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2014-12-01翟韶蕊
翟韶蕊
肠球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近年来随着临床治疗中侵袭性操作不断增加、免疫抑制剂与广谱抗生素在诸多疾病临床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1], 肠球菌所致感染日益多见, 且目前肠球菌已发展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为探讨肠球菌的感染分布状况和耐药情况,作者选取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248株, 分析其分布特点与药敏试验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248株, 所采集的标本主要取自患者血液、尿液、分泌物与痰液, 将同一例患者同一样本重复菌株去除。
1.2 方法 在成功采集所需标本后,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展开细菌分离培养, 利用VITEK-AMS GPI卡对菌种进行鉴定;采取VITEK-AMS药敏卡GPS展开细菌耐药性检测, 以粪肠球菌ATCC29212为质控菌株。
2 结果
2.1 肠球菌感染分布情况分析 分离所得248株肠球菌中屎肠球菌106株(42.7%), 粪肠球菌99株(39.9%), 酪黄肠球菌19株(7.7%), 鸟肠球菌10株(4.0%), 母鸡肠球菌14株(5.7%)。其中以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最为多见。肠球菌标本来源:来源于尿液130株(52.4%), 大便50株(20.2%), 胆汁31株(12.5%), 引流液14株(5.6%), 脓液23株(9.3%), 其中来自尿液标本中的肠球菌占比最高。
2.2 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肠球菌除对呋南妥因、万古霉素较为敏感外, 对氨苄西林、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青霉素G等药物均有较高耐药性。在临床常用抗生素中, 屎肠球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高, 为93.5%;其次为环丙沙星与青霉素G等;屎肠球菌敏感的抗生素为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等。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氨苄西林、利福平等有较高耐药性, 而对呋南妥因、万古霉素和青霉素G较为敏感。见表1。
表1 肠球菌耐药率测定结果分析(%)
3 讨论
肠球菌感染多见于重症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其中尤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与人类疾病之间关联密切[3]。近年来在广谱抗生素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及院内感染发生率逐渐升高背景下, 肠球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其耐药性均成为临床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同时肠球菌的预防及治疗难度均大幅提高[4]。因此, 对肠球菌感染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准确把握肠球菌耐药趋势, 为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采集的标本所分离的248株肠球菌感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248株肠球菌中含有屎肠球菌106株, 粪肠球菌99株, 酪黄肠球菌19株, 鸟肠球菌10株, 母鸡肠球菌14株, 其中以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占比最大。通过对248株致病菌标本来源进行统计, 发现来源于尿液130株 (52.4%), 大便 50株 (20.2%), 胆汁31 株(12.5%), 引流液14株(5.6%), 脓液23株(9.3%), 其中来自尿液标本中的肠球菌占比最高。这一结果说明肠球菌所致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 这可能和泌尿系统独特的生理结构和尿道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肠球菌的药敏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肠球菌除对呋南妥因、万古霉素较为敏感外, 对氨苄西林、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青霉素G等药物均有较高耐药性。进一步分析可知, 屎肠球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高,为93.5%, 其次为环丙沙星与青霉素G等;屎肠球菌敏感的抗生素为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等。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氨苄西林、利福平等有较高耐药性, 而对呋南妥因、万古霉素和青霉素G较为敏感。因此, 在为肠球菌感染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时, 应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对药物进行合理选择, 坚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避免出现抗生素滥用现象。
综上所述, 肠球菌可引发临床多种感染, 在为肠球菌感染患者治疗时, 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患者敏感性抗菌药物, 从而促使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充分发挥, 同时尽可能控制细菌耐药性发生率。
[1]孙艳美.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对比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1):125.
[2]杨靖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与毒力基因检测.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1):132.
[3]杨运彩.2010~2012年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性分析.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1):15.
[4]梅玉南.粪肠球菌(D群)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 30(12):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