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讨”好的基础上“教”好
2014-12-01丁永红
丁永红
[摘 要] 这里的“研讨”,既包括教师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和同行间进行的讨论交流,又包括教师独自的研读、探究、创新,在“理性自我”和“实践自我”充分对话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革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作为教师,只有在“研讨”好的基础上才能“教好”. 只有“教好”,才能传道授业解惑.
[关键词] 研讨;教参;科学性;教学方法;实效性;学法指导;小助手
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每一届学生,学校基本都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平均分班. 但经过一至两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教学后,班级之间的差距便体现出来了. 有时,某班级在这个老师的手里,学生的素质就高、成绩就好;在那个老师的手里,学生的表现就不再令人满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以为,这基本缘于教师的“教”.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教师,该如何“教”呢?我认为,教师能否教好书的前提是多研讨,只有在“研讨”好的基础上才能“教好”. 这里的“研讨”,既包括教师在自主思考基础上,和同行之间进行的讨论交流,又包括教师的独自研读、探究、创新,在“理性自我”和“实践自我”充分对话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革新.
多研究探讨,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困惑和一些棘手的问题,教师若面临这样的状况,应及时和同仁交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方可进行授课. 千万不能在吃不准的情况下,轻易授课,以致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笔者有一位同事——C老师,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页的第4题时,曾连续两次出现科学性错误,不但贻害了学生,更贻笑方间. 题目是这样的:
2005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 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 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 5%
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 10%
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 15%
李刚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对于爸爸所缴的个人所得税,C老师是这样教学生解题的:2500-1600=900(元),900×10%=90(元).
显然,C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征税的标准要求,未将900元进行分段缴税. 该题的正确解法应该是将900元进行分段缴税,即500×5%+(900-500)×10%=65(元).
发现他此类试题讲解错误是缘于那次阶段检测,C老师所教的班级是我监考的. 我收卷时发现,他们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做对. 无疑,这是教师授课出现了问题.
其实,该题的正确解法,教学参考书上写得明明白白. 考试结束后,我要求C老师就这道题的解法去看看教参,然后再与我交流. 交流时,他很难堪,说这次考试,他们班的考试成绩肯定倒数了,希望我通融一下,改卷时进行分步积分,只要第一步2500-1600=900(元)写出来的就给一分,否则5分全扣. 我说,如何扣分是次要问题,关键是今后请你多钻研教参,多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不能重蹈覆辙. 这是因为在和C交流之前,Y老师告诉我,C老师和她搭班时,就将该题讲错过,曾提醒过他,但万万没想到,他又再次出错,根本没有将提醒者的话当回事.
多改革创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新颖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力争体现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针对性、系统性,切忌讲解的呆板、练习的散漫、操作的无绪、活动的枯燥. 无疑,要达到如此教学境界,离不开教师的钻研、学习——向行家学习,在浓烈的研讨氛围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L老师是奥数培训的高手,辅导的学生在省小学奥数竞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 可L老师任教班级考试的成绩常常不尽如人意. 与我同轨任教时,他所教的班级常常处于倒数的位置. 互相听课之后,L老师说,他发现,有些题目,他讲过了,还有学生听不懂,我讲了,学生就容易听得懂,还真怪呢!我说,那是因为,你眼光高、起点高,锁定的是班级的尖子生,我的目光除了顾及尖子生,更多的是关注中下游的学生. 占班级比例大的中下游学生进步了,班级的整体成绩就上来了.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实行资源共享,各学校特别注重集体备课的工作. 正常情况下,同一年级的教师每天的授课内容和练习内容都是一样的. 同轨的H老师感慨道,我们用的教案是一样的,学生写的作业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班学生的成绩就提高得快呢?我说,那是因为,我注意了二次备课的原因. 在二次备课时,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融进自己的教学思路. 教学中,我喜欢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串联成线,并联成网,形成知识网络. 比如,根据学生各年级掌握的有关计量单位的知识,指导学生整理如下.
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容积单位):毫升——升.
然后,要求学生在相应的单位名称下面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形式,再在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横线上标注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如此整理,不仅加深了认识,而且利于理解与识记.
多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自主学习能力. 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省时省力,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学法的指导显得尤其重要. 实际教学中,笔者在反复探索、自主“研讨”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理性自我”和“实践自我”的对话、磨合,不断创新、革新,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预习作业,精心设计. 新授课的前一天晚上,我都会布置一定量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作好相应的记号. 第二天的课堂则成了检查预习情况,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现象,真正实现了“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温故知新,重点试题重点练习,难点题型经常练习. 学生的学习,如果仅仅满足于懂,满足于意会,满足于表述,则未曾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能够准确地写、熟练地做,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任务. 目前,我国选拔人才的方法,基本还是“一卷定终身”,应试教育在初、高中阶段还很盛行. 虽然,小学阶段的考试次数越来越少,但每学期至少有一至两次. 所以,小学阶段有必要适当培养一些学生正确写、熟练做的答题能力. 针对这一情况,教学中,我在班级设立了“每日一练”的操练活动,主要练习学生们学习中容易出错的重点、难点试题. 且不断变化形式,过一段时间练习一次,促使学生牢固掌握.
3.收集整理,建立并灵活使用错题集、难题集、复习本. 现今的孩子,接受的信息量大,非常讨厌题海战术类的练习方法. 教学中,我竭力摒弃了这一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建议学生建立并灵活使用错题集、难题集和复习本. 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理解接受能力较差、作业正确率不太高的学生,建议他们每人准备一本错题集,将学习中经常出错的题目抄写在上面,定期去看一看、思一思.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理解接受能力较强、作业正确率较高的学生,建议他们每人准备一本难题集,搜集并整理与学习同步的一些难题、趣题,同时利用自习课时间与学生多交流,多欣赏彼此搜集的难题. 如此,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一大批优秀学生.
多培养能力,充分发挥互助协作
的团队精神
“十个指头有长短”,我们不否认班集体中待进学生的存在. 培优补差工作,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可通过不同形式的“研讨”活动——在和同行交流彼此做法的基础上,在“理性自我”和“实践自我”的对话、磨合下,融进个人的培养特色. 于是,我发现,人的精力是个常量,“补差”光靠教师的一张嘴肯定解决不了,只有发动群众,实行帮教结对,培养“小讲师”,设立桌长、小组长,督查、监管,充分发挥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才会取得更大的实效.
生性活泼的小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态度欠端正、学习领悟性欠佳的待进学生,更需要来自外界的影响,这个影响更多的是一种督促力. 面对着五、六十人的班级全体学生,要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跟上班级学习的步伐,唯有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让班级的“小讲师”越来越多. 每接到一个班,我至少先花两个月的时间,培养班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授课中,只要学生能说的,我绝对不会多说一句. 即使学生不会说的,也会在教者示范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去说. “小讲师”的表述能力得到培养后,我就会委任他们做组长,协助老师辅导学困生. “小讲师”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己的表述能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作为教师,只有“研讨好”才能“教好”. 只有“教好”,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