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领中职生消除嫉妒心理

2014-11-25雷娟

考试周刊 2014年83期
关键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雷娟

摘 要: 嫉妒心理是人际关系中较普遍的一种消极心理,中职生存在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嫉妒心理。基于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预防、疏导、典型教育等方法,帮助中职生摆脱嫉妒心理的困扰,实现健康成长。

关键词: 嫉妒心理 中职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莎士比亚说:“嫉妒是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表示:“嫉妒是人类七种致命的罪恶之一。”我国当代作家艾青认为:“嫉妒心理——是心灵上的肿瘤。”所谓“嫉妒心理”,是指因别人在某些方面优越于自己,而自己又不甘心别人的这种优越性,从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合的情绪状态,这种不健康的情绪状态含有一定成分的憎恨心理[1]。按照这一定义,就能很自然地得出,嫉妒心理是人人皆有的,甚至可以说,有一定程度的嫉妒心理是比较正常的。

据相关媒体报道,曾经有段时间,一种以麻线制成的“巫毒娃娃”风靡申城校园。据称,与普通玩具不同的是,这种“巫毒娃娃”具备“特殊功能”,只要主人在娃娃身上扎针并心中默念某人,娃娃就能向那个人施展法术,使其或心神不定,或走霉运。当然,这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市面出售的“巫毒娃娃”共有56款3个系列,包括恋爱系、治愈系和诅咒系。在以追求真知、完善人格为目标的育人场所,出现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这其实是学生“嫉妒心理”的一种体现。

二、原因探析

由于嫉妒心理是人际关系中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情绪心理,因此,中职生中滋生“嫉妒心理”,不足为奇。那么,中职生中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大致有哪些呢?

1.来自学业上的差异。由于先天天资及后天努力程度不同,不同的中职生在学业上获得的成绩是有所差别的。那些成绩良好、表现突出的中职生,因为容易获得老师的赞扬,获得各种奖励,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往往成为被嫉妒对象。

2.来自家庭环境的差异。在贫富差距日益明显的今天,在部分家庭实现小康的情况下,部分家庭仍然无法摆脱贫困的窘态。家庭环境较差的中职生难免会产生心理不平衡感,在经济压力下,在家境较好的学生面前,他们往往难以抑制嫉妒心理的滋生。

3.来自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上的差异。不同的性格等因素决定了中职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处于主动状态还是被动状态。性格外向开朗的中职生往往会成为同龄人群中的焦点,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游刃有余,并且在这种受欢迎的氛围中变得愈发自信。性格内向孤僻的中职生因为不擅长与人交往,往往处于被孤立、被遗忘的尴尬地位,这就给了“嫉妒心理”一定的滋生空间。

在中职生中,“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述三种方面原因是主要原因。嫉妒心理是一种不良心理,中职生中嫉妒心理的蔓延往往会带来诸多危害。它既会影响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影响中职生的情绪和积极奋进的精神,又会使中职生心理产生偏见,阻碍他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帮助中职生克服嫉妒心理

任何事物都是内外因作用的结果,克服“嫉妒心理”,避免“嫉妒心理”带来的种种危害,除了需要中职生自身做出主观努力之外,还需要教育者进行教育和引导。在这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些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借鉴。

1.运用“暗示法”。也许是社会道德的威力,或是由嫉妒心理带来的诸多危害,嫉妒心理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因此,人们往往不愿把它坦白地表露出来,而是加以伪装,使其不易被他人察觉。“暗示法”一般是在情况比较复杂、错误倾向的苗头隐约可见,但发展动向尚不清楚、或思想行为表现异常的情况下采用[2]。尽管中职生群体的嫉妒心理同样具有伪装性,但这种不良情绪的苗头隐约可见。比如,有嫉妒心理的中职生,常常会莫名地疏远被嫉妒的中职生,对被嫉妒的中职生取得的成绩不屑一顾,等等。此时,教育者可以运用“暗示法”,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对这部分中职生施加影響,进行引导,使中职生自觉或不自觉地避免更深层次的嫉妒心理的发展及嫉妒行为偏向的发生。运用“暗示法”时,教育者可以采用目标暗示和舆论暗示,前者为中职生确定一定的目标,如学习成绩的稳步上升、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等,并以这些正确的目标暗示中职生嫉妒心理与目标的背离,使得中职生努力避免思想出偏、行为出错。后者即通过讨论、宣传等各种形式,制造正确舆论,抑制消极因素,潜移默化中以舆论影响中职生。比如,召开以“嫉妒心理的危害”为主题的讨论会、制作以宣传“克服嫉妒心理”为主要内容的板报等,都可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中职生。

