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9.5讲话精神为指导 把握和认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新趋势
2014-11-24邹通祥
邹通祥
一个总的感觉和看法是,从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四十周年乔石委员长发表重要讲话,到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到庆祝全国人大成立六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以来,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大,认识越来越提高。这个总的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注脚,比如,2014年9月15日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小组讨论会上,一位过去曾任过省级政府主要领导的同志,就谈了他对人大认识的转变过程,还对如何加强、如何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谈了自己具体的建议意见。一位部队院校的学者,最近还在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文章中提出,要努力把人大政协打造成官员成长的舞台和路径,以此改变小范围选领导干部的弊病。他建议采取两步走:先让官声好、民众认可度高、已经转入二线的官员回归一线;第二步,实行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将突破口放在人大政协这一政治舞台,逐步将其打造成官员孵化器,让各种人才到这里来表现,参与竞争,最终实现优选。这些都说明,从中央到地方,从中央领导到地方领导,从官员到学者,以至于人民群众,都越来越认识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尽管仍然还有许多让人不能满意的地方,人大还或多或少存在“橡皮图章”的现象,但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发展轨迹,缓慢的、艰难的但又是执着的、顽强的向前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已经是定局。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张德江委员长重要讲话的学习,本人认为,新时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呈现出不少新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本人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主要是“五个越来越重要和突出”。
一、人大在国家治理中越来越重要和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更加统一,有了重大突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也好,政权组织形式也罢,它的实质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键是人大履行职责能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9.5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个人认为,党中央提出,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正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适应和顺应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人民代表大会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二、人大在共产党执政中越来越重要和突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根本制度。在这个问题上,总书记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这样几个重点: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安排。第二,重申了过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上的几个重要观点,比如邓小平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符合中国实际的制度,江泽民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产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胡锦涛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第三,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前途命运,要掌握在人民手中,必须依靠和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总书记强调的这三点,实际上就是共产党在中国执政的原则、本质和方式。这三点,都是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来的。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就解决好了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问题。
三、人大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越来越重要和突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的努力方向。总书记在9.5讲话中,提出了“八个能否”“六个坚持六个防止”的新论断和新要求,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的总原则、总方向,也可以说是总体设计。按照“八个能否”的论断,按照“六个坚持六个防止”的要求,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上,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要与时俱进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是说,既要坚定制度自信,也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化,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凸显。
四、人大在民主政治建设中越来越重要和突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管用与解决问题,建设成真正实现人民民主的民主政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务实管用,精准点穴,真正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9.5讲话中强调,要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的9.21讲话中,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他提出了“三个具体地现实地体现”的要求,即,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总书记还强调说,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总书记讲话的这些精神,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不会是口号,不会是空话,是我们下一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发展,必须要贯彻落实的。
五、人大在推动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和突出。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学会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维与方式推动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前面说过,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和设计,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最主要最重要的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民主政治日益发展、依法治国日益推进的形势下,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显得非常迫切。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也有许多的教训。2014年9月份,甘肃省的某一个市,在一周时间内,两次出台不同的单双号机动车限行政策,先是半年限行时间,群众意见非常大,又出台第二份文件变为9天。有不少评论批评市政府出台重大决策如同儿戏,也有不少评论赞扬市政府听取群众意见“知错就改”,但在我看来,市政府重大决策出台的程序有重大失误或者说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应向人大报告。在这个点上,市政府显然没有很好执行这规定。如果这个机动车限行政策在正式出台前,市政府依法举行听证会、论证会,多方听取群众意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然后根据听证论证情况,正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市政府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被动的局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仅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保证,而且也是化解矛盾的缓冲器。在现代法治社会,各级领导都必须学会运用、尊重、重视人大这部治理机器,才会更加有利于工作推动。
(作者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