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2019-10-30李露露胡国胜范晓燕
李露露 胡国胜 范晓燕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导师制研究逐渐从本科生、研究生拓展至高职生领域。相较前两者,高职导师制研究最为薄弱,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概念不清等,而准确把握导师制的涵义是研究导师制的基础,因此,试图通过比较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制、高职生导师制三者的异同;比较导师、辅导员、专任教师三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而突出高职导师制的特征,以期厘清高职导师制的内涵与外延。
[关 键 词] 高职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制;辅导员;专任教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092-02
一、研究意义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导师制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步推广。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施的是研究生导师制,而对本科生则实行辅导员工作制度,相应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落到了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主任等政工人员身上,教师则主要负责授课和科研。然而,由于人们对“高职导师制”内涵的认识不充分,客观上阻碍了高职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因此,研究阐释“高职导师制”的内涵和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二、概念界定
(一)已有文献中关于导师制和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概念界定
研究高职生导师制,首先要研究涵义。本研究虽然只是研究高职导师制,但可以从它的上位概念导师制说起。下面来看一些导师制的定义。
《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1]其对导师指导的内容及导师制的性质进行了界定。
《实用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英国牛津、剑桥大学率先实施,是一种主要用来教育学生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制度。其对导师制的性质和目的进行了规定。
此外,一些研究者也对高职院校导师制作了相关界定。
俞婷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撰文指出,高职院校导师制是在传统的导师制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学生管理特点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和教学管理模式。
陈冬妮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撰文,认为高职院校导师制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生活指导的基础上,更突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就业指导。导师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杨润贤等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撰文指出,在高職院校建立“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基本目标,将专业导师制作为教学模式,嵌入日常教学计划当中,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专业教育平台,突出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将技能训练和创新实践有机结合,在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形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各种文献里对导师制和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概念界定不同,但具有共同特征,如都强调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一种教育制度,只是具体指导方式、内容等不同而已。
(二)高职生导师制的内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鉴于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教育性、职业性、高等性、开放性的统筹兼顾。我们将“高职生导师制”的内涵界定为:高职生导师制是一种有别于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制的教育制度,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这三者共同点都是师生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但不同之处在于本科生、研究生导师制注重学术指导,高职生导师制应着重指导学生养成职业能力,此外,还应着重指导学生顺利融入社会,高职院校导师带教人数建议为6~9人。
特征是内涵的显性标志,我们认为高职生导师制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指导方式为个别指导;(2)指导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习、生活、品德等方面,尤其是与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素养;(3)它的本质是一种教育制度;(4)具有职业性,也就是要与其他类型的学生导师制明显区分开来。
三、高职生导师制与相近概念的比较
(一)高职生导师与辅导员、专任教师之间的比较
为更加凸显高职导师制的特征,本文将高职生导师与辅导员、专任教师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对比角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维度,即主要职责、工作重点、工作方式、优点、缺点、普遍特征。
因辅导员、专任教师所属工作体系不同,因此在主要职责、工作重点等方面存在不同。
1.在主要职责和优缺点上,辅导员主要职责是从宏观上做好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助、勤,目的是管理好所负责的班级,保证所带学生日常事务和生活有序进行,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面积的教育,因而效率高,但是大面积、群体性的教育势必会忽略学生个性。专任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教,主要负责向所在班级学生授课、传授知识,尤其是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的规定,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在给定范围内将教材及拓展的内容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积累,因此,它的一大优点是效率高,但班级授课进度一致,而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各不相同,因而,难免会忽略学生个性,这是它的缺点或者说劣势。我们认为,高职导师主要职责是导,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贴合社会需求、做好准备、顺利就业。其优点是可以因材施教,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但是鉴于一般高职院校生师比较高,高职导师这一做法并不能全面推开,只能选定部分高职导师,部分高职学生进行这一工作,因而效率较低,加之目前为止,高职导师制并不成熟,全国范围内没有可供借鉴的范式,因而,这一人才培养效果到底如何值得怀疑,这与各实施单位直接相关。对三者主要职责的分析可以知道三者各自的工作重点。
2.在工作方式和普遍特征上,辅导员在进行工作时一般采用主题教育或主题班会的形式,其普遍特征是根据党委的部署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专任教师一般采用课堂教学,其普遍特征是制度化、规范化;而导师一般采用灵活的个别指导,如定期不定期的私下座谈等,其普遍特征是非正式的课下交流。
3.在工作重点上,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思想政治辅导,高职导师的重点在导,专任教师的重点在教。
(二)高职生导师制与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制之间的比较
为进一步突出高职生导师制特点,本文特意将其与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制两个相近概念进行对比。
这三者共同之处是师生间建立一种较为亲密的导学关系,重视个别指导。但在具体的指导内容和指导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在设立条件上,高职生、本科生导师制只要学校愿意就可以设置,但研究生导师制设立学校必须具有硕士、博士授予权且必须向上级管理部门进行申报,获批后才可设立。
2.在培养目标上,高职生导师制旨在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本科生导师制旨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导师制第一要義是培养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具有前沿性、前瞻性的学科研究能力,教做学问的同时还要教做人。
3.在兴起原因上,高职生导师制是为了指导高职生更好地养成职业技能,顺利就业,融入社会;本科生导师制是为了解决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这一问题。
4.在归属工作体系上,高职生导师制和研究生导师制归属教学体系,本科生导师制归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5.对导师工作评价核心方面,对高职生导师评价的核心是他们指导的学生是否顺利就业、融入社会;对本科生导师评价的核心是指导的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如何、基本素养如何;对研究生导师制价的核心是指导的学生在学术上取得的成绩。
6.在导师任职资格上,三者共同特点是要求师德高尚,不同点是,高职生导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学和企业经历,本科生没特别要求,研究生导师一定要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因为研究生导师制是应研究生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很高的任职资格。
7.在指导内容上,高职生导师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业、就业指导,本科生导师指导内容较为随机,且可以按照时间不同变换指导内容,而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内容则受专业、培养方向、课程设置等的限制,比较规范化、制度化,不具有随意性。
8.在指导方式上,高职生导师制的指导强调实践,一般要求做中学、学中做,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一般都是课下非正式的指导,研究生导师制的指导则从课上到课外,既包括导师对学生课堂上的系统授课,也包括师生间课下各种形式的交流、指导。
9.在导学关系上,高职和本科的导师可以双方沟通后进行更换,但是研究生师生关系一旦确立,一般不能进行更换。
10.在所起作用上,高职生导师制和本科生导师制都是辅助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因此在整个学校教育中起补充作用,但研究生导师制是为研究生教育产生、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起主要甚至决定性作用。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高职生导师制的特点。它是一种有别于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制的的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俞婷.导师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56.
[3]陈冬妮.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30):76.
[4]杨润贤,张新科,王斌.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40.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