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量控制下的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研究

2014-11-26翁异静邓群钊付莲莲

软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竞合

翁异静+邓群钊+付莲莲

摘要:分析了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适应性关系及各地方政府在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中的博弈行为,设计了基于效率和讨价还价博弈的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模型。实际应用表明,此优化分配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公共就业;优化分配;效率与公平;竞合;讨价还价博弈

中图分类号:F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1-0050-05

Research o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Public Employment Scale under Total Mount Control

——From the View of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WENG Yijing, DENG Qunzhao, FU Lianlian

(Research Center for Central China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daptabi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public employment scale and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game behavior o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public employment scale. It designs optimal allocation model based on efficiency and bargaining gam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optimal allocation model has a certain fea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Key words: public employment; optimal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equality;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argaining game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但始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1]。而公共就业规模作为重要的执政资源,对其合理分配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一些学者认为中央政府公共就业规模问题相对较少,问题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2]。因为地方政府作为国家基层政府,更了解公众因经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社会需求变化,故应该不断调整其政府职能以适应公众的需求。而公共就业规模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工具,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以保障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满足职能履行的需要。但是,目前由于编制管理中的“刚性化约束”,宿命性的“减而复增”的历史陈弊[3],以及我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存在严重的“职责同构”现象,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机构过于庞大,而一些地方政府机构编制相对紧缺,各级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未能很好地与他们所承担的职能相适应[4,5]。因此,由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规划正成为研究的新路径,对于与地方政府职能相适应的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相关研究述评

目前对公共就业规模分配模型研究的外国文献几乎没有,而中国文献也不多,以周子康、马树才和王振海三位学者的研究最有代表性 [6~10]。从他们建立的模型看,都采用“因素—人员规模”模型,即用相关因素来确定人员分配的总量。模型考虑到各地现有相关因素的差异,通过多元统计方法确定因素的权重,从而确定人员分配的总量。但这些分配模型存在一些问题:该分配方式没有考虑各地方政府使用这种稀缺资源的效率;该分配方式属于上级命令式地分配,下级被动式地接受,缺乏各地方政府的自主权;该分配忽略了由于分配资源稀缺导致各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性,在公共就业规模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竞争。一方面,对某一地方政府分配过多,必然导致其他地方政府的分配不足,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对公共就业规模的分配应该考虑各地方政府的实际需求与利用效率,以防止资源的浪费。

基于以上认识,在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适应性关系梳理的基础上,考虑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分析地方政府在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中的博弈行为,以控制公共就业规模总量、盘活存量为目标,以分配效率和公平为原则,构建Nash均衡优化分配模型。

2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适应性分析

随着政府定位的转变,传统政府职能的重心也发生了改变,由追求政治稳定的政治职能和追求经济发展的经济职能,向追求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社会职能转变。传统社会中,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调控行为较强,对资源监管和对市场的服务较弱,政府的社会职能过于简单。而现代社会中政府的社会职能有了大的扩展,出现了传统社会中不曾有的或不显得重要的社会公共事务,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等。显然,随着政府职能重心的转移、职责的增减,影响公共就业规模分配的传统因素发生了重大转变,公共就业规模的分配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endprint

由于各地人口、资源、历史、文化、政府效率及政策等的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必然各具特点,发展的进程也有快慢。除了一些共同的基本政府职能外,各地政府职能必然会根据当地的实际而有所不同。如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相比其他地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方政府既具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又赋予新的政府职能;如城市化进行快的城市相比慢的城市较易引发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进而需要政府加以干预。因此,在公共就业规模的分配上,上级政府应充分考虑各地的发展特色,给予下级政府更多自主权,不但有利于公共就业规模合理分配,而且有利于促进各地方政府职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总之,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的调整要以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为依据。不但要考虑传统的、共同的基本政府职能的变化,而且要根据各地发展特点,综合制定规模分配依据。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的调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和手段,合理的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有利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3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的博弈分析

