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管理对青少年体育发展重要性的研究

2014-12-05李冠瑾王玉伟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体育教师体育

李冠瑾,王玉伟

(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科学管理对青少年体育发展重要性的研究

李冠瑾,王玉伟

(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我国青少年体育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1 体育管理的积极作用

1.1 体育的科学管理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体育分为普通的大众教育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性体育活动,这是我国举国体制下比较主要的一个项目,但是他的参与程度太小。大众体育是普通人都能参加的,无论是球类还是跑步亦或是传统的踢毽子都算是大众体育,大众体育参与人口相对较多,大众体育的参与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也一般没有奖项,最重要的内容是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让群众在快乐中获得乐趣。

大众体育的参与热情主要是在学校建立的,良好的学校氛围对于学生体育热情的培养至关重要的,当学生从学校中走出去后,能够对于所学的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作为一项持久的爱好。这就对体育教师产生了更为重要的责任,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课堂中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较高的技能。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良好的教学体制和教学秩序也需要教师的耐心与技巧,体育教师要通过多读,多写,多交流,不断地学习新的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知,在课堂中通过教学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1.2 体育的科学管理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育的科学管理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主要是通过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主要是包括学生、教学目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环境、反馈、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将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同,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良好的教学管理对于教师和学生是人性化的管理,良好的体育管理更符合体育教师教学的意愿,有利于体育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如果体育管理不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会无从下手或者在教学中不能把教学内容完整的理顺和灌输给学生,良好的体育管理在于教学中对于体育教师多提的建议和意见要多斟酌,多沟通。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体育管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有的学校对于学生的健康很重视,但是又迫于学生受伤的出现,给体育教师施加压力,体育教师只能是减少教学内容的难度,甚至是缩减有难度和危险性的教学内容,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有限性与单一性,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无兴趣,尤其是对于体育教师所教的知识乏味,这也就是中国的学生普遍比较喜欢“放羊式”的体育教师,而对于认真备课上课的体育教师不喜欢的最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体育管理的不完善,不符合学生需求。

1.3 科学的体育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

我们注重的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学管理之所以重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正是在于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解脱被管理的精神状态,成为教学管理全过程的积极参加者。在良好的体育管理的基础之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后,学生在课下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会自觉地去训练,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如果学生对篮球产生了兴趣,在课下或者是在假期中会在做完作业之余在运动场上练习所学的技术,当完成某一个比较难的动作的时候,学生自己就会通过视频去模仿更高级别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有成就感,进而对篮球的兴趣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2 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

2.1 科学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任何一项运动或者是学科都需要一定的科学为支撑,没有科学这门学科就会停滞不前,在原地踏步,体育管理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的发展,选拔人才的方式方法在改变,体育的管理在不断变化,大众对于体育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体育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越短越好,良好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有助于缩短学生掌握技能的时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手段学习技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体育技能的学习中,有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减难加难训练法,其中分解训练法中又包括顺进训练、逆进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学工作效率。

2.2 制订与实施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教学管理要求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是为了提供一个有利于教学的优良环境,把学校教学工作引上正确的轨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良好的管理规章制度学校不可能实现长足发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规矩,在体育课堂上也需要制订与本学科相关的规章制度。本制度的制订需要切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教学中顺利地进行,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实现互帮互助,相互促进的良好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环境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这种规章制度的确定需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稳定性。科学性是前提,可行性是教学进行过程中必要的基础,稳定性要求在教学过程此项规章制度可以持久地进行,不会因为某些原因朝令夕改,要一旦实施全体学生都能信服。

2.3 掌握教学工作特点,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管理的参与意识

学校教学工作,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需要组织。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主动性,树立教学管理的参与意识,齐心合力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主体意识非常重要,教师如果把自己仅仅当作一个传授知识的学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提高对于管理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使教师不断加强对于教学工作管理的学习持久性,不会因为自己有一桶水就满足传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海纳百川,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教学工作的性质与不同教学工作现状与特点,针对特点制订适宜的措施,在教学中发现不同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能够确定这一类型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属于哪一类,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3 我国体育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3.1 体育管理手段现代化、分析数量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体育管理的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在看美职篮比赛的时候会被统计的数据所征服,那些眼花缭乱的数据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当然对于普通学校的管理不能够太过于全面,但是我们可以完全通过对与学生成绩的统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也可以通过简单设置百分数了解哪些同学的成绩较差,需要加强,哪些学生的哪一方面的体质较差,注重弱项的练习,比如说某个学生中投技术挺好,但是三分球的命中率较差,那在训练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加强三分球的练习,使学生更加全面。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不仅仅体现在本班级或者本学校,也可以体现在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比较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强练习,低级的管理部门是通过管理数据体现本班级或者本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高级部门却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一个省市或者全国的学生体质情况,如现在全国每年的体质健康体侧一样,通过研究每年全国学生的体质情况,了解我们国家现在学生的状况,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但是近年来的比较中,我国体质状况堪忧,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学生的身高竟然低于日本、韩国,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3.2 体育教学管理标准规范化

体育教学管理标准会随着体育测量数据的变化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细致,也会随着体育生理学的发展表现的越来越具有代表性,传统的训练中,选拔体育人才主要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这几项数据,但是随着体育数据统计地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年来的核心力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人认识到在运动员的选拔过程中不能单靠传统的几项数据,我们发现,近年来无论是足球还是篮球项目运动员身材普遍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的肌肉类型,进而转化成协调类型的,像是足球的内马尔、篮球的保罗乔治、欧文这类的新星,更注重的身体核心力量,但是这类球员普遍的特点是速度快、身体协调性好、滞空好,因此随着体育管理标准的不断变化,运动员选材的指标也会有所改变。

3.3 体育教学管理实践程序化

体育管理活动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必须掌握和适应教学规律多要求的科学范畴。诸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少年身心发展,教学过程的规律与教学原则等,都是教学管理的客观依据。

教学管理实践的程序化,既要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又要体现教学活动的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不一样,中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教学技术的基本功和简单的理论知识,在大学中更加注重的战术的训练和更加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者是死板呆滞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即使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重点教学,比如有的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较快,可以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技能,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有的学生对于三步上篮掌握得较快,那可以在其他学生练习三步上篮的过程中对技能掌握的较好的学生练习左手三步上篮或者是反手上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对技能知识掌握过程中体验的成就感,保持训练可持续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体育管理有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体育的科学管理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体育的科学管理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的体育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

4.2 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主要是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制订与事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掌握教学工作特点,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管理的参与意识。

4.3 我国体育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体育管理手段现代化、分析数量化,体育教学管理标准规范化,体育教学管理实践程序化。

4.4 要进一步加强体育管理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于体育管理任务认识的明确性。

4.5 准确把握教学管理的基本趋势,制订相应的发展策略。

[1]章建成,张绍礼,罗炯,等.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J].体育科学,2012(11).

[2]张永保.体育社会互动:体育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J].体育学刊,2012(4).

[3]付慧宇,张景华,刘浩.高中体育考试改革探析: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3).

G80-05

A

1674-151X(2014)09-010-03

2014-08-09

课题: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编号:2012448)。

李冠瑾(1988~),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体育教师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