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导课与结课的呼应关系

2014-11-29高学英

考试周刊 2014年84期
关键词:结课

高学英

摘 要: 导课与结课之间应该注意起承转合,首尾呼应,这样一堂课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乐章,才能使整个教学环节丝丝入扣,浑然一体。概括地说有回环式、递进式和延伸式三种,三者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融会贯通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在设计导课与结课时必须有意识地使二者遥相呼应,使教学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

关键词: 导课 结课 呼应

新颖别致的导课,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导课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导课艺术研究的老师甚多,导课形式颇多,诸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引入法、歌曲切入法等,目的是课一入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课既是以往教学过程和未来教学过程的联结点,又为下一教学过程创造必要的条件,也是课堂教学的“精彩之笔”。对结课的探讨也较多,如归纳式、朗读式、拓展式、联系式等。教师在对导课与结课呼应关系上的研究却有所忽略。笔者认为好的导课应该是琴师的第一串悦耳的音符,扣人心弦。好的结课应是曲终不绝于耳的余音,绕梁三日。导课与结课之间应该注意起承转合,首尾呼应,这样一堂课才可成为一个完整的乐章,才能使整个教学环节丝丝入扣,浑然一体。概括起来,笔者认为导课与结课的呼应关系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回环式

回环式是导课时从问题、悬念出发,教学时能紧紧围绕问题、悬念,开展师生互动,结课时使问题得到解决,悬念得到诠释的一种方法。如今,采用激疑制造悬念方法导入已成为许多教师常用的导课方法。因为疑问悬念是对人们期待、渴望心理的强化,可以造成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能激发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在导课精心设疑布阵,而在讲课和结课时却毫无下文,撇下导课不闻不问,或另搞一套,就容易使学生思路紊乱,无从受益。只有当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抛出的悬念得到诠释时,学生才能经历一个定向的、集中的、完整的思维过程。导课和结课之间的回环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导入《白杨》一文时可以提问:“你认为作者会写什么?课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呢?”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完全文时,教师再强调地问:“课文我们学完了,那么课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呢?”学生自然就知道课文不是单纯写白杨的,而是借白杨赞美驻守在边疆的建设者们,同时也明白了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这种由设疑到释疑的回环照应,看似回到原地,实质上是一个螺旋似的上升过程,不仅能使问题在表面上得到解决,更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二、递进式

精心设计的导课要像序幕,能预示后面的高潮和结尾,为教学目标作好铺垫。一堂课在终场时,必须重重敲响最后一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都有所体现。还要使学生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审美情趣及价值观、人生观得到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新颖别致的导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为一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教师充满激情的结课,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升华主题,点拨人生,往往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开课与结课的递进式呼应关系就应运而生。

例如导入《我能到中国去了》一文时可以从“‘我能到中国去了这句话是谁说的?”入手,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可以用“这句话难道仅仅是小罗斯一个人说的吗?”这样的反问结课,让学生明白“想到中国去”不仅是小罗斯一个人的心愿,而且是千千万万澳大利亚人民的愿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中澳两国人民的友谊,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学生那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愈来愈强,爱国之心越来越浓。

三、延伸式

所谓延伸式就是要求结课在导课的基础上有所延展、拓寬。学生在导课时被激发了兴趣、情感,结课时就应当保持并发展对所学内容已形成的兴趣、记忆、技能和思想情感倾向,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并产生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动机。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魅力应该是让学生冲出课堂之后,能急匆匆地走入阅览室,徜徉在书香浓浓的文学殿堂中,遨游在更丰富的知识海洋里。

如《云房子》一文,可作以下导课和结课设计:

导语:小朋友,老师给你们猜个谜语:蓝天是我家,任我随处荡。爱花的孩子说我像花朵,馋嘴的孩子说我像棉糖,你说像啥就像啥,全凭你想象。猜出来了吗?对,就是这美丽的白云。(贴:云)

白云呀,千姿百态,还可以造出美丽的房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云房子(贴:白云图)让我们赶紧学习课文吧。

结语:云房子不见了,到哪儿去了?(学生发挥想象,说话训练)是呀,大自然真有趣。平时只要我们多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你发现大自然会更加美丽,更加奇妙。

从谜语入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结课,学生学得有趣,对大自然顿生向往与热爱之情,同时在学生的心灵悄悄地播种下了爱观察、好探索的种子。

再如,《三顾茅庐》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和结课语:

导语:话说刘备十分仰慕诸葛亮,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于是刘备同关羽、张飞前去卧龙岗一请诸葛亮(板书:一顾),结果失望而归。不久,刘备听说诸葛亮已回隆中,便立刻冒雪二访孔明(板书:二顾),可还是怏怏而回。次年早春,刘备不顾张飞、关羽的劝阻,三顾茅庐(板书:三顾),终于请出了诸葛亮。这是我们已了解的主要内容。

结课:刘备三顾茅庐,他的诚心诚意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与刘备共图大业。但他们当时的力量还很弱小,曹操趁机统率十五万大军杀向荆州。内忧外患时,刘备万分焦急。此时此刻,三请而出的诸葛亮,能否帮他出谋划策,击退曹军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以传统的说书形式导课新颖有趣,学生听课的兴趣极浓厚,学得津津有味。最后以拓展结课,点燃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最后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的大有人在。这样的导课与结课,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导课若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结课则应让学生看到由这把钥匙开启后的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这就是延伸式的魅力所在。语文教学倡导让学生走出课堂,冲向更广阔的天空。因为语文就是那巍巍昆仑,就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就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从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教学《景阳冈》时可推荐读《水浒传》,让学生从武松这一打虎英雄领略梁山好汉行侠仗义的风采;教学《闰土》时可推荐读《故乡》,让学生从闰土的一生体味封建社会被压迫者的悲惨人生及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

以上简单列举了三种导课与结课的关系,当然回环式、递进式和延伸式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融会贯通的。这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总之,教师在设计导课与结课时必须有意识地使二者遥相呼应,使教学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导入、教学、结尾三个阶段乃应成为凤头、虎身、豹尾,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映衬,方相得益彰。笔者这里只谈导入与结尾,忽略教学阶段,以求大方。

猜你喜欢

结课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结课设计
余音绕“课”,“思”犹未尽
阅读教学三部曲
化学课堂导语与结课技巧探析
编筐编篓 重在收口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结课技巧
匠心独运,余韵犹存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结课策略探究
音乐课堂的结课艺术探究
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