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性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4-11-19郑菊

中小学德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性教育生命教育策略

郑菊

摘 要:学校开展性教育,可通过家校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建立教育基地,注重教师培训;构建课程框架,营造参与式学习氛围;挖掘教育资源,深化专项研究等策略来推进。

关键词:性教育;策略;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66-03

孩子们在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包括道德问题、心理问题等,很多都源于性教育的缺失。性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必修课。面对家庭性教育的空白化,社会上缺乏有组织、科学专业、主题明确的青少年性教育组织的现状,作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教育管理者的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教育过程中的盲点与薄弱点,及时补充,采取有效策略开展教育,进而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沟通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一直以来,性教育都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大禁区,人们往往谈“性”变色。就在前两年,北京一所学校还因为试行教材中的一张描述性交的卡通插图而闹得沸沸扬扬。许多人担心,小学开展性教育会不会误导孩子,会不会起反作用?我们应该这么早就把一切都告诉孩子吗?

显然,性教育绝不等于单纯的生理教育,也不是没有度的教育。如果没有这个认知,就必然陷入性教育“危险论”的误区。孩子的成长、成熟是无法阻止、不能忽视的客观现实,那种孩子自然会长大的想法,无异于掩耳盗铃。

考虑到中国文化及社会对这个话题的敏感度,学校在开展性教育之前,依据专家的指导,对家长和教师进行了前期调研,向其说明学校开展的性教育所包括的内容,如:生理与心理、爱与尊重、责任与保护、道德与法制、态度与价值观。结果显示,面对综合全面的性教育,95%以上的家长认为很需要并表示支持。沟通是理解与合作的基础,沟通是达成共识与共谋发展的前提。这个调查结果,给了学校行动的底气,也夯实了学校与家庭共同担起这一教育责任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性教育课堂上,我们尝试邀请部分家长走进课堂与学生共同体验。一位家长满怀感激地说:“过去,我一直不好意思给孩子讲这个。现在学校讲了,我反而轻松了,我觉得应该让他们懂得越早越好。”

2013年6月,我有幸受邀参加了一次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有关儿童性侵害防治的论坛,并作为唯一的小学代表分享了学校开展性教育的经验与思考。茶歇时,我收到了一张纸条。仔细一看,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纸条上这样写道:

郑校长:您好!我是今年您校仰山新校区一年级新生的家长。我非常关注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听了您的发言,我心里特别踏实!非常庆幸孩子能来到您校就读,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系统地接受性教育,这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们为了孩子们健康幸福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

看过纸条,我举目四望,却没有找到写纸条的家长。虽然有些遗憾,没能和他有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但却从这张不太整齐的纸条中,读出了家长迫切的需要,读出了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与信任,更感自己身上所背负责任的沉重。

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正是有了前期的有效沟通,才让后来开展的性教育工作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联合专业机构,拓展教育资源

尽管有了家长的支持,推动性教育工作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老师们对此项工作的理解与认识有限,缺少专业师资来开展此项工作。学校现有教师中,绝大多数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并未接受过性教育,这造成了现有教师对性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乏误解和困惑。

如何提升教师对性教育的认识?一位研究者进入学校的视野,他就是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的方刚教授。方教授提出,小学阶段性教育的侧重点,是自我性别认知与人际交往礼仪。这与学校的思考不谋而合,双方决定成立“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0年,学校投资40万元,与北京读你心意教育机构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专业青少年性教育基地。很快,方教授就带着他的研究团队来到学校,为全校教师作了一场性教育知识培训。随后,培训又推广到安贞里学区所属的12所学校。在专业机构的支持下,学校教师在基地参加性教育培训并开展研究工作,学生在这里学习、了解性生理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

