12).
[4]王成文.品牌市场价值视角下的体育服装经营分析[J].中国商贸,2013(12).
G80-05
A
2095-2813(2014)10(a)-0185-02
2013年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课题立项,课题编号:KT13-067金融危机下我国体育服装产业升级路径选择和实施策略研究,类别:B类。
龚海燕(1966—),女,黑龙江延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姜六平(1962—),男,湖南宁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