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引入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4-12-05花茂东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1期
关键词:校本实验组民族

花茂东

(江苏海安县海安镇隆政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600)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引入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花茂东

(江苏海安县海安镇隆政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60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隆政初级中学初二年级3个班级的120名学生进行了研究。其中30名为民族传统体育试验班学生,另90名为普通学生。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健康状况具有良好及以上水平,近期无重大疾病,尤其无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和功能

1.1 民族传统的特性

1.1.1 文化性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着浓郁传统艺术气息的民族文化,起源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劳动,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形成了集娱乐、驱邪镇灾、吉祥瑞意等丰富的含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结晶,具有浓郁深厚的民族色彩和健身价值。

1.1.2 竞技性 竞技性是所有体育运动的精髓与魅力。民族传统体育有些项目从技术上来讲,同样具有很高的竞技价值,如武术太极拳中的形象和神态表演,更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学习和领悟,这些都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竞争要素,武术已由民间体育活动变成了一种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

1.2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1.2.1 健身娱乐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体育项目,具有极高的健身娱乐功能。例如,我校的特色体育项目抖空竹,通过人体双手抖动节奏将运动平衡技能和健身有机结合,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抖空竹者利用人体多种姿势,在动态行进和静态造型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合于抖空竹技巧当中,完成各种高难、优美的动作。这给训练者提供动作技能、意志力等多方面的锻炼,同时对于观赏者来说也是一种健康休闲、调节身心的方式。1.2.2 教育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华夏民族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与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既能培养同伴间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教育人们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激发民族的自强感和自豪感。如今更是形成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文化节、艺术节、民俗节,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凝聚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2 在学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

2.1 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国家鼓励各级学校积极开创民族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强健学生体魄,为培养学生的团结、拼搏等优良品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动平台。

2.2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中学时期是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迅速的阶段。民族传统体育完全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在调查中,有70%的男生希望参加到民族传统体育学习,有40%的女生希望能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知识,正说明了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学生队伍中开展的可行性。

2.3 提供良好的设备资源与师资力量

在场地方面,学校田径场、篮球场、体育馆等一应俱全,安全设施到位。在设备方面,学校已经购置了民族传统体育所需的器材,师生人手一只空竹。另外,我校也具备专业的师资力量,且经常安排体育专职老师参加省级以上的传统抖空竹项目的研讨活动。

3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体系的目标、实施方法及评价

3.1 确定目标及结构

我校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让学生能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技能,具备合作、拼搏、竞争等多方面素质,最终成为爱国、健康、有能力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者。

3.2 组织与实施

以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为框架,制订如下计划:(1)教师申报课程;(2)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3)审议通过后,由学生自由选课;(4)选课人数达到20人后开课。

聘请校外的民族传统体育艺人专家为教学顾问,支持和指导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成立民族传统体育小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通过在体育课堂中引入和渗透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规定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课时间,同时确定评价机制,如教师业务评价、学生参与、技能、体能评价。

4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实验分析

4.1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实施前钱问卷调查分析

在参加调查的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3个班级12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从调查情况看,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5次以上的学生只接近5%,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社会价值导向下,学习紧张,只注重读书;(2)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当然,也有30%的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非常感兴趣,这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学生基础。

4.2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后的问卷调查分析与实验对比

在非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学生中随机抽取30人,在参加民族传统体育学生中随机抽取30人,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调查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将近98%的学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运动的乐趣,并且有80%的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练习非常感兴趣,只有不到2%的学生认为一般或基本不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但有些学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只适合男生,这点并不影响正常教学。

调查得知,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使95%的学生愿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且 55%的学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提高了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水平,从中说明民族传统体育对培养学生养成好的运动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实验一年后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30名学生,对照组为全校除实验组以外9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学生,对实验组学生成绩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对比,实验组成绩与对照组成绩对比并分析。实验内容为2013年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1 000/800m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篮球运球)。

分析: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成绩均优异于对照组,原因有二:(1)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选材时有一定的侧重性;(2)通过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学生各项素质。

通过数据统计,可以了解到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前后有一定提升,优秀、良好成绩学生人数都有一定增加。分析其各测验项目得分,发现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后的学生在耐力、力量和协调性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综上可知,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确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使处于身体发育中的学生的各项技能,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首先,要在正确分析学校现状及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充分研究项目的特点及可行性,打破常规,积极创新;其次,学校要统筹协调各种人力、物力资源,提供场地、购置设备、调整课程,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保障;最后,还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在新课标的课程实施部分明确提出了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校和校外热心民族传统体育人士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沟通,保证了课程的顺利进行。

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的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间关系更加融洽,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它对教师的帮助也很大,使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课程理论知识及课程实践活动能力,完成了自身专业素质的重组与更新。

当然,一项运动的展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体育教师本身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以及知识水平,勇于创新;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引导,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

[1] 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

[2] 汪海涛.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

G852.9

A

1674-151X((2014)01-050-2

2013-12-12

花茂东(1971~),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校本实验组民族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