本文的公共就业人员是指供职于各级党政部门、人大、政协以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官办社会团体中的所有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以及单位自收自支人员。在《中国统计年鉴》中,他们一直被归入“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人员”类别,从2006年起这个类别改称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员”,该定义和张光教授的定义一致[11]。假定X省有n个地方政府,j地方政府现有公共就业规模为sj,j=1,2,...,n。现各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分配集为{Sj}={s1,s2,...,sn},原始分配系数集为{Sj}={s1,s2,...,sn},sj=sj/nj=1sj。X省决定,对各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进行调整。假设各地方政府优化分配后的公共就业规模为s′j,优化分配集为

{S′j}={s′1,s′2,…,s′n},且nj=1s′j=nj=1sj=S,即优化分配的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与现有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相等。

3.1影响因素的博弈分析

确定公共就业规模分配的影响因素是分配合理的基础和关键。然而,由于各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差异,导致不同层级公共就业规模影响因素的不同,同一层级不同地区之间的影响因素也有差异[12]。因此,影响因素的不同选择将影响地方政府可分配的公共就业规模。显然,各地方政府都倾向选择对自身分配有利的因素,当各地方政府对公共就业规模分配的影响因素有不同选择策略时,就产生了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

定义地方政府间的博弈为G=,其中j=1,2,…,n为所有参与博弈的地方政府;{yi}表示各地方政府经讨价还价给出的影响因素策略集;{s′j}表示各地方政府的收益函数。现假定经博弈将y1,y2,...,ym共m个因素作为n个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优化的影响因素,j地方政府的影响因素yi对应值为yij。

3.2影响因素权重的博弈分析

影响因素的不同选择是影响各地方政府可分配的公共就业规模的基础,在因素确定的前提下,其权重的确定是影响各地方政府可分配规模的另一关键要素。显然,各地方政府都倾向于选择对自身分配有利的影响因素权重,当各地方政府对公共就业规模分配影响因素权重有不同选择策略时,又产生了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

定义地方政府间的博弈为G=j,{ωi},{s′j}>,其中j=1,2,…,n为所有参与博弈的地方政府;{ωi}表示基于影响因素博弈结果下,各地方政府经讨价还价给出影响因素权重策略集;{s′j}表示各地方政府的收益函数。现假定ω1>ω2>,...,>ωm为m个影响因素权重的博弈结果,mi=1ωi=1,ωi≥0。

4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的原则及模型设计

4.1优化分配的原则

4.1.1效率原则

效率是管理的核心问题,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分配的效率会影响职能的有效履行及有效政府的建立,王振海认为公共就业规模更多反映的是政府的高效性,即关注影响政府投入产出比的投入方面。这意味着在公共就业规模与政府效能之间存在平衡点,处在平衡点上的状态是最优公共就业规模[13]。

将各地方政府影响因素对应值yij作为产出指标,各地方政府优化后分配的公共就业规模s′j作为投入指标,为了去掉量纲干扰,将yij和s′j归一化,即yij=yijnj=1yij,s′j=s′jmj=1s′j,s′j,yij∈[0,1]。从而得到各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分配的效率指数:

Ej=mi=1wiyijs′j (1)

0≤Ej≤1,s′j的权重设为1[14],且nj=1s′j=1。将投入产出值归一化后,相当于对总量为1个单位的公共就业规模进行分配,s′j表示各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系数,因此优化分配规模为s′j=s′j*S。为了保证公共就业规模在各地方政府间分配效率达到帕累托最优,取Ej=1,当Ej=1时s′j=mi=1ωiyij,这意味着对s′j的竞争实际上是对影响因素{yi}及其权重{ωi}的竞争。

4.1.2公平原则

在“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的大环境下,公平是公共就业规模分配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原则,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寻找公平的最优分配方案。

讨价还价博弈分析中,个人策略不能直接决定最后结果,各地方政府和上级编制管理部门应关注博弈方可能选择的联合行为,尤其是上级编管部门应该把握全局,努力寻找公平的、能共同接受的分配方案。依据Nash均衡讨价还价原理,“纳什讨价还价解”是各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的结果,是最优且唯一解,符合公共就业规模分配的公平原则。因此,把最大化所有参与讨价还价政府的Nash积作为整体公平分配的目标。

