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炀帝的开放政策与丝绸之路经济的开发

2014-12-04郭勤华

宁夏社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隋炀帝张掖西域

郭勤华

(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历朝统治者以开拓疆土,沟通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团结和稳定,促进中国和西方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目的,开通丝绸之路。为此,历代中央政权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或派遣使节,或沿途设置驿站,或设防巡哨,或屯田于荒野,在流沙浩浩,狂风飞雪中架设了东西方之间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隋朝国祚虽短,但在统一中原后,隋炀帝不再封锁国内市场,且取消各种限制,这对丝绸之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隋炀帝为什么如此重视丝绸之路?在他执政14年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廓清。

一、隋炀帝重视丝绸之路开放政策的原因

首先,隋朝初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丝绸之路开放政策的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杨坚征伐南方的陈国,基本结束了分裂300多年的历史。隋文帝还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至隋炀帝统治期间,拓垦田地,曾连续四年大赦天下,多次普免钱粮,人口不断高速增长,隋朝控制的疆域扩至590个郡1 255个县,全国民户达890万户4 603万人。国库中积聚了数量庞大的粟帛,其中著名的兴洛仓(在今洛阳)、常平仓(在今三门峡市陕县)、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广通仓(在今陕西大荔县)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隋氏之盛,极于此也”[1]808。

其次,扩展疆土,实现统一,为丝绸之路开放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安全保证。6世纪以来,沿丝绸之路的各国、各地,相继或先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并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这一时期,新旧王朝、新旧制度相互交替,东西方民族大迁徙,各种思想文化交流融化,为丝绸之路开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当时在中原地区因突厥兴起,政治上仍然南北分裂,而原来统一于北魏的北方也相继出现了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的新分裂。隋炀帝继位后,励精图治,通过军事征服,一方面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一方面亲征吐谷浑,在吐谷浑故地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设置过正式行政区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版图。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在今甘肃山丹县南)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其间在西域设置西海(即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巴颜喀拉山东一带)、鄯善(在新疆鄯善县东南)、且末(在新疆且末县城西南)、伊吾(在新疆哈密)五郡,通过实行郡县制度的办法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中国封建时代国境抵达西北地区最远的先河。隋炀帝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使大隋王朝东南的疆域扩大到印度的安南、占婆(今柬埔寨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古河套一带)。隋炀帝效法古人,把拓展疆土作为实现“超越秦皇汉武,成为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自在情理之中。这也是隋炀帝成就一番业绩,推行丝绸之路开放政策的动力之一。

第三,从现实情况看,开发丝绸之路既能使隋朝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度,又能炫耀中华强盛,达到隋炀帝本人四处寻找奇珍异宝的目的。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隋炀帝继位后,为了拓通丝绸之路,经营西域商贸“互市”,保证长治久安,决定西巡。隋大业五年(609年),山丹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件,举世闻名,载入史册。此年六月,隋炀帝御驾亲临张掖,登山丹焉支山,参禅天地,召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万国博览会”,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一次中原王朝帝王西巡至山丹境内的重大活动,史称“万国博览会”。此举使张掖举世闻名,成为西域和外国商人同中原商人交易的中转地之一。

二、丝绸之路开放政策的几点措施

隋炀帝继位后,通过战争,拓展疆土,征服周边各国,但他并不满足于这种设置管辖范围,迫使周边各国俯首称臣的被动僵化局面,而是力图通过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发挥丝绸之路的综合效益。

第一,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派专人负责对周边各国使节和商贾进行管理,并了解其政治、经济、风俗等基本情况,实行开放政策,放开或取消各种限制。当时很多西域商人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多在河西地区进行交易。隋炀帝特派礼部侍郎、地理学家裴矩到张掖招徕各地胡商,总管这项贸易。裴矩一面管理丝路贸易,一面亲自向各地商人访问和调查西域和西方各国的山川、风俗、政治、经济等情况,撰写了《西域图记》一书,涉及四十五国,并附有详细地图,对西起今甘肃甘南,青海海南、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直到北海(今里海)以南两万多里的丝绸之路,作了系统记述和介绍。裴矩在这部书的序言中说:“皇上应天育物,无隔华夷,率土黔黎,莫不慕化,风行所及,日入以来,职贡皆通,无远不至。”他还说:“谅由富商大贾,周游经涉,故诸国之事,罔不遍知。”[2]1579他的这部书,就是根据这些“富商大贾”所供资料写成的。

第二,改善贸易环境,为各国商贾提供更方便的条件和更充分的生活保障。因为裴矩的记述,隋炀帝对西域和丝路贸易有了极大兴趣。隋炀帝曾召见裴矩,询问西域情况。裴矩特别向隋炀帝报告,“胡中(即指西域)多诸珍宝”,使隋炀帝更加重视丝路贸易,并对裴矩予以嘉奖,将他升为黄门侍郎。裴矩到张掖后,根据隋炀帝的指示,更加努力经营丝路贸易,优待西方来的商人,并提供各种方便,甚至提供沿途用费,鼓励西方商人到长安和洛阳。在隋朝政府支持鼓励下,“自是西域胡商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疲于送迎”[3]5635。其间,隋炀帝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有波斯使者、商人随其来到中国,享受较高的待遇。

