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乙醇调节水溶性聚酯乳液的黏度及其机理分析
2014-11-20朱谱新孔钦明
高 洁,朱谱新,孔钦明
(四川大学纺织研究所, 四川省成都市 610065)
水溶性聚酯是在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分子链中引入聚乙二醇非离子、磺酸基或羧基阴离子水溶性基团的一种共聚酯,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或可分散性,在化纤、纺织浆料、分散剂、涂料和黏合剂、油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4],且这些应用大多涉及到聚酯乳液。由于聚酯的合成是熔融缩聚合,聚酯乳液不能通过乳液聚合方式,而只能由水溶性聚酯在水中乳化或分散得到。聚酯乳液作为黏合剂要求具有比较高的固含量和较低的黏度,便于经济有效地喷涂于工作面。研究与实践中发现,水溶性聚酯乳液的黏度随固含量增加而增大,而随着聚酯高分子链中亲水基团含量增加,黏度先变小后增大。同时,聚酯中亲水链段含量越高,聚酯涂膜或黏合层对湿度的敏感性越大,导致耐水性下降。针对此问题,本工作尝试在聚酯乳液中加入乙醇共溶剂调节乳液黏度,并探索其黏度变化的机理。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水溶性聚酯(分子结构见图1)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间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经过酯化、酯交换和缩聚合而成[5],其中,间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占总的二羧酸质量的10%,产物特性黏数为0.402 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6.2 ℃,四川漧洲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无水乙醇,分析纯,纯度99.7%, 成都长联化工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图1 水溶性聚酯的分子结构示意Fig.1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water-soluble polyester
1.2 主要仪器
Zetasizer Nano型激光粒径分析仪,英国Malvern公司生产;NDJ-79型旋转式黏度计,上海安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1.3 水溶性聚酯乳液的制备
质量分数为30.0%的水溶性聚酯乳液的制备:按表1中原料的配比,把水溶性聚酯和蒸馏水加入到装有回流冷凝器和搅拌器的三颈瓶中,在98~100 ℃的电热恒温水浴锅中搅拌乳化,加入相应量的无水乙醇,继续搅拌均匀,从而制得质量分数为30.0%的水溶性聚酯乳液,冷却装瓶。所得乳液含乙醇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 1.0%, 3.0%,5.0%, 7.0%, 9.0%,11.0%。在25 ℃条件下分别测量各乳液试样的黏度。
表1 水溶性聚酯乳液的组成Tab.1 Composition of the water-soluble polyester emulsion
质量分数为0.1%的水溶性聚酯乳液的制备:将1 g水溶性聚酯和199 g蒸馏水加入三颈瓶中,在98~100 ℃的电热恒温水浴锅中搅拌乳化制备质量分数为0.5%的水溶性聚酯乳液;加入一定比例的蒸馏水/无水乙醇混合溶剂,搅拌均匀,将质量分数为0.5%的水溶性聚酯乳液稀释成质量分数0.1%的水溶性聚酯乳液,冷却装瓶;在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中于50 ℃放置48 h后,用pH计测得含乙醇质量分数分别为0, 1.0%, 3.0%, 5.0%,7.0%, 9.0%,11.0%的水溶性聚酯乳液的pH值分别为7.74, 7.59, 7.55, 7.54, 7.41, 7.19, 7.05。
用激光粒径分析仪于25 ℃条件下测量质量分数为0.1%的水溶性聚酯乳液的粒径、Zeta电位(ζ)[6]、分散指数和电导率(k),每个试样测3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乙醇含量对水溶性聚酯乳液黏度的影响
从图2看出:质量分数为30.0%的水溶性聚酯乳液的黏度随乙醇质量分数增加先急剧减小,在乙醇质量分数为1.0%~9.0%时变化缓慢,超过9.0%后黏度随着乙醇质量分数增加而快速增加,且11.0%时有部分水溶性聚酯不溶物出现。这说明少量乙醇可使水溶性聚酯乳液黏度极大地下降,用其作为喷涂黏合剂时容易喷出。
2.2 乳液粒径分析
图2 水溶性聚酯乳液黏度和乙醇含量的关系Fig.2 Dependence of the viscosity of the water-soluble polyester emulsion on the ethanol content
从图3看出:质量分数为0.1%的水溶性聚酯乳液在纯水作分散介质时平均粒径为38.0 nm,乙醇质量分数为1.0%时乳液粒径急速增大到44.6 nm。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 乳液粒径以较缓的速率增加。乙醇质量分数为5.0%时乳液的平均粒径为46.7 nm,乙醇质量分数为9.0%时乳液粒径增大到47.5 nm并出现转折;随后随乙醇含量进一步增加,乳液粒径快速增长。粒径分散指数在0.20~0.26时,乳液粒径分散度适中。图3中乳液粒径及其分散指数的标准偏差很小,说明采用激光粒径仪分析测试的数据重现性较好。结合图2的黏度数据看出:乙醇质量分数为1.0%~9.0%时乳液黏度和粒径及其变化都较小;乙醇质量分数超过9.0%,乳液黏度和粒径则快速增加,这给喷涂应用和乳液稳定性带来不利的影响。
图3 乳液粒径及其分散指数与乙醇含量的关系Fig.3 Dependence of the particle size and its dispersion coefficient of the emulsion on the ethanol content
2.3 水溶性聚酯乳液ζ 和k分析
从图4看出:质量分数为0.1%的水溶性聚酯乳液,在纯水作分散介质时ζ 为-53.4 mV,乙醇质量分数为5.0%时为-44.8 mV,ζ 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呈近似直线减小的趋势,乙醇质量分数为9.0%时ζ 的绝对值仍高于35.0 mV,乳液仍然是稳定的。而乳液的k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变化不大,除乙醇质量分数7.0%时超过0.030 mS/cm 外,其余均在0.020~0.027 mS/cm波动。