4.2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的模型设计

4.2.1规模可行分配系数区间

最早使用“政府竞争”概念的艾伯特.布列塔认为,政府本质上是具有竞争性的,彼此围绕着资源、政策、制度等展开竞争[15]。所以,都有成为“自利政府”的可能,都希望为当地政府获得尽量多的资源。因此,假定各地方政府在公共就业规模这种稀缺性资源的竞争上存在2种政府,一种是“自利型政府”,另一种是“无私型政府”。“自利型政府”意味着该地方政府想最大化自身资源分配,导致其他地方政府获得尽可能少的资源,而“无私型政府”刚好相反,故设计如下模型:

stKj=mins′j

s′j=mi=1wiyij

nj=1s′j=1,mi=1wi=1

w1>w2>w3>w4>w5>w6

0≤wi,s′j≤1

i,j (2)

stLj=maxs′j

s′j=mi=1wiyij

nj=1s′j=1,mi=1wi=1

w1>w2>w3>w4>w5>w6

0≤wi,s′j≤1

i,j (3)

将各地方政府经讨价还价给出的影响因素策略集{yi}和影响因素权重策略集{ωi}代入模型(2)、模型(3)求解n次,可得s′j的最小值Kj和最大值Lj,且0≤Kj

4.2.2优化分配规模

基于效率和公平原则,根据Nash讨价还价最大化原理,建立如下模型:

max(w1,w2,...wm)(Lj-s′j)(s′j-Kj)

s.t.(Lj-s′j)(s′j-Kj)>0

s′j=mi=1wiyij

nj=1s′j=1,mi=1wi=1

0≤wi,s′j≤1

i,j (4)

模型(4)的目标就在于最大化所有参与讨价还价政府的Nash积,体现公共就业规模分配的公平原则,约束条件 s′j=mi=1ωiyij体现分配的效率原则。现上级编制管理部门规定,将各地方政府经讨价还价给出影响因素策略集{yi}、影响因素权重策略集{ωi}和各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可行分配系数区间

[Kj,Lj]代入模型(4),若该模型无解,则对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再次进行博弈,将再次博弈得到的影响因素策略集{yi}和影响因素权重策略集{ωi}代入模型(2)、模型(3)、模型(4),直到模型(4)有解,终止博弈。依据Nash均衡讨价还价原理,此时得到解S′j={s′1,s′2,...,s′n}为最优且唯一解。因此,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系数集{S′j}={s′1,s′2,...,s′n}是各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的结果,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规模集{S′j}={s′1,s′2,...,s′11}(s′j=s′j*S)也是所有地方政府都能接受的分配结果。

若只考虑各地方政府对影响因素的博弈,不考虑对影响因素权重的博弈,可在模型(2)、模型(3)、模型(4)中去掉wi的约束。

4.2.3规模优化分配调整方案

利用优化分配模型得到X省n个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系数集为{S′j}={s′1,s′2,...,s′n},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规模集{S′j}={s′1,s′2,...,s′n}。因此,各地方政府公共就业规模调整系数aj及调整规模Aj为:

aj=s′j-sj, Aj=S*aj=S*(s′j-sj) (5)

若Aj>0,则表示该地方政府的公共就业规模需要增加Aj人;若Aj<0,则表示该地方政府的公共就业规模需要减少Aj人;若Aj=0,则说明该地方政府的公共就业规模不需要进行调整。

5实际应用

以江西省为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导致政府职能的变化,能更加公平、合理地将总量有限的公共就业规模分配到南昌、景德镇、萍乡、九江、新余、鹰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和上饶这11个地级市。

这11个地级市对影响因素及其权重进行多次博弈,并将每次博弈结果代入模型(2)、模型(3)、模型(4),直到模型(4)有解。经多次博弈,得到财政收入y1(万元)、行政区划数y2(个)、人口密度y3(人/平方千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y4(元/人)、城市化水平y5(%)、公共服务提供量y6(万元)为江西省11个地级市公共就业规模分配共同接受的影响因素集,财政收入>行政区划数>人口密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公共服务提供量(>表示“重要于”)为共同接受影响因素权重集。对第四部分设计的公共就业规模分配模型分步计算,数据全部来源于《江西省2011年统计年鉴》。为了进行比较,把不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和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的结果同时置于一张表中(见表1、表2)。

