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及提高论文质量的创新着力点探索
2014-12-02陈绍友
田 洪,陈绍友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高校扩招效应的释放和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出现了诸多困惑,家长及社会亦形成了一定的质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1]45-47。然而,无论从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看,还是从高校人才培养的政府规定看,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短视行为[2]39-41,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全面探索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系统创新,才是正确的选择。
一、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结果质量,受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过程的直接影响,如果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流程不规范,运行不合理,那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必然难以保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首先要研究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然后实施积极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以实现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的有序运行,进而保障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一)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运行系统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和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运行实际,笔者建构了“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运行系统框架”(图1),该工作系统包括如下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子系统。
图1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运行系统框架
一是论文写作的自然流程子系统。包括论文选题、资料搜集、论文写作、论文修改、论文答辩、相关资料存档等环节,这个流程并非完全单向顺序流动,其中比较重要的往返有三:选题与资料搜集——确定选题后去搜集资料,根据搜集的资料去修正选题;资料搜集与写作——现有资料为写作服务,写作中发现资料不足而进行补充搜集资料;修改与答辩——修改完善的论文进入答辩程序,答辩后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再修改。“论文写作的自然流程子系统”是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运行大系统的基础和依据,不遵循此依据或跨越此依据,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运行就会出现混乱,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就难以保证。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不遵循“论文写作的自然流程”,临近答辩交来一篇文章,论文质量自然可想而知。
二是论文写作的工作主体子系统。即本科学生及论文指导老师,前者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当然主体,但他们绝大多数是第一次作论文,对“论文写作的自然流程”还不大清楚,每一个环节需要做什么和注意什么也不大明白,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后者的主体作用,后者也便成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应然主体。在当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运行中,要么指导老师见不到学生、学生不接受导师指导,要么指导老师素质能力不足或责任心不强而没有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这是当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论文写作的环境条件子系统。包括社会环境(如用人单位选人重本科生毕业学校的层次而忽视毕业论文的水平)、学校体制(如学校的发展定位、文化氛围、是重“科学”还是重“技术”)、论文管理(包括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统一管理与各学科专业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差异管理)等,这些构成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环境和条件,有些可能是有利的、有促进作用的,有些可能是不利的、会形成消极影响,共同直接或间接地或促进或制约着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质量与论文质量。这些环境条件,有些可以改变,如对论文的管理,我们就当从优化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流程、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角度去探索优化;有些不能改变,如社会环境,我们就当努力去适应,在适应中去谋求有利条件,规避不利环境。
上述三个子系统相互交织共同构成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其中,论文写作自然流程是基础,论文写作工作主体是关键,论文写作环境条件是保障与制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的完善、有序,是形成良好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根本保障,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必须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实施有效的监控与管理。
(二)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监管系统
