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质与量的问题刍议*
2014-12-05江敏
江 敏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1731)
高校体育教学质与量的问题刍议*
江 敏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1731)
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的质和量两个维度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体育教学的体育意识的理念、体育教育的终身化、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协调、教学内容的更新、课时和教师数量以及评价方法的单一等问题切入,提出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体育教学;教学内容;体育意识;终身化
随着高校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作为高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改进。体育教学的学时和课时设置的学年分布可以明显体现出体育教学作为通识必修而在整个培养计划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身体素质是个体完成各类活动的根本保证,而身体素质的培养和改善依赖于体育教学的深入影响。而且,体育活动不仅仅为个体创造一个挑战自己的情境,同时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社交和友情关系的建立。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已由过去传授知识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转变。[1]然而,体育教学在提升和完善的路上才刚刚启程,本文在立足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质和量的分析来梳理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构建一个完整、联系紧密且有启示性和指导性的现状分析图景和对策框架。
1 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质的分析
1.1 高校体育教学本质含义的错误解读
行为动力性基础根本来自于个体的信念,教学过程也不例外。因此,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观念的树立和意义的体悟。很多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本质理解不清,导致在实践中误读了含义。从高校领导者的角度上看,还存在部分对于体育教学的轻视。更深层次的分析就是对于体育意识的培养还处于萌芽阶段。很多大学生没有足够和深入的体育意识,而认为体育教育仅仅是期末考试的分数和几个简单动作的完成,而非认为体育锻炼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在培养个人的意志力、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过程中的意义。这种观念的转变困境需要从体育教学中寻求出路。
其次,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对象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很长时期内没有被重视起来。[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种地位的体现和践履需要教学观念的正确建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往往在体育教学过程得到无情的忽略或者过分的强调。这是问题的两个极端,如果没有重视主体性,那么学生就会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情绪,不积极配合教师和完成教学任务,而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则会在教学目标的建立上迷失方向,如果事事都围绕学生的兴趣转,运动技能、体育意识的培养则会受到阻碍。因此,体育教学的第二个理念应该是合理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课程选择应该是自主的,但是具体的培养过程、基础和提升的步骤和进程是需要教师掌控和安排的。
1.2 高校体育教学终身化理念的匮乏
体现在体育教学上,虽然是通识必修课程,占据这一定的课时比例,但是一般的高校都把体育教育的课时放在了低年级,而高年级的学生一般就不再参加体育课,在离开体育课堂的同时,以往的锻炼习惯也渐渐消失。这种课程的安排其实可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内隐的影响:体育课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只是一个开始,没有连续性和恒定性。在大二体育课修完学分,体育学习也将告一段落,锻炼和运动似乎再也不用开始。最终,学生体验和树立的信念就是,体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只有两年。但是,将时间的长度延伸到一生就会发现,在年轻时代身体素质锻炼的缺失对个体一生的影响会是非常深远。在高校,也不乏一些体育教师对于教学的认知就是这短短的两年。如果一个教师总是在与大一大二的大学新生接触,他就会失去很多与高年级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由于教师接触的教育对象的单一和稳定性将会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带来制约。同时,他们也难以将体育锻炼习惯终身化的思想深入理解和传达。以致于上了多年的体育必修课,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没有在体育上形成一技之长,甚至还不知道该如何去锻炼身体。[1]
体育教学的延续性是必要的,因为这种连续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扩展教师的教学对象丰富化和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增强,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的习惯化有了一个缓冲和继续的机遇。这无疑增加了个体建立身体锻炼终身化的观念的可能性,同时,他们也更有可能在毕业工作以后还能够维持对于某一个体育项目的坚持。另外,学习时间的延长也给学生消化吸收知识提供条件,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复习习得的技能和技术,在更多的课余时间提高这些能力。而能力的提升是个体获得信心和肯定的前提。在更好掌握体育能力的基础上,个体无疑会更加愿意参入其中,并坚持下来。
1.3 高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对立一直是课程和教学论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的目标更多的强调理论素质的培养。很多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考核是非常开放性的,就是对书本知识的一些简单的记忆,这些指尖知识对于个体以后体育实践的影响作用是值得怀疑的。
此外,有部分高校因为硬件设施的限制,很多课程安排在教室,由老师讲授一些理论和书本的知识。而学生对于理论的反应普遍是厌烦和倦怠的,而且仅仅传授的这些知识是否能够得到学生自身的检验和运用也终究得不到验证。也有部分高校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体育教学演变成自由活动,在学生漫无目的的运动中。更有很多女生将体育课当成一种散步、一种闲聊,则更难以实现体育教学的最初目标。此中的体育竞技精神、勇于争先的魄力在懈怠的氛围中渐渐失落。
2 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量的分析
前面我们已经阐释了高校体育教学问题中有关质的方面的分析与研究,以下我们将对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量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高校体育教学问题量的分析主要包括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学时设置和教师数量不足,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单一这三个方面。
2.1 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1]从我国高校的改革历程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仍旧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贫乏,缺少创新,学生没有兴趣上课,教师就不能够很好地组织教学,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的整体发展与提高。
另一方面,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终身教育,高校教育阶段都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而教学内容则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们学习到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适应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的需求。实际上,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很大的争议。并且,很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并没有专门的教材。即便是在已有的教材中,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内容的引用与教授,课程内容滞后于体育科技发展,课程内容设计缺乏整体性,部分内容重复,教材更新速度缓慢等。
事实上,随着学生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更希望在体育教学课堂上获取更多的创新理念,以及相关的健身知识,但是,这些教学内容却是很少见。长此下去,学生便会逐渐对体育课程产生厌倦,并且,更加倾向于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当中去。
2.2 学时设置和教师数量不足
在学时设置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在1978年、1986年和1999年三次进行修订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分别呈现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从整体上看,高校体育教学的学时设置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体育教学课时量相对较少,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明显不足,身体素质、综合能力较低下;二是选修课不足,限选课多,任选课少;三是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课时量安排少,课程内容滞后于体育科技发展,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在师资队伍方面,高校体育教师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充分实现。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学工作在高校的工作中所占的地位不是很高,很容易被忽视,这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也戳伤了体育教师的热情,其工作量被折合,评职不受重视,越发增加了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速度,阻碍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