由表1可知,不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的可行分配系数下限总和为mj=1Kj=060027<1,上限总和为mj=1Lj=155702>1;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的可行分配系数的下限总和为mj=1Kj=081420<1,上限总和为mj=1Lj=117991>1,因此不管是否考虑影响因素权重的博弈,无论大家都是“自利型政府”还是“无私型政府”都不能有效地分配公共就业规模总量,要么使资源剩余,要么使资源不足。但进一步分析,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后,分配系数的下限总体上升,上限总体下降,即分配系数区间变得更窄。从个体看,除景德镇、萍乡的分配系数下限不变外,其他市的分配系数下限均上升;除赣州、上饶的分配系数上限不变外,其他市的分配系数上限均下降。此外,比较鹰潭和赣州,不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时,他们的上限比较接近,鹰潭为011067、赣州为011171;而考虑了影响因素权重博弈后,他们的上限就相差较远,鹰潭为007818、赣州为011171。这意味着分配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因素权重的竞争,给各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

由表2可知:①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的优化分配规模和原始分配规模总量相等,即ni=1s′i=ni=1si=S=141300,说明优化分配模型严格执行了公共就业规模总量控制原则;②优化分配调整规模Aj有正有负,且nj=1Aj=0,说明优化分配模型达到了公共就业规模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目标;③南昌的分配调整规模Aj=-8131,表示南昌需要减少8131个公共就业规模;景德镇的分配调整规模Aj=2123,表示景德镇需要增加2123个公共就业规模;④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的情况下,得到各地方政府能共同接受的影响因素的最优权重为:{ωi}={ω1,ω2,ω3,ω4,ω5,ω6}={030000,024174,021457,011457,006458,006456}。

6总结与展望

本文充分考虑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中的博弈行为,设计了基于效率和讨价还价博弈的公共就业规模分配模型。经地方政府间的多次博弈,得到的最优解为“纳什解”,得到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优化分配调整系数aj和分配调整规模Aj是各地方政府共同接受的方案,所有地方政府不再有偏离该均衡的动力。既实现了“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目标,又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实际应用表明此优化分配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能为机构编制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此模型还能为有类似分配特点的资源分配提供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奖励资金的分配、救灾物质的分配等。但本文设计的优化分配模型只考虑了一种资源的分配,现实中往往会遇到多种资源的分配,所以对于多种资源分配时此模型过于简化。另外,多人博弈时往往博弈方之间会形成联盟,夏普里值是联盟博弈的最优分配方案,而夏普里值在计算时需要知道博弈方对联盟的贡献,但在现实中各博弈方对参与各种联盟时的贡献往往很难得到,所以夏普里值不易计算。以上几点思考是未来研究值得进一步探索、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石沛,浦勇健.政府规模决定因素与相关假说——中国数据的一个新的实证解释[J].软科学,2011,25(12):37-40.

[2]曹铂,胡德仁,任康.县级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软科学,2010,24(7):14-18.

[3]徐刚,刘志光,孔小伟.从额度规划到比例规划:包容性发展取向下的政府编制机制创新[J].天津社会科学,2013(1):57-62.

[4]Enlinson Mattos,Vitor Franca.Public Employment and Income Redistribution:Causal Evidence for Brazilian Municipalities[J]. Public Choice,2011,146(1):43-73.

[5]Kristof De Witte,Wim Mo. Sizing the Government[J].Public Choice,2010,145(1):39-55.

[6]周子康.县级机构编制核定与分配方法研究[J].管理现代化,1993(1):1-5.

[7]周子康,那吉生.编制总量的核定方法与模型——地方政府机关编制[J].中国管理科学,1997,1(5):7-17.

[8]马树才.地方机构编制总额配置决策系统及数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4,3(3):63-68.

[9]马树才.地方行政、事业机构编制配置与总量调控研究[J].统计研究,2005(9):25-28.

[10]王振海.公共职位数量规模优化配置模型研究——以省级政府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6):71-74.

[11]张光.财政规模、编制改革和公务员规模的变动:基于对1978~2006年的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8(4):97-107.

[12]Alfred M,Wu Mi Lin. Determinants of Government Size: Evidence from China[J]. Public Choice,2012,151(1):255–270.

[13]王振海.公共职位数量规模的研究视角及配置均衡点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2):98-102.

