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①

2014-12-05杨金鹏郄希发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教学方法

杨金鹏 郄希发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①

杨金鹏 郄希发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改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受传统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和束缚,尽管国家规定颁布实施相关方案及学校体育界的有志之士在理论上进行大量研究提出许多意见,但实际工作中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仍在小修小补的层面进行,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却在一定层面上忽略理论付诸实践的效果。如何深入,对此本文全面分析了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现状及深入改革迫切性,提出引导学生学习、宣传相关体育内容、学校建立体育相关体制及提高教师的体育素质等手段结合,旨在为搞好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方法改革 实践 运动技术 锻炼习惯

1 深入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性

随着高度国际化、科技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关系到我国现代建设人才的培养,而体育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是人才全面发展的健康保证,从而我们不仅要注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锻炼的效果上,而且更要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思想和学会锻炼的技能与方法。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有时候带来了更多的好处同时,也带来了它的副作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到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步。青少年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体质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人才竞争强烈的当今社会,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应从长远发展的战略中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2 我国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

2.1 教学目标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变了传统的以传授运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三基”与全面增强学生体质相结合为教学目标的改革。然而目前教学目标仍然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

2.2 指导思想的改革

随着“个性化体育”“快乐体育”“素质体育”“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提出,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新热潮,提倡应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提出教师应加大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重点改革放在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方面,而忽视了实际过程中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培养。

2.3 教学手段的改革

近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为主,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然而三段式(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仍占很大空间,没能很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2.4 体育教学的评价系统的发展

许多学校在评价过程突出学生年终“定性评价”,忽视平时学习“定量评价”,标准过分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没能真正落实学生体育素养和终身体育观念作为评价目标,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一定程度上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无法看到自己的进步,信心受到极大挫伤,对体育失去兴趣。评价体系有待在教学实践中完善。

3 深入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3.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

为更好地推进体育教学发展,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要转变体育课只注重技术学习和课堂锻炼,忽视学生主体学习意识培养的观念,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观念,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首先,在教学观念上,要敢于打破教师与学生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传统观念,消除学生在传统教育下形成的惰性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明白体育的真正含义,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个性发展,要学会理解、运用学生的思维方法,肯定他们自发的活动内容,鼓励他们积极创造更多的活动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3.2 通过手段强制、制度保证促使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

为深入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改善学生体质健康,面对现阶段已然失去锻炼兴趣与习惯的学生群体,除了在体制机制、培养锻炼兴趣以及增加体育娱乐性等方面下功夫外,不妨为锻炼加点“强迫”。利用一些强制手段,保证每天锻炼1h,培养学生掌握1~2项技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例如:规定一个锻炼时间让学生出来活动,为避免一些不自觉的行为,通过“指纹识别”“心率测量”等强制监控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强化学生锻炼习惯,提高他们的体质。同时除了技术手段上的“强迫”外,提升学生锻炼习惯和体质还需制度保障。需把学校体育和学生的体质健康纳入教学评估和学校建设标准体系中。

3.3 通过宣传体育相关资讯感染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除了在教学过程对体育教学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等内容进行优化重视外,对各种社会时尚,学生们一般都存有浓厚的兴趣,体育也不例外。应重视宣传手段的感染力,对体育时尚进行宣传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形成运动爱好。人们存在爱屋及乌的心理,自己偶像喜欢的运动他们也会倍加关注,我们可以通过体育健将、明星、伟人等鲜明的形象及其巨大的感召力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意识到体育的强大功能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激起人们体育锻炼的行为,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此外,可以通过举办有关体育的各种专题讲座、墙报、知识竞赛、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为时尚的社会潮流。积极调动他们的参与运动的细胞,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4 完善体育评价体系加强学生的责任心

为促进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为标准,各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内容和目标,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锻炼的过程评价,在学校网页上建立学生体质系统,做一个排名统计,随时更新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情况,让学生能随时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为了使自己不再落后,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完善自己。

3.5 提高教师的体育素质

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修养等综合素质。目前教师的体育素质较低与当前的教育需求是有差距的,体育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条件和方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深入理解和正确处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与培养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培训提高和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提高和完善教师业务水平才能满足日益高涨的体育教学需求,才能保证体育师资力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才,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 结语

想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遏制学生体质下降情况,就必须深入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深入体育教学方法改革,要做到以下这个方面:(1)要重视付诸实践的过程,将体育贯穿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术,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2)要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与体育多样化体育教学相结合;(3)要通过手段强制、制度保证及宣传感染等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多功能,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增进学生体质健康。(4)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素质,只有提高和完善教师业务水平才能满足日益高涨的体育教学需求,才能保证体育师资力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才,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程文广.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2]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3]葛冰.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晁卫华.开放式与闭锁式运动技能教学对智力落后学生智力影响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G807.4

A

2095-2813(2014)10(b)-0079-02

杨金鹏(1982,4—),男,吉林松原人,讲师,军事学士,研究方向:体育及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教学方法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我的教学方法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