根据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的构成及其对论文质量的影响,笔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的监控与管理,应以论文写作的自然流程和客观规律为依据,以论文选题为切入点,着力本科毕业生及其指导教师,以论文成绩评定优化为目标引导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运行,建构和完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监控与管理系统(图2)。
图2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监控与管理系统框架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包括三个机制:一是教务处、教学院系、专业/教研室等监管主体通过对本科毕业生及其论文指导教师的监督与管理,以追求良好论文质量的结果;二是监管主体通过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及其相关工作文档质量的审查,评价指示下一届毕业论文工作,并形成对学生和导师的激励与警示;三是监管主体通过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优化和环境条件优化,为本科毕业生及其论文指导教师提供论文写作的便利与帮助。
在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监控与管理中,要有效区分教务处、教学院系、专业/教研室等监管主体的权力与责任,管理的中心环节应该在教学院系,教务处是从学校全局的角度进行宏观的管理与指导;要特别重视按学科专业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的分类指导与监督管理,不同学科专业的毕业论文研究有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不同的写作流程、不同的成果呈现方式、不同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式等,这是需要各教学院系及专业部认真研究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规范的,然后学校教务处组织专家认证而成为学校规范。
基于上述监督管理系统的分解,笔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导、成绩评定应当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三个主要创新着力点。
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创新着力点
(一)选题的创新
选题,即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问题。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选准了论题,就为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182-185。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也曾指出:“问题提得像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4]因此,帮助学生选好论题,是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基础。
1.选题现状分析。当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教师出题学生选,通常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理解和本科生的知识层次或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方向,拟出若干个论文选题,让学生从中选择;二是学生自选教师确认,通常是学生根据自己对专业学习、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会的了解,提出论文要研究的领域、问题和要解释的现象,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5]149-150。
从毕业论文写作的内在规律看,两种选题模式本无优劣长短之分;从毕业论文的工作规律看,两种选题模式则有相应的问题需要关注和规避。“教师出题学生选”模式中,教师对论文选题的较好把握和教师自身在相关选题上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较为便利地进入科学研究,题目从一开始就容易汇总,也有利于院系从专业的角度把握本届毕业论文的总体选题情况,进而实施有效的调控,但需要的是教师所出选题与学生兴趣是否对接,如果不能很好地对接学生的兴趣与基础,则论文很难做下去;同时,学生对教师选题的选择常常会因为与教师的亲疏、题目的难易、自己的兴趣等多方面原因而出现不均衡,有的教师的选题集中了很多学生,有的教师的选题可能没有学生选,这不仅会伤害教师拟定论文选题的积极性,而且给院系的总体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自选教师确认”模式中,较好地规避了“学生选题不平衡”问题,论文选题与学生自身的实际也能较好地契合,但需要关注的是一个指导教师下的学生选题可能相去较远而使指导的运行成本增加,而且因为与教师自身的科研相关度不高而使指导的机会成本增加。在当前教师人数不够,学生人数偏多的情况下,两种成本的增加,客观上影响和制约着指导的深度与指导的质量,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工作质量与论文本身的质量。
2.选题管理创新。当前在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上的一些困惑,源于对形式的过分看重而对内容的淡化。鉴此,笔者提出如下三个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创新思路。
第一,论文选题优劣的关键应该是选题内容的优劣。应当从对论文选题形式的简单判断转向对论题内容的关注上,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个题目以前有人做过所以不能做了”;应从要求学生“提交论文题目”转向要求学生“提交论文框架”;要帮助学生规避论文选题超出自己的专业领域、范围过大或过小等问题。
第二,在结合教师科研课题与科研方向的选题上,要加大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导。要引导学生淡化“教师课题与自己兴趣关联度不高”的短视心理,强化“在教师课题中获得方法和能力训练”的长期意识,因为方法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正是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经历,所形成的思维方法、思路及相关技能即使与现在的兴趣或当前的职业选择关联度不高,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6];要加强对导师在任务分配、参观调研组织安排、理论启发引导、方案及结论的把关定向、学生疑难问题的有效解答等[7]79-83多方面的监控与反馈,以保障学生获得相应的训练和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与保障学生论文对教师课题的有效支持两者的完美结合。
