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焦虑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2014-12-01徐国卫刘欣王新成杨亚红郭达云杨帆
徐国卫 刘欣 王新成 杨亚红 郭达云 杨帆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 患者脑卒中后多会遗留一些肢体及语言障碍, 同时, 患者社会角色发生变化, 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也易引起抑郁焦虑症状[1]。本院通过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症状的诊断, 应用帕罗西汀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5例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1例, 女34例;患者年龄35~75岁, 平均年龄(56.4±5.9)岁;初次卒中44例, 再次卒中3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诊断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血管诊断标准, 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采用SAS及SDS对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诊断。
1.3 排除病例标准 排除意识障碍、痴呆、失语, 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障碍患者;排除既往有抑郁病史及家族有精神病史患者。
1.4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相同的脑卒中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帕罗西汀20 mg, 1次/d, 连续用药30 d;对照组患者给予应用安慰剂, 1次/d, 服用8周,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 于治疗后4周随访, 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与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 且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1例出现口干, 1例男性患者性欲减退, 但患者对不良反应均表示耐受, 无因不能耐受而停药情况。4周后复查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等均未见异常。
表1 两组患者SAS与SDS治疗前后对比情况( ±s, 分)
表1 两组患者SAS与SDS治疗前后对比情况(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与治疗前比较, bP<0.05
?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状态是卒中后较为常见的症状, 一方面是由于脑内神经损害, 使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道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 身体功能的丧失,社会、家庭角色的改变等社会因素, 也使患者易发生抑郁焦虑[2]。脑卒中后抑郁焦虑不仅影响病情的康复, 更对患者认知等功能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及康复。在临床上, 可通过观察, 利用SAS及SDS自评量表进行诊断, SAS与SDS自评量表也是较为常见的应用于判断抑郁、焦虑情况的自评表。
帕罗西汀是一种相对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 具有轻微的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作用, 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焦虑、抑郁的药物, 具有起效早, 对抑郁伴发的焦虑、睡眠障碍等均有疗效, 老年患者应用也较为安全[3], 较为适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本组研究中,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 经治疗后, 患者SAS及SDS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用药期间, 仅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但均可耐受。
综上所述, 帕罗西汀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症状的治疗方法, 可临床推广应用。
[1]周玉颖, 王艳, 王景华, 等.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7): 737-739.
[2]林颖, 刘亚红, 杨昉, 等.315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9): 958-960.
[3]佘瑞芳, 郭振军, 果进东.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基础医学论坛, 2012, 16(6): 206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