图4 水溶性聚酯乳液ζ 和k随乙醇含量的变化Fig.4 Dependence of the Zeta potenti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water-soluble polyester emulsion on the ethanol content
2.4 乳液粒径和黏度变化的机理
水溶性聚酯可在水中分散成微乳液,是由于聚酯链节上—SO3Na基团在水中发生离子化的极性作用,形成表面带有磺酸基阴离子的聚酯乳液胶粒,这是一种热力学稳定的亲液可逆溶胶。当添加乙醇共溶剂后,由于与水相比乙醇为弱质子化溶剂,不能使磺酸基充分电离,且其极性远小于水。因此,乙醇的加入导致聚酯乳液胶粒表面阴离子基团减少,前述ζ 随乙醇含量增加逐渐减小可很好地证明这一点[7],结果导致乳液胶粒形成疏液的趋势,为降低表面能,每一聚酯乳液胶粒将包含更多的聚合物分子,使乳液粒径增大。
另一方面,由图1可知:水溶性聚酯由对/间苯二甲酸乙二酯和间苯二甲酸-5-磺酸乙二酯链节单元组成,根据基团贡献法[8-9]估算,这两个结构单元的溶度参数分别为21.4,28.4(J/cm3)1/2,按间苯二甲酸-5-磺酸乙二酯链节摩尔分数为10%计算,水溶性聚酯总溶度参数约为22.1(J/cm3)1/2;而水和乙醇的溶度参数[10]分别为48.0,26.2(J/cm3)1/2,与水相比,乙醇和水溶性聚酯间的亲和力更大。所以当体系中加入乙醇以后,乙醇分子容易渗透、扩散到水溶性聚酯分子中,表现为聚酯乳液胶粒的体积膨胀,且随着乙醇含量增加,聚酯乳液粒径有变大趋势。这与卞凤玲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1]。
由于聚酯阴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胶粒表面会结合一定数量的溶剂分子一起移动,其粒子间运动摩擦力大小可用体系黏度度量。由式(1)可知:在其他条件一致时, 乳液胶粒表面电荷减少与胶粒粒径增大都将减小体系黏度[10]。
式中:η0和ηd分别为介质和乳液的黏度,φ为分散相所占的体积分数,ε为介电常数,d为胶粒粒径。
在乙醇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不论质量分数是0.1%还是30.0%的水溶性聚酯乳液体系,其所处的外界环境是一致的。因此,质量分数为0.1%的水溶性聚酯乳液粒径的变化情况基本可以反映质量分数为30.0%的水溶性聚酯乳液粒径的变化。由此可推测随乙醇含量增加乳液黏度先减小后增加的原因是:随着乙醇含量增加,一方面乳液粒径增大,另一方面乳液ζ 减少。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促使质量分数为30.0%的水溶性聚酯乳液的黏度下降。但是乙醇质量分数达到9.0%时乳液粒径及其分散指数急剧增加,使得质量分数为30.0%的水溶性聚酯乳液的扩散层可能开始发生重叠[12],引起胶粒颗粒间摩擦力增大,从而使乳液黏度急速增加。
3 结论
a)在质量分数为30.0%的水溶性聚酯乳液中添加适量乙醇可降低其黏度。
b)当乙醇质量分数为1.0%~9.0%时,乳液黏度大幅下降,有利于制备高浓度低黏度的喷涂黏合剂,其机理可用乙醇共溶剂使聚酯乳液粒径增大和ζ 减小来解释。
c)当乙醇质量分数超过9.0%后,水溶性聚酯乳液黏度随着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大,其原因可以归结到乳液粒径急剧增大,可能由此导致胶粒颗粒扩散层重叠,从而引起胶粒间摩擦力增加。
[1] 杨红伟,朱谱新,姚永毅,等.两亲性嵌段聚醚酯在空气-水界面上的Langmuir单分子膜[J].高分子学报,2007(1):93-96.
[2] 陈试伟,朱谱新,胡晓.水性聚酯对氧化淀粉膜力学性能的影响[J].棉纺织技术, 2012, 40(11):16-19.
[3] Raut S S,Barve K A,Bayes G S,et al.Synthesis of watersoluble polyesters containing carboxy-functional groups in the polymers chain and study of their metal complexes[J].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Polymers and Materials,2010,20(2):343-355.
[4] Jin Enqi,Zhu Zhifeng,Yang Yiqi,et al.Blending water-soluble aliphatic-aromatic copolyester in starch for enhancing the adhesion of sizing paste to polyester fibers[J].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2011,102(8):681-688.
[5] Chen K M, Liu H J. Preparation and surface activity of watersoluble polyester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87,34(5):1879-1888.
[6] Aurica P C,Loredana E N,Iordana N,et al.Contribution to polymer nanoparticles analysis by laser light scattering[J].Polymer Testing, 2009,28(8):886-890.
[7] 赵小芳,何云飞,尚亚卓,等.电解质和乙醇对DNA与Gemini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9,25(5):853-858.
[8] 李忠辉,凌政,英徐根,等.计算聚合物内压和新溶解度参数的基团贡献法[J].化工学报,2002,53(12):1288-1293.
[9] 龚春丽,文胜.基团法估算磺化聚苯醚的溶解度参数[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6,18(5):39-41.
[10] 沈钟,赵振国,王果庭.胶体与表面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13-114.
[11] 卞凤玲,柳明珠,盛芬玲.PNIPA和PDEA在水-甲醇混合溶剂中性质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4,20(4):337-343.
[12] 张红虹,杨荣杰,何吉宇,等.含水不饱和聚酯的动态流变行为和微观结构[J].热固性树脂,2006,2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