[14]Lozano S,Villa G. Centralized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Journal of Productive Analysis,2004,22:143-161.

[15]Albert Breton. Competitive Governments: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Financ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248-254.

[16]Nakabayashi K,Tone K.Egoists Dilemma:A DEA Game[J].OMEGA,2006,34:135-148.

[17]邓爱民,陶宝,马莹莹.基于企业竞争合作行为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型构建[J].软科学,2013,27(1):15-19.

(责任编辑:张勇)endprint

由表2可知:①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的优化分配规模和原始分配规模总量相等,即ni=1s′i=ni=1si=S=141300,说明优化分配模型严格执行了公共就业规模总量控制原则;②优化分配调整规模Aj有正有负,且nj=1Aj=0,说明优化分配模型达到了公共就业规模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目标;③南昌的分配调整规模Aj=-8131,表示南昌需要减少8131个公共就业规模;景德镇的分配调整规模Aj=2123,表示景德镇需要增加2123个公共就业规模;④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的情况下,得到各地方政府能共同接受的影响因素的最优权重为:{ωi}={ω1,ω2,ω3,ω4,ω5,ω6}={030000,024174,021457,011457,006458,006456}。

6总结与展望

本文充分考虑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中的博弈行为,设计了基于效率和讨价还价博弈的公共就业规模分配模型。经地方政府间的多次博弈,得到的最优解为“纳什解”,得到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优化分配调整系数aj和分配调整规模Aj是各地方政府共同接受的方案,所有地方政府不再有偏离该均衡的动力。既实现了“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目标,又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实际应用表明此优化分配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能为机构编制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此模型还能为有类似分配特点的资源分配提供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奖励资金的分配、救灾物质的分配等。但本文设计的优化分配模型只考虑了一种资源的分配,现实中往往会遇到多种资源的分配,所以对于多种资源分配时此模型过于简化。另外,多人博弈时往往博弈方之间会形成联盟,夏普里值是联盟博弈的最优分配方案,而夏普里值在计算时需要知道博弈方对联盟的贡献,但在现实中各博弈方对参与各种联盟时的贡献往往很难得到,所以夏普里值不易计算。以上几点思考是未来研究值得进一步探索、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石沛,浦勇健.政府规模决定因素与相关假说——中国数据的一个新的实证解释[J].软科学,2011,25(12):37-40.

[2]曹铂,胡德仁,任康.县级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软科学,2010,24(7):14-18.

[3]徐刚,刘志光,孔小伟.从额度规划到比例规划:包容性发展取向下的政府编制机制创新[J].天津社会科学,2013(1):57-62.

[4]Enlinson Mattos,Vitor Franca.Public Employment and Income Redistribution:Causal Evidence for Brazilian Municipalities[J]. Public Choice,2011,146(1):43-73.

[5]Kristof De Witte,Wim Mo. Sizing the Government[J].Public Choice,2010,145(1):39-55.

[6]周子康.县级机构编制核定与分配方法研究[J].管理现代化,1993(1):1-5.

[7]周子康,那吉生.编制总量的核定方法与模型——地方政府机关编制[J].中国管理科学,1997,1(5):7-17.

[8]马树才.地方机构编制总额配置决策系统及数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4,3(3):63-68.

[9]马树才.地方行政、事业机构编制配置与总量调控研究[J].统计研究,2005(9):25-28.

[10]王振海.公共职位数量规模优化配置模型研究——以省级政府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6):71-74.

[11]张光.财政规模、编制改革和公务员规模的变动:基于对1978~2006年的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8(4):97-107.

[12]Alfred M,Wu Mi Lin. Determinants of Government Size: Evidence from China[J]. Public Choice,2012,151(1):255–270.

[13]王振海.公共职位数量规模的研究视角及配置均衡点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2):98-102.

[14]Lozano S,Villa G. Centralized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Journal of Productive Analysis,2004,22:143-161.

[15]Albert Breton. Competitive Governments: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Financ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248-254.

[16]Nakabayashi K,Tone K.Egoists Dilemma:A DEA Game[J].OMEGA,2006,34:135-148.

[17]邓爱民,陶宝,马莹莹.基于企业竞争合作行为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型构建[J].软科学,2013,27(1):15-19.

