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共同参与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2014-12-02罗飞云陈远华杨玉金黄丽荣黄爱春叶泽君
罗飞云,陈远华,杨玉金,黄丽荣,黄爱春,叶泽君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 530021)
在进行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时,不仅要一针见血,更需要减少婴儿的疼痛体验。如何减轻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的疼痛程度,减少婴儿的心理创伤,提高婴儿家属的满意度,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新生儿及婴儿进行静脉穿刺时所致疼痛,国内外报道多用非药物手段干预,包括环境控制、音乐结合肌肉放松训练(抚触)、喂葡萄糖或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和母乳吸吮、使用5号头皮针等[1-3]。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中熟练和准确,动作轻柔,也可减轻医源性疼痛。我科2012年1—9月通过提倡家属参与操作过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我院门诊行头皮静脉输液2 d以上的婴儿292例,均为连续病例,排除高热、腹泻、脱水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按输液日期分组,单号来输液者为观察组,双号来输液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家属参与的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穿刺法。实验前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操作时对婴儿家属进行配合方法的健康宣教,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家属参与的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操作前向家属示范固定婴儿的方法,让家属了解如何配合护士操作能取得1次成功,并能减轻婴儿的疼痛。由家属取坐位面对面抱婴儿,婴儿的双下肢分别放在家属的左右腰际(起固定双下肢的作用),护士做好穿刺前准备工作后,并拢双腿坐在家属对面,与其膝盖相触,家属边哄孩子边将婴儿平卧在由家属与操作护士双腿搭成的垫有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小床”上。利用并拢双腿与双膝之间形成的凹陷,指导家属用双手与前臂按压婴儿的头部及上肢,便能很好地固定婴儿的身体及头部,护士则在抚摸婴儿头部的过程中选择血管、剃除局部毛发、消毒并完成穿刺。对照组采用的传统平卧位穿刺法,把婴儿与家属暂时分开,单独将婴儿平卧于床上,由1名以上护士固定其头部及四肢,穿刺者选好静脉剃除局部毛发,消毒后迅速进针,固定后再抱起婴儿,交给家属给予喂奶或逗引。每例操作时由专人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是否1次穿刺成功,操作完毕及时做好数据记录。比较两组婴儿穿刺时的疼痛评分与1次穿刺成功率。
1.3 评价指标 疼痛程度的评价标准,采用美国密歇根大学儿童疼痛行为量表(the 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 behavioral tool,FLACC)[1]评估婴儿穿刺时的疼痛程度。FLACC量表是一种主要用于2个月—7岁有认知障碍或无法有效交流婴儿的有效方法,包括5个内容:表情(face)、肢体动作(legs)、行为(activity)、哭闹(cry)和可安慰性(consolability)。由指定的1名护士对每例操作从给婴儿摆体位开始,至固定好头皮针协助家属抱好婴儿结束,认真仔细观察婴儿的“面部表情、腿活动、哭、安慰”4项内容,每项内容按0~2分评分,操作结束后随即进行疼痛评估,以各项指标的总和作为疼痛总分,分值越低表示疼痛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疼痛评分和家属满意度 见表1。
表1 两组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疼痛评分和家属满意度(±s)
表1 两组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疼痛评分和家属满意度(±s)
组别 n 疼痛评分(分) 家属满意度(%)观察组 149 5.01 ±1.17 97.05 ±5.52对照组 143 6.09 ±0.79 94.55 ±7.39 t值 -9.25 3.27 P 值 0.000 0.001
2.2 两组婴儿1次穿刺成功率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婴儿1次穿刺成功率情况
3 讨论
3.1 疼痛刺激对婴儿的影响 研究显示,疼痛会给新生儿造成生理和行为方面的近期不良影响,还会给发展中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带来一系列的远期不良影响。国外研究还表明,强烈的疼痛记忆导致神经症或心理障碍等[1-4]。本研究在基线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提倡家属参与头皮静脉穿刺过程的方法减轻婴儿操作中的疼痛感受,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
3.2 家属共同参与的作用 因疾病造成的不适使婴儿的依赖性明显增强,特别需要父母陪伴。给婴儿行头皮静脉穿刺时,传统的平卧位穿刺法是由护理人员按压婴儿,常将父母与婴儿暂时隔开,待穿刺成功后才交给父母抱婴儿。这样,将婴儿独自平卧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使婴儿容易产生害怕甚至恐惧情绪,伴随剧烈的哭闹与挣扎,还使在一旁等待的父母既心痛又着急,甚至会怀疑护士虐待婴儿而放弃穿刺,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5]。因此,传统的平卧位穿刺法容易使婴儿产生分离性焦虑,会使婴儿有被惩罚和被遗弃的体验,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3.3 家属共同参与有助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一般认为,舒适是没有病痛折磨、心情愉悦和精神放松的良好体验,任何破坏这种状态的原因都可以造成不舒适,而不舒适的最高程度就是疼痛。因而,对于婴儿,母婴肌肤接触可减轻疼痛,具有镇痛作用[6]。应尽量提供舒适的环境,提倡家属共同参与;同时针对婴儿家属,及时做好如何配合操作的指导,以免影响到护士操作的稳定性,尽可能降低婴儿的操作性疼痛感。就头皮静脉穿刺而言,家属参与的分腿式平卧位法使婴儿在穿刺过程中有熟悉的面孔与声音陪伴以及眼神的交流,使婴儿有很大的安全感,精神放松,可最大限度地取得陪护与婴儿配合,护士操作时争取稳、准、快,1次穿刺成功。经临床观察,家属共同参与操作过程,也可减轻家属等待过程的焦虑心理,提高家属满意度,密切医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婴儿家属共同参与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过程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受,明显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7]。
[1]刘明,陈利琴,郑佳丽.儿童疼痛行为量表在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评估中的应用及其信效度[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7A):20-22,26.
[2]王晓东,罗先琼.新生儿疼痛的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677-680.
[3]Anand KJ,Scalzo FM.Can adverse neonatal experiences alter brain development and subsequent behavior?[J].Biol Neonate,2000,77(2):69-82.
[4]刘芳.新生儿疼痛[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5):225-228.
[5]张惠珺.不同体位头皮静脉穿刺对婴幼儿心理的影响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6A):1465-1466.
[6]袁大华,林希平.新生儿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4):386-388.
[7]陈锦秀,叶天惠.新生儿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8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