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中小学体育微变革、微创新”

2014-12-05徐迎柏黄继东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9期
关键词:变革体质体育

徐迎柏,黄继东

(1.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2.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 盐城 224000)

简谈中小学体育微变革、微创新”

徐迎柏1,黄继东2

(1.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2.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 盐城 224000)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初期的探索、中期的调研认证,乃至2011年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后,谈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过去。对于“新课标”的颁布,有人说叫课改再出发,也有人说课改进入了深水区。基于近几年对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其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学生的体质状况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与付出似乎成不了正比。无论是体育课堂教学,还是阳光体育活动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中小学体育的“微变革”与“微创新”。旨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有效实施体育艺术2+1,真正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1 中小学体育“微变革、微创新”是课改深度推进的需要

中小学体育经过十多年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阳光体育的实施与推进。各地各学校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组织安全实效性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反思。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学校的校本教材、特色体育、学校体育文化等。但从最后取得的效果来看,校与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上课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与方法、活动的内容与安排等,受多方面的影响仍然脱离不了以后固有的模式,内容单一枯燥、活动形式传统,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协调。导致教学效果差,活动无趣,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不能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真正地交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挥,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青少年体质连续二十多年的下降及最近几年的有效抑制,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但仅仅是下降趋势的抑制,但没有彻底地改变与提高,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还有优化的可能存在。中小学体育“微变革”“微创新”,就是对现有的中小学体育工作进行个别方面或者某一环节进行微小的变化、改革、创造与求新。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

2 中小学体育“微变革”“微创新”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

在如今的“微”时代,就学校教学来说,“微课题”“微视频”“微课堂” “微型课”“微案例”等一呼而出。而就学校体育来说,除了体育课堂教学以外,还包括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以及阳光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细节的变革与创新,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

2.1 体育课堂教学的“微变革”与“微创新”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自课改以来,我们曾经迷茫过,教学内容的“放开”与教学方法的“开放”,一时让我们迷失了上课的方向,不知如何上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变成了一切围绕学生转,自主、合作及探究性学习成了一个形式主义。要不要技能教学也成了当时上课的一个研讨话题。好在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体育教学比赛的现场传递了正能量——体育技能教学的回归,特别是2011年版的新课标中明确了体育课堂教学应以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在这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学校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更趋科学性、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体能训练整合到体育课堂教学的始终。为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目标达成的最大化,体育课堂教学仍需不断的改进与提高。

2.1.1 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微变革”与“微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国家课程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学校与一线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地分析,注意直线性教材与螺旋性教材的处理,尽可能地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比如说短跑教学,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在教,但最后学生真正掌握短跑技术的并不多,(1)小学短跑教学的专业性太强,成人教学痕迹明显,初高中阶段在重复教学,没有提出更高的目标与要求。要与学生的兴趣的激发、体育艺术2+1的实施等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尽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锻炼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则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同时,要结合学校的传统特色、体育文化建设等,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有机结合。另外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体育的隐性作用,比如篮球传统校,对平时的篮球活动要通过各种平台做大宣传,营造篮球氛围与空间;(2)对取得的成绩要及时宣传,通过环境营造及学校文化等方面去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投身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去。

2.1.2 体育教学课堂组织与教学方法的“微变革” 与“微创新”为了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组织要多元化,要追求队伍调动的最经济化、场地器材使用的最大化与最优化等。比如说素质练习接力跑游戏,我们习惯于将学生站在起跑线的后面以几路纵队站立,在比赛过程中,后面的学生想融入游戏当中,但由于看不见,所以成了“旁观者”,或者说为了参与进去,队形变得乱慒慒的,如果让学生站在跑动路线的两侧,(1)学生直接参与融入了课堂;(2)整个队伍保持着良好的秩序;(3)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到底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总之要将课堂的教学时间与空间更多的交给学生,加大课堂的练习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3 课课练内容与组织的“微变革”与“微创新”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比赛的现场传递出来的声音,是体育技能教学的回归。为了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在尽可能增大课堂练习密度的同时,适度增加体育教学的运动负荷。加强对学生的体能发展,课课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承担着学生体能的提高与发展。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果,我们在安排课课练的内容与组织时,应做一些微变革与微创新。比如说练习臂部力量,如果用传统的俯卧撑,学生会失去兴趣。但如果是让学生俯撑以脚为重心转一圈或两圈,同时看谁转得快,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说在上篮球课时,不要学生做俯卧撑,而是双脚支在球上,做静止的俯撑,由动力练习向静力练习转变,同时渗透核心动力的练习,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锻炼的效果。再比如做腿部力量练习时,如果让学生做连续的蹲起练习,学生不感兴趣,如果做拓展中的“注意集中”游戏,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叫出声音,但第几次与第几次不出声,如果听到声音,则重新来做,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什么时候出声,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达到的锻炼效果。