通过培训,教师认识到,性健康问题,会影响到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对第一次参加性健康培训的情形,很多老师还记忆犹新。那天全校100多位老师坐在一起,听到专家讲性的话题时,很多人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慢慢地,大家被专家的讲述所吸引,他们的头抬起来了,开始专注地倾听。讲座结束后,有人急切地谈起自己孩子的成长问题,向专家求教。甚至,有一位老师坦诚地说起自己童年时的成长阴影,动情处不禁泪流满面。

培训,让教师开始正视性教育,开始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

三、注重课程建设,抓住课堂主阵地

为了引领老师们将认知转化为行为,学校抓住课堂主阵地,努力推进性教育课程建设。

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依据学生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把性教育内容合理分配到三级水平中。三个水平互相衔接,6年为一个周期,逐步完成小学生性教育的课程目标(见表1)。

依据学生性教育课程体系总纲,学校整体安排了课程内容(见表2)。

对学生的性教育仅有认知层面的讲授是不够的,还应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技术,通过多种生活场景的创设,吸引学生走入情境,在参与和体验式学习中潜移默化地体悟。

以《对性骚扰大声说“不”》一课为例,我们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1)课前,教师设计多种生活情境,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学情调研。

(2)上课初始,教师以一段儿童生活情境动漫引出性骚扰话题。看完动漫短片,执教教师问:“片中的小朋友遇上了什么事情?她的情绪有什么变化?”一个男生回答说:“被异性碰触隐私部位……”“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呢?”教师继续问道。男生困惑地摇摇头,性骚扰的话题由此引出。教师告诉学生,凡是那些让他们感觉“不舒服、不愿接受、不安全”的行为,都可能是性骚扰,包括肢体行为、语言行为以及其他相关行为。教师通过多个学生的回答,用学生能理解的话语解读了性骚扰的内涵。

(3)在学生对性骚扰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利用专业机构制作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随着视频的演绎,学生开始讨论:面对陌生人应该怎样做?什么是身体自主权?男生是否也会面临性骚扰……明白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坏人,但熟人也有可能做坏事”等道理。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课后,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课堂反馈。一个学生用“吃惊”来描述自己上完课后的心情。还有的学生写道:“谢谢老师给我上了一节如何自我保护的课!”

通过关键课程的重点指导与打磨,老师上性教育课的理念越来越清晰,教学方法越发灵活多样。去年,学校推荐的《对性骚扰大声说“不”》一课参加全国性教育论坛说课展示,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课程建设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性教育需要未雨绸缪,不能等问题发生了再补救;学生有限的“性知识”,多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获知的片面的、不科学的信息,与其这样,不如通过正常的渠道,大大方方地说出来,你越是不说,孩子就越好奇;对学生的呵护,不是成人的过度保护,而是要全力引导学生认识与了解自己、认识真实的社会,在发现与享受生活美好的同时,能用恰当的方法应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问题,从而保护好自己。

四、形成研究共同体,突破教育难点

要突破性健康教育这一难点,仅凭学校一已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拓展研究视野,加强同伴互助必不可少。为此,我们先后参加了北京市教委体艺处及北京性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分学段应用与实践》项目,开展了市级立项课题《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践研究》;参加亚洲第五届性教育大会及北京市各级各类性教育论坛的互动与发言……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结识各界致力于性教育的有识之士,逐步形成性教育研究共同体;在一次次的研讨中,感受着“方法总比问题多”的幸福,激发起进一步推动此项教育的热情。学校通过对研究共同体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充分利用,深化专项研究,推动着性教育的发展。

性教育实践让学校、家长、学生受益匪浅,他们对教育有了更深、更新的思考。教师在实践中,将学生的生命成长视为己任;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中,对学生的成长有了新的理解,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有了更大的认同;性教育更让校园中的每个人不断追问“我是谁”,体验生命的美好,在坦然的沟通中学习自我保护并建立亲密关系。如此,师生在彼此陪伴中,静候生命的成长,静听花开的声音,为每个学生的人生幸福积蓄着能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

北京 100101)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性教育生命教育策略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