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机遇
2014-12-05刘志云王慧琳
刘志云,王慧琳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机遇
刘志云,王慧琳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是受教育部体卫艺司工作指导,由天津体育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普通中小学,以学校名义自愿参加的学校体育协作组织机构。本文从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建设的时代诉求和历史责任角度进行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机遇的探讨,以期促进学校体育工作者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扩大学校足球运动参与人数,夯实青少年足球运动基础,探索出适合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新模式,为培养文化素质高、专项技能强、全面发展的足球后备人才奠定基础;充分发掘足球运动在青少年学生中的独特魅力和综合教育功能,构建校园足球文化,深入推进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为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发挥积极作用。有效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展学校足球运动。
1 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建设的时代诉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沉重代价之一就是人们身体素质的下降,特别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国际社会公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2007年5月7日)中指出:“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明确了加强学校体育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体制,引导学校合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的学校体育的重点任务。
回眸新中国60 多年历史进程。众所周知,我国建国初至50 年中期的“校园足球”启蒙,50 年中期后近40 年的“业余体校——专业足球”模式,随着九十年代中国职业足球的兴起,所谓“市场化”的青少年足球培养,青少年参与足球项目的数量逐年下降。而在西方,学校体育教育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尤其是伴随着工业文明、商品社会及民族国家的兴起,学校体育教育成为西方公民社会培育合格公民的基本途径之一。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是推进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一件大事。制定科学、系统、适合各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青少年足球发展目标。它将为坚持“文化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足球运动作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被社会广泛接受。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诞生,标志着广大青少年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同时也确立了足球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其基本特征是进一步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着力提高足球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全国青少年体育教学展示、交流和推广活动,以促进体育课足球教学改革为目的。探索足球运动项目从小学到大学的进阶培训方案,在此基础上,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挖掘具有天赋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足球后备人才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展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取得的成果,普及足球运动,夯实足球运动的发展基础。力争各级各类学校参加足球活动的学生人数达到学生总数有所大幅度提高;提高科学化业余训练水平,挖掘具有天赋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足球后备人才奠定基础;构建完善的学校足球联赛体系,即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联赛体系。带动大中小学足球教学、科研、课余训练工作。以实现青少年从小参加锻炼,人人参与竞赛,提高身体素质;开展丰富的学校足球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积极借鉴足球发达国家的青少年足球发展理念,并根据体育和教育发展规划,以天津滨海新区为试点,完善相关体制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
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成立旨在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着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展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取得的成果,积极开展全国青少年体育教学展示、交流和推广活动,以促进体育课教学改革为目的,探索运动项目从小学到大学的进阶培训方案,带动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科研、课余训练工作。以实现青少参加锻炼和竞赛,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这是对教育部体卫艺司对我国青少年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部署。毫无疑问,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应承担起青少年体育发展责无旁贷的使命。
2 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的历史责任
当今中国,一谈到足球,人们只能不停地摇头又对之无限期待。从这个角度看,历史似乎给了中国青少年足球一个机会: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努力实现青少年足球和体质健康发展的双赢,必须告别青少年足球的所谓“市场化”道路,必须拥抱一种更为适合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学校教育方式。这对我们是严峻挑战,但也是难得的机遇。
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主要工作任务在于:首先,项目推广。按照《开展全国青少年七大运动项目教学展示活动方案》精神,负责组成有天津体育学院、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学、小学有关专家参加的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领导机构和理事单位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围绕(足球)运动项目并结合该项目特点,制定全国青少年“校际杯”体育足球教学展示大赛的组织形式、规程和竞赛办法,并负责指导各地、各级和各类单位具体贯彻实施,做好足球教学成果的收集、整理、统计和工作总结;其次,教学改革。按照教育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积极探索学校体育课程的足球教学改革,切实实现通过足球专项学习、训练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编写全国统一的大中小学学生使用足球大纲和教材、制定普通学生业余体育足球锻炼等级标准。积极探索网络化教学,使优质教育资源更广泛地惠及广大青少年学生;第三,科学研究。加强学校体育教育过程的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围绕解决学校体育长期存在的,如学训矛盾、青少年体育早期专门化、提高足球学习效率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定期组织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科研成果报告会;第四,交流培训。围绕体育课足球教学改革,加强体育教师在岗培训,制定足球培训计划、编写足球培训教程,并有计划的组织一线体育教师开展工作交流、教学观摩和参观学习(包括境外交流)等活动,加强沟通,开阔视野;第五, 校园文化。积极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鼓励引导各理事学校通过宣传体育活动,普及足球知识,提高足球观赏水平,立足体育课足球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校际足球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如果我们能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那么对于我们这个似乎过于讲究关注下一代发展的民族,也会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提升。如果我们能以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建设为契机,推动有特色的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这将有助于改善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有助于我们全民族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可以是有序体育体制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一块试验田。体育体制改革离不开后备人才的培养。青少年体育离不开广大学生的参与,只有青少年自觉广泛地参与足球运动,才能做好青少年体育事业,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青少年体育也是需要政府和学校携手推进,才能做成的事业。我们可以尝试在学校足球运动联盟内推动学生的足球运动参与。这种改革试验的风险较小,而成功的机率较大。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或教训对于整个国家今后的体育改革都会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全国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建设也是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模式的又一次考验。如果我们能把学校足球运动联盟建设中积累的一些成功的思路和经验,创造性地转用于学校其他运动项目建设,这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动我们的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而且可以带动学校体育课程、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竞赛、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文化课成绩”双提高为载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学校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格局,实现学校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结 语
我们充分认识到学校足球运动联盟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努力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和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双赢,实现青少年更为积极参与足球运动的学校体育教育方式。当前,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正在就会员单位和组织机构、建立投入长效机制、完善评估和表彰机制、落实工作专项督导制度、搭建宣传平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学校体育(足球)运动联盟建设模式及其所代表的建设内涵,也会对中国足球水平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体育之路。
G843
A
1674-151X(2014)01-018-3
2013-12-22
刘志云(1960 ~),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足球教学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