2.2 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微变革”与“微创新”

如果仅仅依靠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想提高学生的体质,显然是不够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教会学生体育相关的知识、技能及练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的有效开展,才能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才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有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2.2.1 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微变革”与“微创新”保障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的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根据中央七号文件精神,各学校要在上午保证安排学生进行25~30min的大课间活动,但在实践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学校为了安全与易操作,安排的是单一枯燥的广播体操与跑操。一方面是在活动的时间与强度方面得不到保证,另外一方面学生是完全被动的在参与。在课余闲谈时,我们常谈到学生的操的质量不行。我们反思一下,3年或者6年的时间总是做同一套操,学生能有兴趣能投入进去吗。跑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学生的体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学生的心肺功能的提高。但在整齐统一的跑操的背后,扼杀的是什么,是学生对活动内容的无耐,对活动愿望的丧失。整个过程学生总是被动参与。如果我们变化一下内容,(1)可以结合学校与地方特色,融入学校的特色文化创编校园操,比如说足球操、书法操等等;(2)在组织形式上不过于强调统一,可以将学校运动队及相关梯队自主进行专项练习,以满足特长学生的需要,也可以在组织方式上追求花样,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有些学校场地小,分成两组学生在内外圈同向跑操,同样的跑操,只要改变一下方向,让两跑队逆向跑,效果明显不同。

2.2.2 中小学体育竞赛的“微变革”与“微创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活动的激情 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更多的就是单一的春、秋季田径运动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条件的改善,有些学校搞了体育节,从表面看,体育竞赛工作搞得热热闹闹。但透过现象看实质,在这些活动中,参与的总是那么一小撮人,比如说田径运动会,每班也就那么一小部分人参加,更多的同学是站在边上摇旗呐喊,由于体育艺术2+1推进缓慢、保证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推进不力,在其他的单项比赛中,往往参与的仍然是这么一个群体。我们举办运动会、单项比赛、体育节目的是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满足特长学生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如果我们将运动项目多元化,让更多的人群可以参加进来,同时改变评价的机制,不以最终的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取得进步、成功后的喜悦。比如说南京秦准一中心校举办的小小奥运会,全校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比赛中,并且人均参加7.8个项目。得到了家长、学生的一致欢迎。

2.2.3 学生评价体制的“微变革”与“微创新”,科学定位、因材施教,切实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与成长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我们习惯于用最后的素质测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课改以后,我们融入了学生的参与评价。但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对一些素质的检测结果评价作一个微变革或者说创新,学生会有另外一个结果。比如说测试学生的50m,对于一个肥胖的学生来讲,他要想取得优秀或者说合格的成绩很难。但我们如果在开学前对学生进行一个测试,对于测试的结果作为一个参照系数,在学期结束的同类项目的测试中,要看的不是测试的结果如何,而对于特殊的学生看其成绩与学期开学初的成绩对比,看进步的幅度如何。最终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评价,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信心,同时对于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一个评价的理论数据。

3 结 语

总之,学生的体质健康连续近三十年的下降,不是学校或者说体育教师所能够彻底解决的。它的形成受到升学率、家长及社会带给的压力,也受到学生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产生的产物。作为一线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确现职,担起我们应该有的担当,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大课外、课外活动等阳光体育活动都要有思考、有总结、有反思,在此基础上加上变革与创新,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及学校文化的建设。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促进。国家出台了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考核机制及相关的办法要求,学校依据相关文件制度,在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课外活动的质量考核方面有所变革与创新,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边缘学科已成为过去。要切实制定相关的制度,切实保障体育课的开齐开足,要加大教师的鼓励体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效提高各项活动的效果,不断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

G804.3

A

1674-151X(2014)09-068-03

2014-07-26

徐迎柏(1975~),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变革体质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变革之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
我们的“体育梦”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转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