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优势效应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导入
2014-11-25刘莹
摘 要: 本文以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座位选择和教师的课堂导入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课堂“前排优势效应”,其次分析了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课,以大班教学和座位自主选择为主要形式,课堂效率不高的现状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法,即通过设计巧妙的课堂导入,调动学生整堂英语课学习的内在动力,消除其二语习得的焦虑和厌恶情绪,将其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吸引其主动坐到中前排位置,集中其注意力,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交流,增强听课效果,使教师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及听课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前排优势,提高课堂效率,形成大學英语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 课堂导入 前排优势效应
一、前排优势效应
调查研究表明,在大学课堂无论是学生自主选择还是教师分配座位,高达77.2%的前排座位的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持肯定态度,对教师和上课学习更感兴趣,更能发掘其课堂学习的情感效应,往后则学习兴趣明显下降。此现象可通过“前排优势效应”解释,前排座位更易于教师无意监督,因其目光习惯落于中前排学生,并与他们有相对较密切的交流,促使学生处于他控式的学习状态,听课更专注,思维更活跃并全面记录笔记。后排学生则认为处于教师视觉盲区,难以主动积极学习并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总之,学习态度的前排优势效应显示不同座位学生持积极学习态度的总体排列顺序是前排、中排和后排。由此可见,课堂上学生如果自觉选择中前排座位,就会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公共课上选择中前排座位的大学生人数较专业课从80.9%下降至73.9%,大多大学生更重视专业课,特别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因基础相对薄弱,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不同及学习内在动力不足等多种因素并未对公共课产生足够重视,其中大学英语课尤为明显。我国某些高校大学英语课是大班教学,加上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相对缺乏趣味性,又因学生可自主选择座位,课堂上教室前排位置经常空缺,学生大多选择坐在中后排,认为处于教师的视觉盲区,听课不认真,甚至零听课,与老师缺乏交流和互动,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及其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研究表明,在影响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几种因素中,环境因素和课堂管理因素的影响程度远低于教学因素和学生因素。43.9%的学生以自己对该门课的兴趣选择座位;35%的学生以授课教师为依据选择座位。因此,教师要将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前排优势发挥到最大,将学生吸引到前排位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在教学因素方面多作努力,尽量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和厌恶情绪,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课堂导入前排优势效应的大学英语
课堂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序曲,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用5至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创造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为方式。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一是产生吸引力和激发动机作为一节课的“序曲”,先入为主,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成为学习主体,并为后面的教学起铺垫作用。二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是促使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素质。四是设置特定的语言环境,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锻炼。
在明确以上目的的前提下,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图片、音乐、视频、故事、诗歌、时事、名言警句等为载体,通过设疑、头脑风暴、自由讨论、辩论、表演、游戏、演讲、教师讲述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遵循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可控制性的原则,将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具体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根据现代外语教育理论,文化教学必须寓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英语课离不开文化背景的渗透,课堂导入的设计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以下列举一些导入的实例:
在《大学英语》预备级精读中的Learn to Think All Over Again一课中,我在导入部分介绍文章作者Graham E.Fuller时,只是给出一组数字:1937,94,159,8,7653,让学生根据数字猜测作者的情况,并非传统地用一段话加以介绍。这组数字激起学生的兴趣,作者情况在大家饶有兴趣的猜测中一一展现出来,并且为他的天赋和成就所折服。这样本来枯燥的人物介绍就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引起几乎所有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进来。
有老师在讲Go Camping之前拿来其所有的野外旅行用品,包括背包、帐篷、睡袋、手电筒等。学生挑选之后,开始分组讨论每件用品在旅行当中起到的作用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因为日常对这类东西见得比较少,学生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而且下课后每组都自发地制订计划,包括目的地、装备和注意事项等,达到显著的效果。
我自从事英语教学以来一直在探索并不断实践各种课堂导入方法,效果较好的一次是所教的英语泛读Culture Shock这一单元,提前组织了一个三人小组,以cultureshock为主题,准备一个presentation,三人分工合作,查阅各种资料,课堂上做一个10钟左右的专题报告,一个成员担任主持人,另外两个分别就cultureshock不同的方面进行讲解。因经过充分的准备,涵盖的信息全面,涉及文化休克的概念、产生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以及给出建议如何克服。有了事先的准备,流畅、幽默、自信的语言表达吸引了同学们,让同学们对culture shock有了一个大致而较全面的理解。事先给学生一个主题,课下准备,课上以多样的形式展示出来,以学生为主导的导入方法比起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讲解更有效果。这种方法虽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语言能力要达到一定水平,善于找到合适的材料,加以判断整合,去伪存真,并且经过充分的准备,能较流利地表达出来,同时语音语调也有一定要求,让听众听懂。但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发现成功的课堂导入离不开教师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同时导入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主题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其中,从而收获巨大,意犹未尽,发挥课堂学习的情感效应,在下一次课时主动选择中前排座位,与教师进行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习效率,使大学英语课堂的前排优势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庆文,于明侠,赵康滨.课堂导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8(S1).
[2]刘莹.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3]邢向辉,徐巧英.课堂座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09(5).
[4]宋秋前,丁佩君.座位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1994(4).
[5]闫江涛.大班额教学环境下学生座位价值的实现[J].教育评论,2005(4).
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体距语在独立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