第三,要倡导“院系根据专业要求与业界发展,结合教师科研与院系服务社会及学生毕业走向等情况,从整体上拟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系列,引导学生选题”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很好地规避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当前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一个选题系列中学生进入到虚拟或实质的研究团队中,同一个选题系列的多个学生既相互独立更相互合作,教师对学生除了按照毕业论文管理规范进行统一指导外,还要组织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各个题目完成中遇到的问题,及相互衔接、配合的进度、效果等[8]60-63,每个学生不仅在自己的选题研究中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且能从关联题目中拓展研究空间,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还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9]154-155。
(二)指导的创新
本科毕业论文是一项不同于日常性和自发性的论文写作,目标明确、要求严格的“教—学”实践活动,其研究内容、学术水准、写作规范、指导方法与答辩程序等多方面均有一系列的严格规定[10]284-287,需要对本科毕业生进行良好的过程跟踪与指导帮助。当前本科毕业论文的困境,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因求职、考研而投入毕业论文工作的时间、精力不足,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之而形成的指导不力。因此,强化与创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成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1.强化和优化指导工作监控。这里除了统一安排、加强动员、阶段检查等常规的管理监控措施外,当前还应当注意如下两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构建师生相互监督机制。毕业论文的有效完成与水平提升,有赖于师生的相互合作,但这并不排斥相互监督,甚至监督是合作的基础和保证。一方面,指导教师首先要严把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关,在学生选题、定题、制订计划环节上既给予积极的帮助,又强化严谨的态度与创新精神[11]107-108,要形成学生不认真、不投入就“过不去”的态势和氛围,从而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认真投入,主动调节求职、考研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精力分配,从而为后续的毕业论文计划实施提供保证;同时,学生的认真与投入,也保证了毕业论文计划的完整性、科学合理性、实施可能性,为后续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蓝图。其次是按照毕业论文计划,着力毕业论文本身质量的指导与监督,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室外调查与室内实验、数据分析与资料整理、论文写作与文字处理、外文翻译和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督,在指导与监督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将足够的时间精力回归到毕业论文写作工作中。另一方面,在强化教师对学生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教师的监督,首先要允许学生投诉指导不力、责任心不强的指导教师;其次要采取积极措施规避“学生不投入—教师不积极”的双向恶性运行。
第二,明晰教师指导的内容。毕业论文指导是本科学生接受的最后一个专题教学,它不仅仅是交出一篇论文,而是围绕毕业论文写作的一系列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品德养成的系统运行和最终提交毕业论文和相应成果资料的完整“教学—实践”活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指导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毕业论文本身,包括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流程、文档要求、评判指标等;其次是毕业论文写作能力,包括资料获取能力、写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再次是品德养成,包括学术品德(不抄袭剽窃、学风严谨)、团队协作意识、尊重实践遵守行业规范等意识。通过一定方式,明晰教师应当指导的内容,既可以让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以之为学习依据去监督自己也监督老师,又可以让院系以之为考评依据去考核与督促教师。
2.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指导本科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师的分内工作。当前,不少教师因为科研关乎职称晋升、本科学生做毕业论文存在诸多困难与麻烦而把指导毕业论文视为负担,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面对指导学生较多、院系考核不严的情况下,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主动探索创新不够更有蔓延趋势。因此,各院系首先需要大力强化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责任意识,增强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具体的做法是引导高校教师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与自身业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自身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便内化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要求,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积极性便具有持续的动力。
(三)成绩评定的创新
本科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是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是本次毕业论文工作优劣的评价,更因其评价内容与方式的预先设定而对本次毕业论文工作具有指示性和对下一届毕业论文工作具有引导性。当前的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常常因为前期工作不落实,毕业论文质量难保证,或者前期师生难见面,指导难落实,最后学生交一篇文章来应付,这使评定老师面临“严格则不小比例的学生难以通过,难以毕业则学校稳定问题凸显”与“不严格则违背高校育人的初衷,不合学者的学术底线,不利认真做论文的同学”的两难选择,于是评定成为形式草草收场,从而示范下一届学生投入不多用心不够,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于是走入困境。因此,加强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工作环节、着力成绩评定创新,成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又一重要内容。
