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奥会对扬州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4-12-05陆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9期
关键词:青奥会体校扬州

陆伟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9)

青奥会的主体是青少年,并且也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之后,承办的又一国际性体育赛事。国际奥委会之所以提出举办青年奥运会,是基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百年的,也呈现出一系列不和谐的问题,在竞技体育面前,即使是爱好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也大多是看客角色,导致参与竞技体育运动的青少年日趋减少,这种现象在全国都是普遍存在的。该研究借助青奥会这个理念,来探讨发现普适教育基础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利用南京青奥会这一重要契机,探讨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扬州市少年儿童体校、扬州市广陵区儿童业余体校、邗江区少年儿童体校为调研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图书馆的中文数据库等途径,查阅了解有关扬州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现状、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资料。

1.2.2 观察访谈法

通过走访扬州市少年儿童体校、扬州市广陵区儿童业余体校、邗江区少体校三家少体校管理人员、教练员、部分运动员、家长,就少体校人才培养相关问题进行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 扬州市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现状

2.1.1 教育为先的观念不强,目标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不够强,少体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适应竞技体育的需要,并不重视青少年作为个体发展的需要。竞技体育与教育的不结合导致了人才培养的不完善,不利于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此外,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以及培养模式都比较单一。

2.1.2 青少年竞技人才培养的经费不足

经济既是体育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少体校培养人才的经费来源主要由国家和自筹构成,个人和家庭的投人并不多。据资料显示,体育的经费总额虽有增长,但增加的速度并不理想,考虑到规模扩大、效益等因素,少体校经费的增长相对来说并不多[1]。在调查的几所少体校中,经费不足都是发展的首要问题。

2.1.3 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学训矛盾

青少年正处于运动素质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然而文化课与运动训练的矛盾是在这几所少体校中表现也很突出。不科学的竞赛制度的引导、教练员的急功近利等原因,导致了重训轻文现状,再加之比例失调的“金字塔”现象,加大了把最优秀的、最有潜力和发展的“人”才拒之门外的可能[2],因此,少体校在训练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成绩是不可取的,应该同等重视学生面素质的培养和文化课的教育。

2.2 影响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因素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访谈总结出以下影响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因素包括:体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教练员对工作的热爱程度以及训练水平;训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学生家长的支持程度;运动训练经费的投入程度;运动选材的科学化程度;地方政府及社会的重视程度;少体校管理体制的合理性;运动员的就业出路;学训矛盾解决的程度;这些都方方面面影响着后备人才的培养。

3 青奥会对扬州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3.1 青奥会对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

3.1.1 更新观念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竞技体育教育首先要改变观念。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也是青奥会一直提倡的理念,通过青奥会来对扬州少体校制定个体健康发展的计划,希望能够改善以往竞技体育与教育分离的场面,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3.1.2 建立与完善各种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各领域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变化,各项法律条文也在逐渐被完善,但有关体育竞技方面的法律条文依然没有预料的好你,希望通过青奥会这项国际性赛事,使得扬州或者江苏建立并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从而能切实保证青少年广泛参与业余训练,并且兼顾基础教育。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竞技体育选拔、参与与退出机制,确保退出竞技体育后的运动员也可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

3.1.3 推动各运动项目进入青少年体育活动

随着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必然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足球、篮球等普及项目相继实行了俱乐部制,走向了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但是,我们也一定发现了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奥运争光计划”中的许多优势项目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希望借助青奥会这个平台,推动各个运动项目进入扬州青少年体育中,丰富青少年体育教学内容,同时建立相应的业余比赛体系,以推动各运动项目进入青少年体育活动内容中去。

3.2 青奥会理念对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暴露了很多弊端,使得很多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缺乏可持续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扬州市体育强市的目标是违背的。几所少体校虽然在不同项目所需要的年龄阶段有所差异,但少体校中对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上有着急功近利的表现,过早的透支运动员的运动潜能,使得运动员缺乏可持续性。南京青奥会的举办期间所带来的体育运动功能及顾拜旦创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初衷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给现在的体育人才培养制度与方式带来不小的影响[4]。青奥会不仅仅是一个国际级赛事,它也带来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这种竞技精神必将为江苏,为扬州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改革做出正面积极的指引,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3 进一步加强青奥会宣传力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青奥会是建立在奥林匹克肥沃的思想基础上,加大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无论是直接教育还是间接教育,青奥会都无可置疑的加强了对奥林匹克竞技精神的推广[5]。青奥会的创立丰富了奥利匹克教育体系,健全了奥林匹克教育制度。2014年南京青奥会在南京的举行,使得奥林匹克精神在南京以及我们扬州广大青少年中得到很好的传播。青奥会吸引里很多有竞技天赋青少年参与。在扬州市中,我们也应该为青少年开展多的以青奥会为主题的体育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使青少年通过体育活动认知、了解青奥会,加速青奥会的理念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从而扩大青奥会的社会影响力,使竞技体育健康中稳健中发展。

3.4 进一步加强“教体结合”模式的实施力度

“教体结合”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而构建的和谐体系[6]。少体校一旦发现运动员没有继续挖掘的潜能,可以对其进行分流,强化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缓解了传统体制下学训矛盾;其次,在保证竞技水平持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青奥会整合体育部门优势,将运动学校纳入普通教育的管理范畴,形成了多样化训练格局,尝试教体结合,形成具有扬州体校的特色项目。

4 结语

青奥会会带来大量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旅游、金融、商贸、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等各方面带来发展机遇[7],针对扬州少体校调查存在的观念、目标、经费方面的不足,不同程度的学训矛盾,以及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本文希望通过青奥会这个良好的契机为扬州青少年教育实施一条有力途径,糅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对青少年体育意识的转变扮演着一种催化剂的作用[8],并能够很好的解决扬州青少年竞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希望通过青奥会的理念来有效的有针对的改革少体校的体系,从各种层面上加强青奥会的宣传力度,并且促进扬州少体校大力加强“教体结合”,使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互补,填补了体育运动学校的空缺,并使其符合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把扬州以及整个青少年竞技人才培养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竞技后备人才,引导青少年更好的适应社会。

[1]王健.业余体育训练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7):42-43.

[2]慈鑫.青奥会甩不掉小奥运会影子重成绩轻文化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0-08-22.

[3]房雪.影响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首都体院学院学报,2005(4):49.

[4]蒋荣,颜月乔.青奥会目标对青少年体育人文教育的导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

[5]任海.青年奥运会的超越与挑战[J].体育与科学,2010,31(2):3-5.

[6]郑婕.“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65-68.

[7]柴王军,汤卫东,马肇国.青奥会的价值、举办意义及其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5).

[8]朱永超.奥运会已丧失最原始意义南京办青奥需找准定位[N].南京日报,2010-09-15.

猜你喜欢

青奥会体校扬州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扬州绒花”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