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4-11-15杨旺明叶泽兵饶先伟林德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达拉自由基低温

杨旺明 叶泽兵 饶先伟 林德仿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州 51031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引发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属常见急诊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亚低温状态下能有效降低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组织损伤,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1-2]。自由基清除剂可降低自由基造成的大脑损伤,目前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3]。本次研究采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12—2013-08我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且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72h,排除出血性脑卒中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共纳入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83±12.35)岁;入组至发病时间(22.65±19.38)h。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17±12.47)岁;入组至发病时间(23.68±17.25)h。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溶栓、降低颅内压、脱水、吸氧、抗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注意防治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滴依达拉奉,30mL/次,2次/d,连续治疗14d;同时采用微机双控颅脑降温帽降温治疗,治疗时维持肛温在30~34℃,连续治疗7d。

1.2.2 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组间差异。

1.2.3 疗效标准:治疗14d后,对比2组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参考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评分标准,显效:NIHSS评分与疗前相比减少46%~100%;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减少≤17%;恶化:NIHSS与疗前相比增加>18%。

2 结果

2.1治疗前后2组间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间NIHSS评分及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2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评分对照组43治疗前组别 n NIHSS评分 ADL 23.56±7.83 30.65±5.81治疗后7d 20.13±7.35 38.96±6.37治疗后14d 17.36±6.12 47.38±6.94观察组43治疗前 22.89±7.28 32.65±5.32治疗后7d 17.06±5.37* 46.98±6.85*治疗后14d 14.65±4.86* 62.57±6.82*

2.2治疗14d后2组疗效比较由表2可见,治疗14d后,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恶化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

表1 治疗14d后2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首位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以上,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如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能大大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4]。

近年来亚低温被广泛运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的治疗,发现其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亚低温状态下脑组织的ATP消耗量降低,耗氧量也显著减少,避免了缺血脑组织中的乳酸蓄积,从而起到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另外,亚低状态下还能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等神经介质的合成、释放和传递,抑制氧自由基及一氧化碳的产生,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显著降低颅内压和稳定血管的舒缩功能以增加缺血区的脑血流供应等多种功效[5-6]。胡荣东等[7]研究证实,脑卒中患者应用亚低温多功能床垫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段吉成[8]研究也证实了亚低温技术能提高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

依达拉奉是临床常用的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亲脂性基团,具有较好的血脑屏障通透率,通过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白细胞三烯的生成,有效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从而发挥脑神经保护功能,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引发的神经功能缺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9-10]。

[1]吴惠玲,冯紫君 .亚低温脑保护机制及其在脑卒中治疗上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 128-1 129.

[2]杨春海,张会军,路文革,等 .亚低温与自由基清除剂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1):32-33.

[3]张敏,张月,吕辉,等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3):249-251.

[4]刘红玉,房伟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0,9(25):11-12.

[5]Hoesch RE,Geocadim RG.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global and local ischemic brain injury-a cool way to improve neurologicoutcomes[J].Neurologist,2007,13:331-339.

[6]吴桂昌,陆雪芬,徐恩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作用[J].国外医学脑卒中分册,2002,10(2):145-146.

[7]胡荣东,雷畅 .脑卒中患者应用亚低温多功能床垫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9):818-819.

[8]段吉成 .亚低温技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73-74.

[9]Yoshida H,Yanai H,Namiki Y,et al.Meuio protective effects of edaravone:a 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 incerebio vascular injury[J].CNS Drug Rev,2006,12(1):9-20.

[10]裘丽红,韩新生,张保华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34-36.

猜你喜欢

达拉自由基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氧自由基和谷氨酸在致热原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与退热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