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音乐教学之思考
2014-11-21吴观领
■吴观领
节奏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音乐教学之思考
■吴观领
对节奏的把控往往最能体现艺术家对音乐作品的深刻解读,同时也是所有演唱家和演奏家把节奏艺术的挖掘与升华当做毕生追求的目标。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越学越难的奥秘所在。
节奏 节奏感
经常听到业内人士说这样的话:音乐不是任何人可以学的,此话确实有失偏颇,准确地说应该是——不是任何人能学好的,本人认同这样的观点。学习音乐者可以分为两类:兴趣所致的娱乐学习和追求完美的专业学习。娱乐学习以自娱自乐为主是谁都可以学的(包括先天性节奏感缺失的孩子),此类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我们要讨论的是后者即专业学习音乐的这一类。
无论学习声乐或器乐专业的学生,在经过相当时间的基础训练后,当已具备一定技术并希望继续提高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学习音乐怎么会变得越来越难,难道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以外还会有其他什么奥秘吗?别急,你能先回答:对于节奏你掌握得怎么样,对准确速度的掌控又怎么样?你真正理解节奏的重要性吗?这里我要告诉你的是——好好检查自己的节奏问题,努力培养优良的节奏感吧!
那节奏为什么这么重要?这里面真有什么奥秘吗。这要从音乐的构成谈起。
节奏(请注意:我把节奏放在音乐四要件之首)、音准、音色、音强是音乐的四大基本要件。无论哪一类音乐艺术,在形式构成上都包括这四种基本成份。这当中节奏是形成音乐的骨架,它盛载着音准、音色及音强而形成旋律,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当翻开人类音乐史,追塑音乐的起源,就能清楚地发现,节奏不仅最早出现于人类的劳动生产过程中,而且能独立产生音乐。现在的打击乐音乐就是从人类最原始的打击乐器演变、发展而来的。后来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才渐渐出现音高乐器。因为人类智慧的不断凝聚,各种乐器得以发明和发展,形成现代绚丽多彩的乐器大家族,从而人类才有了无比美妙的音乐世界。因此说“美妙音乐始于节奏”是正确无误的。
需要说明的是,突出节奏的重要性并不是说音准、音色、音强不重要,而是建立在良好节奏感的基础上才能显现音准、音色、音强的意义。它们更像一个大家庭,分工明确,相互依存,通过节奏把它们凝聚在一起,发挥相应的作用。这点务必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受教时给予充分地认识与理解。下面结合教学我们再来看一下它们在构成音乐时的相互关系及功能:
节奏+音准——解决技术技巧。可谓之基础训练阶段。
节奏与音准是音乐学习者(尤其是学习弦乐乐器的学生)开始阶段首先要面对的两大课题。学习弦乐的学生可能会说掌握音准更难点。当然,在基础训练阶段掌握音准同样重要,这点无容置疑。但如果只注意音准而忽视节奏会更要命,好比一个人骨架散了,血肉还有意义吗?所以,这一阶段一定要提醒学生训练时在注意速度稳定及节奏准确的同时谈音准,这点尤其重要。
节奏+音准+音色+音强——使乐曲优美动听,让音乐更富感染力。可谓之艺术表演阶段。
具备了良好的技术技巧的条件,接着就进入艺术表演阶段。在这里我们假设用电脑来做一段伴奏音乐,可以发现,节奏可以规定得细致入微,音准可以做到无可挑剔,音色可以应有尽有,音强变化的处理也没有问题,经过各种修饰,合成,一切搞定。好,假如这样的伴奏音乐与训练有素的管弦乐队放在一起,演唱家或演奏家更喜爱哪种伴奏形式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后者。原因是规定得细致入微的节奏扼制了演唱家或演奏家的艺术发挥和艺术再创造。而艺术发挥和艺术再创造恰恰是艺术家们艺术造诣展示的最核心手段,而节奏的艺术是最关键的因素。
据此当我们的学习进入高级阶段——即艺术表演阶段后音准及其他要件就显得相对机械,教学中通过一定训练手段较易实现。而节奏却从机械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这种艺术必须依赖演唱家和演奏家的内心情感的灵动,实现驾驭音乐,超越作品进行再创造。因此,对节奏的把控往往最能体现艺术家对音乐作品的深刻解读,同时也是所有演唱家和演奏家把节奏艺术的挖掘并升华当做毕生追求的目标。这就是音乐为什么会越学越难的奥秘所在。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当把发展学生的节奏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节奏教学并不像人们经常看到的就那么几种符号或简单的拍子,世界音乐宝库中的节奏,从最简单到最复杂,在世界上许多民族音乐中,人们创造的节奏非常丰富,是接受一般音乐教育的人所不能想到的。人们常常在已熟悉的比较简单的节奏之后寻求更加细微、更加复杂的变化。而这些使得人们的音乐感更加精细、更加丰富。这些精细、丰富的节奏音型对发展我们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鉴赏音乐的洞察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因此,要学好音乐必须先学好节奏,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唱家或演奏家,就必须掌握节奏艺术。让我们一起去音乐世界里探索和挖掘节奏的奥秘,去深入了解节奏。当你真正掌握了节奏的艺术精髓,你就仿佛拿到了通向音乐艺术天堂的钥匙。
《浅谈节奏训练》金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