第三,成立贸易市场,采取灵活多样的商贸交流。隋大业五年(609年),隋军征服吐谷浑后,隋炀帝决定出巡张掖。隋炀帝到燕支山(今称焉支山)时,高昌国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及西域其他27个地区的国王、使者、商人前来相谒。隋朝政府将丝路要冲张掖打造成国际贸易市场,在这里但见西域和西方国家的使者、商人络绎不绝,或洽谈国事,或经商,或传教。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原地区的国际贸易市场多了起来。关中的岐州(今陕西凤翔)也是一个大市场,这里“密尔京圻,古称繁剧,兼以西通河陇,舟车辐凑,内多豪族,外引名商”[4]329,是陇右几条丝绸之路进入长安前的总汇之地。特别是东西二京,是当时中原地区最大的国际商业都市。西京长安有东西二市。《隋书·地理志》载:“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5]817东京洛阳有三市,每市都很大,其中东市丰都周八里,通门十二,市内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市四壁有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互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6]39隋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曾批准边疆地区的贵族、商人可以至洛阳丰都贸易。自此,西域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商贾使者往通两京,络绎不绝。

第四,促进丝绸海路的发展。隋代以前中西陆路丝绸之路上只有南北两道。隋炀帝时期,不仅以前的道路更加畅通,而且新增一道,这条道史称新北道,即出敦煌至伊吾,经蒲类、铁勒部,渡今楚河、锡尔河达西海。除此,隋炀帝还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隋朝和日本海上交往日益频繁。隋大业三年(607年),日本圣德太子派遣下野妹子为首的使节到达中国,得到隋朝政府的热情接待。次年,隋以文林郎裴清回访日本,日本政府在难波(今大阪)新建宾馆和以彩船30艘出迎,并在日本京城“设仪仗,鸣鼓角来迎”[7]1827。大业四年(608年)九月,小野妹子率领大批日本留学生和学问僧再次访问中国。大业十年(614年),日本第三次派遣以大上御田锹为首的使节来到中国,随行者仍有许多留学生和学问僧。通过几次使节往来,说明当时中日海上交通的繁荣。其次,重视发展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有真腊国(今柬埔寨和越南南端一带)、婆利国(今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以前称峇厘岛)、盘盘国(约在今马来半岛北部)、丹丹国(约在今马来半岛中部)等。隋炀帝也派员出使东南亚各国,其中常骏、王君政出使南海的赤土国,成为这一时期南海丝绸之路上的重大事件。据《隋书》所载:隋炀帝“即位,募能通绝域者。大业三年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请使赤土。赐骏等帛各百匹,时服一袭而遣,赍物五千段,以赐赤土王”。关于赤土国的具体位置,学者意见不一,较多数主张在马来半岛。当常骏等至赤土国界时,“其王遣婆罗门鸠摩罗以舶三十艘来迎……月余,至其都”。当常骏等离开赤土返国时,赤土王特别“遣那邪迦随骏贡方物”[8]1835,从此赤土与隋朝之间建立起友好关系。

可以这样说,有隋一代,无论陆路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其运行线路、交往范围和运输规模均超越了前代。更不容忽视的是,大运河的开凿,将陆、海丝绸之路连为一体,使丝路贸易在中国南北遍地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扩展中国国际贸易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三、结 论

隋炀帝主政虽短,沿着丝路沿线设立直属政权,促进了隋朝政府对边疆的统治。他在西巡张掖过程中设置四郡,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后来中国的国势强盛奠定了基础。他改革创新发展商业贸易,重视对外开放,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了隋朝贸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加强了隋朝与世界的联系。同时,大批外籍工匠商贾接踵而至,在中原内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积极汲取外来文化和工艺创造了有利条件。

隋炀帝的开放政策也表现出了他骄奢淫逸,粉饰太平的虚伪面目。他出巡张掖时,组织武威、张掖两地侍女盛装游玩观赏,衣服车门不华丽者,都由郡县官员负责筹换,结果观赏游人和车马首尾长达数十百里。为了展示内地的富足,他命令洛阳城内事先装饰店铺街道,到处设立屋帷幕帐,树上也披挂上丝绸,在各店铺中,集中了大量珍玩宝物,绫罗绸缎。同时,商人、居民都着丝绸衣裳,连买菜的摊子也要铺上龙须草编的细席子。西域和外国商人进入丰都市场以后,到饭馆酒店吃喝,一律不收酒饭钱。因为这种免费供给,以致“西京诸县及西北诸郡,皆转输塞外,每岁巨亿万计”[9]5645。这虽然有助于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往来,却也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隋书》卷二十九《地理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隋书》卷六十七《裴矩传》[M].北京:中华书局.

[3]《资治通鉴》卷一八〇《隋记》四[M].“大业三年”条.

[4]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401.

[5]《隋书》卷二十九《地理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6.

[6]杜宝撰:《大业杂记》.

[7]《隋书》卷八十一《东夷传·倭国》[M].北京:中华书局,1976.

[8]《隋书》卷八十二《南蛮传·赤土》[M].北京:中华书局,1976.

[9]《资治通鉴》卷180《隋记》五[M].“大业五年”条.

猜你喜欢

隋炀帝张掖西域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张骞探西域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到张掖看黑河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班超出使西域
隋朝“江都之变”风云
大美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