2.“疏导教育法”。所谓“疏导教育法”,就是指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要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3]。在面对中职生的嫉妒心理时,教育者可以适当运用“疏导教育法”的一些具体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分步而导,即针对中职生的嫉妒心理,按照轻重缓急,有步骤地加以教育引导。中职生嫉妒心理的形成,往往是主客观矛盾综合交错而产生的结果。教育者不能奢望教育一次就能解除中职生的嫉妒心理,不应该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分清主次、分清先后,循序渐进地纠正中职生思想上的偏差,使他们逐渐消除嫉妒心理。第二种方式是因势利导,即教育者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择机而发,从而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嫉妒心理是一种不良情绪,因此,有嫉妒心理的中职生,为了躲避偏见,往往刻意与教育者保持一定距离。教育者可以精心制造一些与此类中职生接触或单独相处的机会,并且利用这些机会,巧妙地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开他们的心结。这样既顾全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逐步达到教育目的。第三种方式是“启发诱导”,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自觉地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这种方法十分强调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调动受教育者思考的积极性,增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在运用这种方式化解中职生的嫉妒心理时,教育者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开展以“嫉妒心理之我见”等话题为主题的班会,鼓励中职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启迪,从而使有这种不良情绪的中职生逐渐认识到嫉妒心理的危害,为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纠正自己的思想偏差奠定基础。教育者可以运用正面说服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中职生逐步消除嫉妒心理。

3.“典型教育法”。这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4]。即将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进行教育,从而引发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和仿效。典型教育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典型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教育者在面对具有嫉妒心理的中职生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典型形象,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在运用“正面典型”教育学生时,教育者可以选择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当李斯特蜚声乐坛时,肖邦还默默无闻,但李斯特由衷地赞赏肖邦的音乐才华,并且采取各种方式无私地帮助肖邦,使得肖邦最终获得了在钢琴界崭露头角的机会。李斯特的这种无私的精神,比起那些嫉妒人才的小肚鸡肠的人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的事迹,往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教育者选择诸如李斯特等胸怀广阔、无私助人的正面形象作为教育素材,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和仿效,并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纠正有嫉妒心理的学生的思想偏差能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合理运用“反面典型”,分析“反面典型”的落后思想、错误思想,并且明确指出反面典型的危害,从而帮助中职生自觉抵制反面典型的不良影响。例如,教育者可以运用《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这个历史人物教育学生。周瑜年轻有为,本来可以大展抱负,却由于心胸狭窄终被诸葛亮气死。历史往往可以引起人们的深层次思考,以历史人物的经历教育学生,可以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嫉妒心理的危害,并且以此为鉴,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抵制嫉妒心理的消极影响。

四、结语

嫉妒心理是人际关系中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情绪心理,是一种缺陷心理。它像暗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青蛇,不仅分泌毒液腐化着自己的心灵,而且不停地钻出来伤害别人[5]。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作为现代人来说,能否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求生存、谋发展、与时代同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个人心态。因此,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学会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的本领,不能使自己陷入嫉妒的泥潭中,或是由于自己的嫉妒心理膨胀而危害他人,或是被其他人的嫉妒心理伤害。

中职生是学生群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这个群体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广大教育者要紧密结合实际,运用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帮助中职生消除嫉妒心理的消极影响,引导中职生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余仁双,徐滔,徐勇.嫉妒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9.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7-158.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7.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2.

[5]寒心.嫉妒心理学[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1-3.

猜你喜欢

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