(责任编辑:张勇)endprint

由表2可知:①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的优化分配规模和原始分配规模总量相等,即ni=1s′i=ni=1si=S=141300,说明优化分配模型严格执行了公共就业规模总量控制原则;②优化分配调整规模Aj有正有负,且nj=1Aj=0,说明优化分配模型达到了公共就业规模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目标;③南昌的分配调整规模Aj=-8131,表示南昌需要减少8131个公共就业规模;景德镇的分配调整规模Aj=2123,表示景德镇需要增加2123个公共就业规模;④考虑影响因素权重博弈的情况下,得到各地方政府能共同接受的影响因素的最优权重为:{ωi}={ω1,ω2,ω3,ω4,ω5,ω6}={030000,024174,021457,011457,006458,006456}。

6总结与展望

本文充分考虑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公共就业规模优化分配中的博弈行为,设计了基于效率和讨价还价博弈的公共就业规模分配模型。经地方政府间的多次博弈,得到的最优解为“纳什解”,得到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优化分配调整系数aj和分配调整规模Aj是各地方政府共同接受的方案,所有地方政府不再有偏离该均衡的动力。既实现了“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目标,又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实际应用表明此优化分配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能为机构编制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此模型还能为有类似分配特点的资源分配提供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奖励资金的分配、救灾物质的分配等。但本文设计的优化分配模型只考虑了一种资源的分配,现实中往往会遇到多种资源的分配,所以对于多种资源分配时此模型过于简化。另外,多人博弈时往往博弈方之间会形成联盟,夏普里值是联盟博弈的最优分配方案,而夏普里值在计算时需要知道博弈方对联盟的贡献,但在现实中各博弈方对参与各种联盟时的贡献往往很难得到,所以夏普里值不易计算。以上几点思考是未来研究值得进一步探索、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石沛,浦勇健.政府规模决定因素与相关假说——中国数据的一个新的实证解释[J].软科学,2011,25(12):37-40.

[2]曹铂,胡德仁,任康.县级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软科学,2010,24(7):14-18.

[3]徐刚,刘志光,孔小伟.从额度规划到比例规划:包容性发展取向下的政府编制机制创新[J].天津社会科学,2013(1):57-62.

[4]Enlinson Mattos,Vitor Franca.Public Employment and Income Redistribution:Causal Evidence for Brazilian Municipalities[J]. Public Choice,2011,146(1):43-73.

[5]Kristof De Witte,Wim Mo. Sizing the Government[J].Public Choice,2010,145(1):39-55.

[6]周子康.县级机构编制核定与分配方法研究[J].管理现代化,1993(1):1-5.

[7]周子康,那吉生.编制总量的核定方法与模型——地方政府机关编制[J].中国管理科学,1997,1(5):7-17.

[8]马树才.地方机构编制总额配置决策系统及数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4,3(3):63-68.

[9]马树才.地方行政、事业机构编制配置与总量调控研究[J].统计研究,2005(9):25-28.

[10]王振海.公共职位数量规模优化配置模型研究——以省级政府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6):71-74.

[11]张光.财政规模、编制改革和公务员规模的变动:基于对1978~2006年的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8(4):97-107.

[12]Alfred M,Wu Mi Lin. Determinants of Government Size: Evidence from China[J]. Public Choice,2012,151(1):255–270.

[13]王振海.公共职位数量规模的研究视角及配置均衡点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2):98-102.

[14]Lozano S,Villa G. Centralized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Journal of Productive Analysis,2004,22:143-161.

[15]Albert Breton. Competitive Governments: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Financ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248-254.

[16]Nakabayashi K,Tone K.Egoists Dilemma:A DEA Game[J].OMEGA,2006,34:135-148.

[17]邓爱民,陶宝,马莹莹.基于企业竞争合作行为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型构建[J].软科学,2013,27(1):15-19.

(责任编辑:张勇)endprint

猜你喜欢

竞合
我国高铁与民航的竞合关系及发展对策研究
论合同法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构成要件及适用情形
土地行政处罚中法律责任竞合的思考
例释法条竞合的处罚原则
想像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之关系
税收征管法与刑法的衔接问题探析
论民法上的竞合请求权与竞合责任
浅析刑法中的法条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