1.成绩评定的内容设置。直观地看,本科毕业论文的成绩是对论文评价而得出的成绩,但是,基于“本科毕业论文的价值认识”分析,当论文本身达到基本水准而写作过程参与积极收获不小,则毕业论文成绩应提升一个档次。另外,不同层次类别的高校、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其论文本身的评价亦有区别。因此,一方面,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不仅是对论文本身优劣的评价,还应对写作过程进行评价,两者的成绩组合成为最终的成绩。另一方面,两大内容模块的组合又因学校类别层次和专业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本身评价”内容模块,共性的基本内容应该设置:选题质量(选题方向是否适当,选题难度是否适中,选题是否具备专业性、创新性、适用性)、专业应用能力水平(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参考文献资料应用,实验调查、分析计算、计算机及外语应用等能力的应用)、质量水准(框架是否合理、论述是否有力、语言专业还是口语化、图表是否规范、结论是否可信、对策措施是否可行)等[12]46-49[13]73-74,78。当前,尤其应当重视对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的检测判断与处罚。在导师通过互联网搜索检测、院系通过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检测的基础上,要加大答辩环节的检测,即:在答辩过程中,随机询问一些毕业论文中的关键性问题,并就此展开,如果不是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文字,则很难回答上来或者答非所问,学生最后只有承认抄袭。此外,还应当设置“学生对论文真实性的承诺”,以备今后他人举报抄袭[14]117-118,124,特别是当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在一届又一届本科教学中形成连续性与递补性时,这种后续检测就很有威慑力。对于抄袭的处罚,当施以“重刑”,实行“一票否决”。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过程评价”内容模块,共性的基本内容应该设置:参与过程(积极参与、对论文撰写表现出浓厚兴趣、定期参加导师的论文指导教学活动、对导师指导能积极发表意见)[15]39-41、资料搜集能力(文献检索、实地调研或实验分析、数据资料处理等能力训练与获得)、问题意识(问题来源、问题敏感性、解决问题的思路)等。
关于“根据学校类别层次和专业的差异组合两大内容模块成绩”,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研究型院校“论文本身评价成绩”的比重宜偏重,一般院校宜偏重“论文过程评价成绩”;二是最终组合形成的本科毕业论文成绩,在某个专业和院系是否需要符合正态分布值得商榷,近年来较常见的现象是不轻易给予“高分”、“优等”——因为容易被抽查,于是出现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成绩普遍偏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就业。理想的做法应是各个院校根据自身的类别层次和专业差异,拟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并不断优化完善[16]。
2.成绩评定的激励效应。本科毕业论文成绩,是本科学业的一个重要的证明指标,应当形成并彰显其激励效应:一是对本届本科学生就业、考研的激励效应;二是对下届本科学生的示范激励效应。然而,在现实运行中,“毕业论文作为最后一个环节与评优评奖已没有关系”、“一些提早与用人单位签好合同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成绩与就业更没有直接关系”、“部分同学认为毕业论文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没有直接相关性”、“一些用人单位选人用人仅看学校排名而不看毕业论文”等问题的存在,使前一个激励效应大打折扣,进而也影响后一个激励效应。因此,各高校首先应当着力彰显优秀毕业论文对本届学生就业、考研的激励效应,如支持优秀论文在学报上公开发表;建立优秀论文作者的求职推荐机制,向用人单位、研究生招生单位推荐优秀论文作者;跟踪建立优秀论文作者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支持与帮助,以毕业论文为基础进一步思考、探究工作或学业以获得更大的进步,以学生的成就反馈回来影响下一届学生。
[1]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
[2]许传静.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是一种短视行为——对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反思[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
[3]张煜.高校文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王力,朱光潜.怎样写学术论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5]秦敬云.对高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式的改革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5).
[6]陈绍友.如何实现高校实践教育活动系统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7-06-25(5).
[7]钟其鹏.近三十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研究述评[J].钦州学院学报,2010(2).
[8]段冰.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9).
[9]徐艳芳,邓普君,魏先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
[10]张岩泉,张艳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初探[J].世界文学评论;2010(1).
[11]甘清波.关于高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J].湖南师院学报,1982(3).
[12]任祥.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反思[J].云南教育,2003(24).
[13]李登好.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6).
[14]赵俊杰.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的检测与防范[J].安康学院学报,2010(2).
[15]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16]吴石林等.浅议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