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4-11-25刘宁

考试周刊 2014年83期
关键词: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

刘宁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通过建立课程群,优化课程结构;精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科学化,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改革 研究性教学 课程群

1.引言

《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基本知识之一,是一门集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交叉综合性课程,涉及软件开发、数据库系统设计、程序设计和管理学等知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培养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社会、经济、管理和工程领域中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具备参与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项目和管理工作[2],[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熟知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熟练运用相关的模型、工具和方法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先行课程为:管理学、经济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中培养的学生应以应用型为主。因此,《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应理论结合实践,重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通过对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信管专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现状的了解,仍旧存在不少问题,不能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问题表现在:

(1)课程重复设置,培养方案和内容不明确。

课程设置中,该课程和《软件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等课程设置有较多重复性。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但是都是泛泛而谈。学生学了该门课程之后,很多知识的理解仍旧停留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和简单工具的使用上,没有形成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

(2)实验环节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系列案例实践。然后,由于一些实践内容对教师和学生的基础知识、项目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要求较高,实践内容操作性不是很强,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效果不是很理想。[4],[5]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显著。

学生学习始终跟在教师后面,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缺乏探索新知识的锻炼机会和自学能力培养的意识,同时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的意识的培养。

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信管专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种改革措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改革措施

(1)建立课程群,优化课程结构。

《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涉及信息技术相关研究领域宽,研究分支多,将该课程涉及的多个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有机组合成一个团队,快速提高团队成员的总体研发能力和研究水平,同时有助于每位教师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可以建立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站设计与开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等为核心的课程群。

其中,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着重强调数据库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网站设计与开发侧重B/S体系结构的系统开发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实训课程,使学生综合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系统的开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则侧重C/S体系结构的系统开发技术,综合培养系统实施中学生的程序开发能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使学生了解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分析和管理,是一个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

(2)精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该课程的覆盖面很广,某些教材的涵盖内容特别多,列举了多种分析、设计工具和包含方方面面案例的介绍,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很多,但实际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多,往往所学知识都是轻轻点水,理解不深刻,掌握知识不牢固,技能培养跟不上。

对于这种问题,教学中可选取一些经典的工具进行介绍,采取少而精的教学方式,使用一两个工具,选用典型的几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设计,让学生吃透知识和方法。

(3)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些知识点和案例,让学生成立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子课题,课后提前进行预习和学习,对课题进行分析和设计,形成学习报告,做成PPT演示文稿准备在课堂汇报。课堂上,教师随机抽取项目组进行课题汇报,由抽取到的项目组成员代表对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老师进行点评,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对于点评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小组成员平时成绩加分,对于点评较差的小组,需要对汇报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并将修改报告重新提交教师[6]。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科学化。

增加课程设计环节,4-6个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小组长,负责项目的主持和平时考核,一个项目组完整实现一个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开发。为了防止小组中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加强项目组成员的参与度和贡献考核,贡献大的学生成绩高,贡献小的学生成绩低,不参与的学生成绩不及格,并将课程设计的成绩作为期末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期末考核中不但进行卷面考核,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而且布置一些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结语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信管专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出通过建立课程群,优化课程结构;通过精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通过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科学化,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连仁包,陈端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1):115-118.

[2]邵英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专科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2011,(7):28.

[3]张钦,崔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7):105-108.

[4]徐旭.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30-32.

[5]闫娜.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9-12.

[6]王咸伟,徐晓东,赵学孔,等.开源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与选择[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2):59-65.

猜你喜欢

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关于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