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安徽省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2014-11-19张芹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高职院校改革

摘 要: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双百工程已圆满完成,其中高职院校占据了安徽高等教育的大部分江山。安徽省高职教育应如何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安徽省、浙江省的高职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希望能对安徽省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改革思路。(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改革

课题来源: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编号:SK2012ZD01)

第一部分 浙江省、安徽省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比较

1.1 高职院校发展历史

1998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蓬勃发展。截止2012年浙江省拥有的高职高专院校 47所,在校生 36.31 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40%以上。正是因为有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浙江省才能够在10年多的时间,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安徽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省政府“关于将安徽省建设成为职教大省”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使得安徽省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办学规模显著扩大,为生产、服务一线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5年期间,安徽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5%增长至17.3% ,其中高职招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比重从50.5%上升至59.49%。

1.2 数量规模与结构

表1 浙江省、安徽省高职院校数量规模指标对比表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截止到2012年5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为80所,其中高职院校44所,所占比例为55%;安徽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7所,其中高职院校67所,所占比例为62.6%

安徽省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的比例高达62.6%,其次是本科院校,占30.8%,高专院校的比例最小。由此可以看出,安徽省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发展还处在上数量、规模阶段,并且从层次比例上看,发展还不平衡。

1.3 高职院校地理分布

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教育部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布局的指导性意见,从1998 年开始对高等教育办学布局调整。目前,浙江省除了杭州、宁波、温州的高教园区集中了较多的高等职业学院外,其他地市都有一所高职院校,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总体吻合。

浙江省现有44所高职院校,按照院校所在行政管理区域划分:杭州市有18所,占40.9%,宁波市5所,占11.4%,金华市有4所,温州市4所,绍兴市4所,台州市3所,嘉兴市2所,湖州市1所,衢州市1所,丽水市l所,舟山市1所。同时,据2012年第三季度浙江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在浙江省11个市中,生产总值前3位的分别是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

表2 浙江省高职院校地市分布

2012年,安徽省67所高职院校分布在十六个城市,但各城市高职院校在数量上存在很大差异。从表中可以看出,安徽省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合肥,达35所,高职院校数为安徽省高职院校总数的52.2%,第二位是芜湖,拥有5所高职院校,所占比例为7.5%,六安市和淮南市居第三,各拥有4所高职院校,阜阳分别拥有3所高职院校,比例均为4.5%,其他的城市均有1-2所高职院校,比例在l%到3%之问。

表3 安徽省高职院校地市分布

在安徽省67所高职院校中,共有18所示范类高职院校,其中有4所是国家级示范院校,10所省级示范院校,4所国家骨干级示范院校。示范高职院校的区域分布中,合肥市有7所,芜湖市有3所,另外有7个城市各有1所示范高职院校。

1.4 所有制结构

截止到2012年5月,浙江省高职院校44所,其中公办31所,民办13所,公办院校比例为70.5 %,民办院校比例为29.5%;安徽省共有高职院校67所,其中公办47所,民办20所,公办院校比例为70.1%,民办院校比例为29.9%。

表4 浙江省和安徽省高职院校所有制结构指标对比表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从所有制结构上看,安徽省与浙江省高职院校所有制状况比较类似。目前,安徽省47所公办高职院校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由省教育厅直接领导的院校,办学经费有保障,师资力量较强;二是由原职工学校和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教师专业性较强;三是省市共建,多是由原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第三类高职院校在安徽省所占比例最高。

1.5 示范院校建设

浙江省共立项建设示范院校22所,占浙江省高职院校总数的50%,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6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所,省级高职示范院校11所。

安徽省共立项建设示范院校18所,占安徽省高职院校总数的28.4%,其中4所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0所省级示范院校。

从数据上看,浙江省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及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比例远高于安徽省相应院校的比例,说明安徽省高职院校虽然在数量上要高于浙江省,但是在质量上和浙江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第二部分 对安徽省高职教育发展的建议

2.1 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和扶植力度

职业教育是实践性教育。安徽省的高等职业院校相当一部分是由中专升格而成,基础设施薄弱,实训、实验设备条件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提升整体实践水平。

民办高职院校目前看来,在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还较小,不到30%,还没能为安徽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变,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政府主导的方式。此外,民办高校可以弥补财政对教育投入资金不足,扩大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高职院校在安徽省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对民办院校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2.2 政府主导,整合各方面资源,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通过两省高职院校示范性院校的对比可以发现,安徽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在数量上已经远超出了浙江省,但在质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回顾安徽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上规模的阶段,正在向提高质量方向发展,而这个目标可以通过构建职业教育集团来整合教育资源加以实现。职教集团的组建不仅能使各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能通过共建的方式使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得到共同提高。此外,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还能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既解决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矛盾,又为集团内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有效地途径。

安徽省职教集团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目前,组建职教集团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以骨干和示范职业院校为龙头,通过项目支持,以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为支撑, 整合相关专业群,二是以企业集团为龙头,以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求为目标,三是以中东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以地区经济发展为依托,以地域发展为基础,形成专业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从而使职业教育发展与当地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当然,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2.3 构建效率型组织结构

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职权结构,建立扁平型、高效的现代组织形式,是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效率的前提。在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下,高职院校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实践和科研活动是独立于教学之外的。这种组织结构的运行是以学院为中心,由学院下达行政命令,由系部加以执行。系部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参与科研也主要是为了满足职称评定的需要;实践环节的设置是以教学为目的的。所以,教学、实践、科研各自发展,难以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在组织结构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院、系两级管理的方式,在管理上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系部的基础性、实践性功能。明确系部责任,促使系部主动抓教学,找准教学做结合点,使系部成为拥有教学独立自主权的办学主体。在学院的统—领导下,充分发挥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系部逐步建立起自我规范、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提升管理效率。

2.4 构建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管理机制的构建首先要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竞聘上岗、择优聘用、末位淘汰,建立起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满足员工心理需求、符合市场需求的良性运行机制。

其次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在考评制度的建设中,应注意遵循具体、可衡量性、可操作性和发展性等原则,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作过程、态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可以从转变职能入手,从过去的轻管理、重审批转向重管理、轻职能。其次,要完善监督检查机构,明确职责。三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的规章制度和相应办法,为监督检查提供制度保障。此外,还可采取多种监督检查的形式,如党内监督、行政监督、职代会监督、舆论监督等。

四是应协调好教学科研与行政工作之间的关系。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一系列学术机构,如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等,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般,专业教师在教学科研上达到一定水平,便有可能便被提拔到教学科研的相关机构从事管理工作,这就可能会因为行政工作过多从而导致专业教师脱离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工作重心转向了行政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协调好教学科研工作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1]耿金岭.对发展职业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2]张志成.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纵深发展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2010年.

[3]张志成.以浙江省为例探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纵深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

[4]杨金土.以史为鉴谈高职的人才培养规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5]高燕南.浙江省经济社会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互动研究——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z].2006.

[7]沈卫,解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J].职教论坛,2006,(4).

[8]刘军,促进安徽高等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和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9]余祖文.安徽省建设职教大省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

[10]吕慧. 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1] 刘军.促进安徽高等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和策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 胡戴新.安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13]薛晓明.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浅析[J].管理观察.2009年.

作者简介

张芹,女,汉族,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高职院校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