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人群BMI与高血压的关系调查

2014-12-02李国艳任泉钟王束玫

山东医药 2014年29期
关键词:患病率收缩压危险

冯 莹,李国艳,任泉钟,王束玫

(1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济南250012;2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者越来越多。BMI是身高、体质量测量衍生的复合指数,与皮肤皱褶厚度、人体脂肪含量有高度相关性,是评价肥胖的较好指标。有研究显示,中重度单纯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1]。而肥胖与高血压又是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为此,我们调查了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内256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BMI,并探讨其与高血压的关系,以便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内256例60岁以上老年人,男140例、女116例,年龄60~87岁,其中60~69岁102例、70~ 79岁112例、80~87岁42例。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和体质量测量,计算BMI。采用经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测量研究对象坐位右上臂血压,以柯氏音第Ⅰ音和第Ⅴ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从60岁起,每10岁为一组,分组统计超重和肥胖情况。

1.2.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人超重与肥胖标准[3],BMI≥24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继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4]。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人超重和肥胖情况 140例男性老年人中,超重55 例(39.3%),肥胖31 例(22.1%);116 例女性老年人中,超重45 例(38.8%),肥胖31 例(26.7%)。不同性别各年龄段超重与肥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各年龄段超重与肥胖情况比较[例(%)]

2.2 社区老年人BMI与高血压的关系 男性BMI<24 kg/m2患高血压 13 例(24.1%),≥24 kg/m236 例(65.5%),≥28 kg/m218 例(58.1%);女性分别为 20(50.0%)、33(73.3%)、25(80.6%)例。与同性别 BMI<24 kg/m2者比较,BMI≥24 kg/m2、≥28 kg/m2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升高(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 mmHg),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而,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并对其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表2 社区老年人不同BMI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比较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国内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35~74岁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2%,即全国约有 1.3 亿高血压患者[5]。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研究发现,2/3的中风患者和50%的缺血性心脏病由高血压造成[6]。但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尽早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去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控制体质量,减少体内脂肪含量,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显著降低血压。体质量每减少10 kg,收缩压可以下降5~20 mmHg。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超重和肥胖人群明显增加。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本调查显示,社区60岁以上老人超重与肥胖比例男性达61.4%,女性达65.5%,明显超过我国成人的比例。女性超重及肥胖者较男性多,与国内外的有关研究[7,8]相一致。超重是中国居民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9,10]。胡晓抒等[11]研究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其高血压均与BMI相关。本调查结果显示,超重与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BMI<24 kg/m2者明显增高,提示超重和肥胖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重要危险因素[4]。

防控高血压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我国人群特点,从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患者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强调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长期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当前迫切需要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改善高血压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状况,进而提高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率。总之,在人群中积极开展针对超重和肥胖的早期干预,是预防或减少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李燕,汪翼,陈瑶,等.中重度单纯性肥胖儿童体质量指数、血流变、血脂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2007,47(35):1-3.

[2]张淑华,张影,王晗.老年缺血性心脏病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关系的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9,33(9):695-696.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5]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6]Bakris G,Hill M,Maneia G,et al.Achieving bloodpressure goMs globally:five cole actions for health-careprofessionals.A worldwide Call to action[J].Human Hypertension,2008,22(1):63-70.

[7]方向华,汤哲,项曼君,等.北京市55岁以上人群体重指数与高血压及全死因死亡率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28-31.

[8] Lönnqvist F,Arner P,Nordfors L,et al.Overexpression ofthe obese(ob)gene in adipose tissue of human obese subjects[J].Nat Med,1995,1(9):950-953.

[9]轶蘩.21世纪的人类杀手—肥胖症[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4):221.

[10]罗雷,栾荣生,袁萍.中国居民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50-53.

[11]胡晓抒,郭志荣,武鸣,等.体重指数、腰围与代谢性健康风险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2):967-970.

猜你喜欢

患病率收缩压危险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喝水也会有危险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拥挤的危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