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广东省业余训练的现状及对策

2014-12-05张欣然王琴芳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校业余后备

鲁 毅,张欣然,邢 岚,王琴芳

(1.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3.广东轻工业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4.广东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广东 广州 510500)

简析广东省业余训练的现状及对策

鲁 毅1,张欣然2,邢 岚3,王琴芳4

(1.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3.广东轻工业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4.广东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广东 广州 510500)

本文实地调研广东省体校、广州和深圳等12个地级市以及20多个县(区、市)、镇体校,召开了40多场座谈会,访问教练员、业训运动员和管理者等300人次。结果表明,广东省业余训练存在:招生困难,办学形势严峻;竞赛体制不完善;专业与业余训练之间管理脱节;教练员素质不高,训练水平较低等主要问题。广东省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加大业余训练的经费投入、教练员培训与奖励以及竞赛改革等方面力度,加强专业训练与业余训练之间的衔接,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加大业训工作的科技含量等,从而提高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广东省业余训练的现状

1.1 业余训练体制情况

广东省现行的业余训练体制是“一条龙”三级业余训练体制,分为高、中、初3个层次。高层次为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和省单项后备人才基地;中层次为各级业余体校、体育中学、市办场馆校以及厂矿体校;初层次为网点校和传统校。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广东省已建成以省队为龙头,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和省单项后备人才基地为骨干,县(区)业余体校和网点校、传统校为基础的全省业余训练“一条龙”组织管理体系和高、中、初3个训练层次的业余训练框架,为全省业余训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采用省管市、市管县、县管镇分级管理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业余训练管理方式使广东省运动学校和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得到明显加强。

1.2 业余训练规模

广东业余训练开展的项目共有33项,其中奥运项目29项,非奥运项目4项。先后建立了田径、游泳、体操、举重、赛艇、皮划艇、跳水、射击、击剑、乒乓球、羽毛球、柔道、摔跤、拳击等14项58个重点后备人才基地,加强了对重点大项和“轻、巧、水、小”优势项目的布局。省、市体育运动学校(为省综合后备人才基地)达到19所和单项后备人才基地达到58个,均为四集中的办学体制。业余体校规模:全省有各级体校145所。其中,四集中的体校有 26 所;三集中、二集中的体校有47所;走训的体校,有72所。全省业训规模达到21 100人左右。其中二线队伍5 100人,三线队伍16 000人。

1.3 教练员人数及组成结构

业训教练员总人数为1 392人。其中,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467人,初级职称845人;本科以上学历:346人,大专学历582人,中专以下学历466人。教练员中50岁以上131人,35~50岁529人,35岁以下738人。

2 广东省业余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招生困难,办学形势严峻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如学生分配实行双向选择,不再由国家分配;计划外招生与计划内招生统一并轨;小学师资学历要求必须具备大专学历等情况出现后,运动学校办学的吸引力大大减弱,经费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择业出路更难,全省运动学校的招生、出路受到严峻挑战,大都出现招不满员的状况。例如,湛江今年计划招生200名,但只招到48名,而且只有16名是业余体校的学生,其他都是社会招来的学生。

2.2 县(区)级体校受训人数呈现下滑趋势

广东省县(区)体校从总体上看,呈现下滑和萎缩的趋势。受训学生人数明显下降,全省各级县(区)体校受训学生不足9 000人。受训人数下滑和萎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经费严重短缺。调查显示,其中有近1/3的体校经费不单列或低于5万元以下;有近50%的体校经费低于10万元以下;有的体校年均经费仅为0.2万元;(2)生源差、选材难。受独生子女和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造成生源差、选材难;(3)教练员人员严重短缺,整体水平处于较低层次;(4)训练时间普遍不足,训练人员不到位,在走训体校和部分三集中、二集中的体校中,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5)教练员待遇低,造成一部分人思想不稳定,训练工作不正常。比如,雷州市等部分县(区)体校,近2年只发7个月的工资;(6)独家办体校负担太重。由于县(区)体育事业经费不多,三集中、四集中的体校还要负担教师的开支,包袱越来越重。据统计,广东省没有纳入教育序列管理的三集中、四集中体校占大多数,这样的体制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2.3 专业与业余、以及业余训练之间管理脱节

目前,广东省专业与业余以及业余训练各层次之间存在着衔接不够紧密、管理脱节、不协调、输送渠道不畅通、不规范的状况。例如,省专业队各单项每年的需求人数、需求质量、需求的年龄等情况,很多情况基层不了解、不清楚,直接影响着广东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如下:(1)训练管理体制还未能完全理顺,项目具体管理中缺乏大系统人才工程观念;(2)较重视一线队伍建设,忽视二、三线的人才梯队建设和管理,导致业余体育训练与一线队伍建设脱节,不利于业余训练的发展;(3)各专项没有按照自身的特点和成材规律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一条龙纵向训练体系和合理的人才梯队层次结构。

