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014-12-01尹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学

尹伟

[摘 要] 本文以教学内容、教学语言、课堂氛围以及教学进度为依托,探讨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数学课堂教学节奏,如做到教学内容展与收相结合、教学语言起与伏相结合、课堂氛围动与静相结合等,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有人说:文章需要节奏. 数学课堂也不例外,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堂就像一首美妙的旋律,既需要渐入的前奏,也需要情感喷发的高潮,更需要余音袅袅的尾音. 自成曲调的音符配以具有韵味的节奏,就能谱成一节风格独特,知识性与趣味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相协调的数学课堂. 教师作为课堂的谱曲者,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感,更需要良好的节奏感,以做到数学课堂设置结构分明、主次均衡、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教学内容的展与收

所谓的“展与收”,是指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收拢. 拓展,即联系生活实践、引入课外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收拢,即利用概括、总结、纲举目张等方法,将知识点一笔带过. 展,一般是在教学引入之时,也就是课堂前3~5分钟;收,一般是在总结课堂知识点时,也就是课堂结束前1~3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展与收是辩证统一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展必有收,收中又寓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展、收结合,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 展:故布疑阵,引人入“学”

对于数学课堂来说,良好的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往往能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个课堂节奏,就必须从谱写前奏开始. 如在情境导入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在趣味问题导入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教师要竭尽所能,或巧设情境,或单刀直入,使学生快速置身于数学的“学海”中.

如学习“活动 思考”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下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并通过讲述高斯速算的故事,一方面,引出“1+2+3+4+…+100=?”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借此鼓励学生要积极主动开动脑筋,仔细观察. 将数学故事引入教学中,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在故事中引发学生思考,带来意想不到的数学体验和感悟.

2. 收:利落刹车,快锯断木

课堂结束前几分钟,学生的知识输入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各个知识点也是杂乱地“分布”在学生的脑中,搅在一块. 教师必须适可而止,花上1~3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概括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而梳理思路、总结规律,使得知识点条理化、清晰化,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如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知识点总结,就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等基础知识进行设问,如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 学生在齐声回答的过程中,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还能建构知识体系,在脑海中形成明朗的知识结构.

3. 展与收:“展”中有“收”,“收”中寓“展”

展与收并不是割裂的,相反地,两者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展”与“收”的关系,做到“展”中有“收”,“收”中寓“展”. 一方面,可以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回忆、总结前一节课的相关知识点,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可以在最后的知识总结中埋下伏笔,起到“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意犹未尽效果.

如学习“图形的平移(2)”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情境设置的环节中顺便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线段A′B′ 称为线段AB的对应线段,也就是线段A′B′ 与其对应线段AB之间的关系. 进而引申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对应点连线间的关系. 通过比较来引入知识点,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达到“展”中有“收”的目的,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堂结束之前,教师除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外,还可以重新布下疑阵,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不少平行线的性质,但在几何图形中仍然具有大家未知的秘密,想知道简简单单的三角形的神奇魔力吗?那么就让大家把疑惑留到下一节课吧!”

教学语言的起与伏

教师是“以舌耕为业”,语言是确保其教学顺利进行、师生畅通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调节课堂节奏的关键. 教学语言既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凭借,也是承载教师情感的载体. 所谓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关键在于“讲”和“听”二字. 清晰饱满、字正腔圆的吐字,不仅能给予学生美的听觉享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所谓的“起与伏”,是指教师在音高上要实现低沉、高昂相结合,在音长上要实现慢长、短促相结合,在表述上要实现简明扼要、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相结合. 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以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语言作为课堂的一种内在节奏,不同的语调、语速,一方面能反映出教师内在思想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能有效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如教师明快的语调能够减少学生的压力,使学生轻松、自由、快乐地遨游在数学世界里,而低沉的语调则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会显得紧张而压抑;另一方面,能传达出教学的其他信息,如教师往往通过重读的方法来突出某一知识点的重要性,或通过慢读来延长学生理解或记忆的时间等.

如学习“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采用明快、轻松的语气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仔细观察,看看你们是否认识视频中的形状呢?新课导入后,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建立二次函数的模型,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教师在讲解关键知识点时,可以刻意地放慢语速、提高音量,在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

课堂氛围的动与静

数学课堂是动与静的合成. 动,也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如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讨论等;静,是给学生创造相对安静的氛围,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 数学课堂既要有“动如脱兔”的精神,也要有“静若处子”的状态,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近身体验知识的魅力,在小组合作中感受数学的别样风采,在讨论过程中感受不同思想火花碰撞出的光芒;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索、回味和感悟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堂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如学习“认识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教具中的塑料棒进行动手操作:现有四根长度分别为10 cm,12 cm,15 cm,25 cm的木棒,从中取三根搭三角形,可以搭成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可以四人一组,根据题意,合作并进行探讨. 通过这样探索性的小组合作,能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来活跃课堂氛围. 但是数学课堂光有“动”是不行的,离开了安静的思考和品味,数学课堂是乏味的,缺少生命力,因此,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安静下来,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 如可以用眼睛示意学生安静下来,或暂停讲话,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学速度的快与慢

教学速度的快与慢是课堂教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重要体现,其一方面抓住了教学重点,对重点知识层层深入、面面展开、重点剖析;另一方面,对易理解或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再加工,如概括、总结,简化教学过程,一笔带过,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快与慢”,是指教师讲课要做到有张有弛,在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使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思维;对于不重要或易于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删繁就简,快速地带过. 值得一提的是,讲课过快会使学生精神长时间高度集中,极易产生疲劳;而讲课过慢则会使学生思维滞涩,注意力极其容易被分散. 因此,教师要实现“涓涓细流”和“滔滔不绝”两种讲课方式的结合,使学生既能心情愉悦地徜徉在数学的海洋里,又能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要把握好教学速度快与慢的节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立足于整个教材体系,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分布,做到了然于心. 如知识点重复的,可以进行整合;知识点相联系的,可以调整教学计划,挪到一起来上,体现知识点的过渡与衔接. 二是把握每章每节的重难点,将重难点知识进行剖解、分析,转化成形象生动的案例. 三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由于不同的学生,能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他们来说,相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必须以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能力为基准,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

结束语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如何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 根据时间价值曲线规律,学生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师必须随之调整教学节奏,合理控制教学结构、教学速度、自身的语调以及教学的整个过程,实现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最大化利用,以构建科学、高效的数学课堂. 适度的课堂教学节奏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一方面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奋时区,实现知识输入的最高效化,另一方面,能借助学生的疲惫时区,使学生快速地调整,恢复体力和注意力. 总之,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是立足于教师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之上的.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