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存在优秀人才匮乏与人员过剩的问题,一方面体育专业人才引进十分困难,原有人才流失严重,新生优秀教师生产不足;另一方面,有些高校体育教育人员过剩,存在富余人员流动难等问题。
2.3 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身体素质考核、体育技能和理论考核是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重点,鲜有对运动参与、体育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非智力因素目标的考核评价。而恰恰是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内容,才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从学习的深层动力机制上影响着体育学习的过程及其结果,而且还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中,其评价内容依然重视考试,重视考试结果,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团队意识等维度的考量。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单一化不利于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过多的定量评价促使其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硬性考试指标,而对定性评价缺乏一定的认识,忽视了学生在实际体育活动中的情感养成。这样的评价方法根本无法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学的根本目的与本质功能,显然是不合理的。[1]
最后,有关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说它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广泛的支持与互动之上。将学生纳入到评价主体的范畴中,促使评价主体形成多元化,这样我们可以在评价中获得更加客观的结果,其信度与效度更高。只有全面、高效和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达到促进体育教学全面发展、师生素质全面提高及教学水平全面提高的目的。
3 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深化理解体育教学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压力也在逐渐加大,这不但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还要求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理解体育教学的内涵,积极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首先,高校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目前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承载着国家、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同时,作为大学生,他们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而社会阅历又相对较浅,在渐增的压力、竞争等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下,他们的心理发育的不是很成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导致不良的后果。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将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德育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高校体育教学本身便蕴含着德育的内容,例如: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等。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延伸,对于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2 体育教学“生活化”与“终身化”
“生活化”与“终身化”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压力逐渐加大,脑力紧张程度和心理负荷也都在日益增加,现代文明病增多,因此更应该鼓励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参体育活动的。当今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和“终身化”已是大势所趋。努力把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使高校体育教学发挥应有的育人效果,更好地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活化”主要包括教学手段的“生活化”和教学器材的“生活化”。体育器材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许多体育器材已经不适合目前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很少真正发挥其作用。而通过让学生收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来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非常重要的体育信息,那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寻找到各种不同的器械进行自我锻炼。教学手段的“生活化”,能够让学生感到寓教于乐的重要作用,大大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高校体育教学的“终身化”主要是指在高校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渗透终身教育理念、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终生进行体育锻炼。
3.3 体育教学评估方法多元化
体育教学评估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存在着一些不足。大多数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好了相关运动项目上课,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期末成绩却不尽如人意。[1]这是由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仍然将考试作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仅注重终结性评价导致结果。这样的评价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实体育教学现状的需要,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成为主流观念的时代,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效果不能单从的以体育测量为标准,要充分扩宽考试评价的方式,并结合考核等多种方式,着眼于对学生全面的考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个体差异,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2]
3.4 体育教学要素的科学再整合
教学要素是整个教学系统的要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中最基本的要素。高校体育教师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导,学生则是完成体育教学内容的主体。高校体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便构成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体育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示范、讲解和练习三个方面,而处理好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便是我们要重视的内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又强调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正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可以这样说,强调互动生成的课程,一定会产生更大的效用。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示范、讲解与练习来完成高校体育教学。
总之,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高校体育发展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将“以生为本”思想纳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全面的发展。在以生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每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把体育教学改革的关注点落实在关注学生的成长上。
[1] 李艳.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问题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2] 曹永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4)
[3] 杨建平,张秋艳.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
[4] 林志超.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5] 王贤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4)
[6] 孙萌,张楠.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8)
[7] 张颖,顾维琳.构建大学英语教学多元化评估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2)
Problemsof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QualityandQuantity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JIANG Min
(Chengdu textile college,Chengdu 611731,China)
physical educat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earing problems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from two dimensions of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and provid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 of sports consciousness of lifelong learning
2014-08-12
江敏(1958-),男,浙江杭州人,本科,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科研课题"体育教学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作用研究"(课题编号:XXTYCY2014B16)。
G807.01
A
1007-323X(2014)06-01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