2.4 教练员素质不高,训练水平较低

教练员业务素质不高、训练水平较低是广东省业余训练存在的普遍问题。具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仅占总数的6%;中级职称约占总数的33.5%,两者合计,仅为39.3%。本科以上学历约占总数的25%;大专学历约占总数的42%,两者合计,占总数的67%。显然,教练员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比例太小,造成在教学实践中,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的能力和水平较低,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单凭经验的低层次选材和训练方式上,大大制约了训练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另外,教练员人数严重不足,全省仅有1 392名教练员,平均一个教练员起码要带15个运动员,也是造成训练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同一个项目的教练员之间缺乏上下沟通、互相联络、互相交流的机制,省级各项目培训的次数较少,市级培训不多导致了各地信息不灵、发展趋势不明的盲目状态。无法吸取、应用先进的训练技术和手段,也是制约训练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5 省输送奖奖励标准太低

省输送奖奖励标准目前仍执行20世纪90年代的奖励标准,即输送到省队每人3 000元,教练员仅得1 200元,远远低于江苏、山东8 000元的标准。这套标准曾起到调动教练员积极性的作用,但是已经严重滞后于广东经济发展水平,与教练员的实际劳动和应有的回报等方面不相配套,已无法调动广大教练员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2.6 竞赛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广东省业余训练竞赛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省运会成年组允许专业队参赛,与省运会选拔优秀后备人才的目的不相一致;(2)省运会的设项太多,不利于突出重点,发挥优势;(3)三大球分组仍然是设2个组别的比赛,而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早已设3个组别的比赛,这样的组别设置已严重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梯队建设的需要;(4)省青少年常年赛的竞赛办法与成年赛一样,造成短期行为和拔苗助长的现象相当普遍,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5)受多种困难因素影响,每年各个项目组织的全省性比赛较少,运动员锻炼的机会少,不利于运动员的成才和延长了运动员成才的周期。

3 广东省业余训练对策

3.1 不断加大业余训练投入力度

充分依据《体育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业训经费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业训经费。针对各地业训经费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还可通过人大提案,列入财政预算,作为业训经费专款专用,可以加大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划拨到业训经费比例,弥补各地业训经费的严重不足。除坚持国家办业训这个主渠道外,还应积极提倡社会上的集体和个人等社会办,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并逐步加大对业训经费的投入力度。

3.2 加大教练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练员的素质

通过多种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各单项业训培训班、选材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建立教练员定期培训、联络、交流等制度,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

3.3 加强专业训练与业余训练之间的衔接

通过建立专业教练员(尤其是省队二、三线教练员)每年定期下基层指导的制度,密切上下关系。建立并完善各市重点项目带队员到省队轮流跟训的制度。建立各项目每年集训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增加选材工作透明度。各专业队都应对省体育局建立的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实行“一条龙”的管理,确立3~5个对口单位,实行长期的指导;市一级的对口单位也应在县(区)级建立3~5个对口单位,保证输送和衔接。

3.4 加大奖励力度,完善奖励机制

要不断加大输送奖奖励力度,完善跟踪奖、比赛奖等奖励制度。各市、县也应根据省的精神,建立相应的输送奖励制度。逐步利用每年召开省业训会议的时机,进行年度优秀教练员、优秀管理干部的表彰,表彰、奖励幕后的英雄,使他们从幕后走到前台上来,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调动广大教练员的积极性。

3.5 加大业训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后备人才质量

逐步建立、健全科学选材网络,实施科学训练,特别是要把好选材这一关。省局可以组织教练员、科研人员编写各项目选材标准,为基层科学选材提供依据,并每年举办科学选材培训班,培养骨干队伍,切实提高基层科学选材水平。各市运动学校应配备必要的科研人员和设备,进行中级的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并逐步建立重点项目在训学生的档案,逐步对尖子运动员实行科学监控(监控的比例应达到25%以上),各运动学校应争取成为带动一个地区的中心科研机构,以不断提高培训效益,降低淘汰率。

3.6 进一步加大竞赛体制的改革力度

广东省运会可以考虑对成年组专业队员的参赛机制的调整。对于各地输送到省队的队员,可采取加金牌、加分和参加全国、国际重大比赛所获成绩给予奖牌、奖分的政策。省常年赛各单项的比赛,尤其是小年龄组的比赛,应以身体素质、机能形态、基本功技术以及专项成绩等几个方面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定比赛成绩,保证系统训练,从而将短期行为和拔苗助长的情况降低到最低点。重点项目应多组织比赛,每年以2~3次为宜。每年还应多举办省基地比赛。

[1] 马志和.我国青少年体校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思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39-43.

[2] 佘宇,谢丽,刘月秀.辽宁省县区级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现状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2,34(5):11-12.

[3] 栗燕梅.青少年排球运动业余训练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5):68-72.

G812.7

A

1674-151X(2014)01-015-3

2013-12-14

2014年国家体育总结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竞技体育大省后备人才培养对比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972SS14003。

鲁毅(1966 ~),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竞技体育、青少年业余训练管理。

猜你喜欢

体校业余后备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为业余棋手诊脉
能!
遮荫有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