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舱院内感染现状调查及对策

2014-11-27殷玉华黄明勇

现代医院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压氧菌落真菌

厉 莉 李 奎 殷玉华 黄明勇

厉 莉 李 奎 殷玉华 黄明勇:随州市中心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医院 湖北随州 441300

高压氧治疗虽是一种非侵入性操作,但因其舱内面积狭小,空气流通不畅,治疗时患者集中,病种各异,有可能带入大量致病菌,加上工作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患者之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为此,笔者通过对高压氧室实地现状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尝试发现氧舱室医院感染隐患,分析其感染因素,并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方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定编床位1 000 张,每年高压氧病人数1 300 余人次,其中男900 余人次,女400 余人次。主要病种:重症颅脑损伤、脑卒中、CO 中毒以及部分骨折、感染患者。

2 方法

分别于整改前和整改后进行采样监测。采样时机:连续开舱治疗时,第二舱开始治疗前。采样部位:舱内物表、工作人员手及操作台等。

3 结果

整改前后氧舱室内细菌学分类和菌落数见表1。整改前菌落数真菌占首位,特别是毛霉菌,其次是G+芽胞杆菌属、G+球菌等,并在座椅套和床单上培养出1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整改后细菌学分类及菌落数发生明显变化,占首位的是G+芽胞杆菌属,其次是G+球菌、真菌,且菌落数明显下降。本次监测未发现G-杆菌及棒杆菌属。

表1 舱内物表整改前后细菌学分类及菌落数 (cfu/cm2)

3 讨论

3.1 从细菌学分类及菌落数量看,我院高压氧舱整改前真菌菌落量大,提示此种环境适合真菌生长繁殖,这主要是因高压氧舱通风换气差,每舱治疗结束常规进行清洁消毒时,特别是排气口、空调排风口、两座位之间的扶手等相对隐蔽的部位通风不良不易干燥,加之舱内狭小,人员密度大,温度又偏高,这些因素又特别适宜真菌滋生。为此立即进行停业整顿,彻底清洁消毒,环境监测合格后方可接受患者。明确限制陪舱人数,两舱之间采用龙权芝[1]报道的输入压缩空气法加强通风换气,必要时用电扇向舱内吹风,以保持舱内清洁干燥,从而消除真菌的滋生环境。同时强化舱内终末消毒,要求工作人员每天下班前必须开窗通风,以保持舱内空气新鲜。

表中显示:整改前排气口、座椅扶手、空调排风口的真菌(含毛霉菌)的菌落数量分别为57、51、34 cfu/cm2。整改后分别下降至6、5、6 cfu/cm2,与整改前有显著改善。

3.2 从细菌在舱内外分布情况看,操作台面、视频转换按钮、应急开关、空调排风口及工作人员手菌落数超标,参考2012 年新版《消毒技术规范》高压氧的环境应属于Ⅲ类环境,物表及手消毒后菌落数≤10 cfu/cm2。这主要是因工作人员控感意识不强,消毒时缺乏全局观念,只重视舱内物表而忽略了手、操作台等部位。为提高操作人员感控意识,院感科依据氧舱治疗的特点拟定培训计划,进行专项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选派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氧舱院感知识培训,以开拓思路,接收和应用新的知识理念,更好的服务患者。

3.3 从手卫生依从性上看,整改前工作人员手上G+球菌及G+杆菌分别15、12 cfu/cm2,超过了部颁标准,另还培养出2 株真菌,从附表中我们发现舱外物表与手上细菌雷同,说明手卫生流于形式依从性差,致细菌互为传播而成为重要的污染源[2]。为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开展了科内手卫生标兵的评比活动,实行奖优罚劣,科内通报等形式,有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大家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在自己做好手卫生的同时积极向患者宣教手卫生的重要性,并在氧舱门口放置快速手消毒剂,要求每个患者进出舱时,必须进行手消毒,从而避免了病原菌传播[3]。

3.4 从制度、流程上看,调查中发现工作人员对不规范行为易造成交叉感染的意识淡薄,没有遵从非感染-感染-传染性疾病依次治疗秩序,导致感染与非感染者同处一室,存在交叉感染隐患[4]。责令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健全高压氧室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完善操作规程,实行专人负责安排患者的治疗时间,每天下班前与患者所在科室进行沟通,了解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病种、病情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必须遵从非感染-感染-传染性疾病依次治疗秩序;重症和普通患者分舱、免疫力低下的重症患者安排在上午或下午第一舱治疗;对隔离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安排在每天的最后一舱,治疗结束立即进行终末消毒。

3.5 从院内感染的角度分析,现场考察时见舱内地面有垃圾丢弃、无卫生处置室、患者(家属)入舱前未更换清洁的专用衣裤、鞋、部分有开放性伤口的病人入舱前未更换清洁敷料、留置引流管的病人入舱前未排空引流袋等,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为此我们要求患者所在科室责任护士事先告知预防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氧舱室工作人员在治疗前进一步宣教入舱内注意事项,入舱前进行卫生处置,操作时保证舱内座椅椅套及床单一用一更换,患者出舱及时进行空气及物表消毒。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再次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真菌(毛霉菌)明细减少,均为空气中的正常菌群与刘杰等[5-6]报道的高压氧舱内空气、物表消毒后环境微生物学检测,鉴定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大致相同。因此笔者认为舱室除了要做好空气和物表的消毒外,良好的通风、干燥的环境,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加强手卫生,做好患者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总之,只有从制度、流程、环节等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监控,才能有效控制薄弱环节,达到医疗安全的目的。

[1] 龙权芝.高压氧舱内空气消毒方法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9):1031.

[2] 车 莹,王 卫.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296 -4298.

[3] 陈 红. 放疗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 现代医院,

2011,12:111 -112.

[4] 石艳梅,周海燕,朱春婷,等.洁肤柔消毒凝胶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消毒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S2:124 -125.

[5] 刘 杰,周 伟,等. 高压氧舱治疗期间的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3):204 -205.

[6] 刘 杰,尉洪昌.高压氧舱内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分析及消毒[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785 -787.

猜你喜欢

高压氧菌落真菌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对比分析菌落总数检测片与国标法用于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检测
真菌造房子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