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辅助治疗对颅脑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4-11-15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颅脑功能障碍血浆

肖 华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重庆 402460

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1]。临床上按昏迷时间、阳性体征和生命体征将病情分为轻、中、重3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2]。研究发现[3],约32.7%的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不仅病情重,且脑出血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本文探讨血浆辅助治疗对颅脑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2-06—2013-08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均为损伤后24h内入院,行头颅CT检查确诊颅脑损伤及凝血功能检查异常,男33例,女27例;年龄18~70岁,平均(38.9±5.2)岁;31例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其他9例;同时由2名专业医师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进行评分。入院后常规检查凝血象,确定有凝血功能障碍者纳入本研究,并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同时排除:既往凝血功能障碍、口服抗凝药物、深静脉血栓、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

1.2研究方法入院后详细记录基本信息,及时给予相应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保护胃黏膜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辅助治疗,冰冻血浆8mL/(kg·d),连续3d。

1.3观察指标于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空腹抽取静脉血2mL,3 000r/min离心5min,检测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试剂购自上海科尔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并于14d后采用GCS评分进行评价。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MBP、NSE水平及凝血功能比较2组间 MBP、NSE水平及凝血功能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MBP、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S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水平更明显(P<0.05);MBP水平于治疗后第3天开始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开始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下降水平更明显(P<0.05)。凝血功能比较发现:治疗前2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治疗后2组凝血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PT、APTT、TT、FIB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MBP、NSE水平及凝血功能比较 (s)

表1 2组MBP、NSE水平及凝血功能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3d 治疗后7d 治疗后14d观察组 30 MBP(ng/mL)1.53±0.45 8.85±2.38*$ 6.95±1.35*$ 3.43±1.27*$NSE(ng/mL)12.84±2.95 10.46±2.47* 9.44±2.67*$ 7.34±1.66*$PT(s)16.68±3.54 14.31±2.57*$12.68±2.13*$12.31±2.57*$APTT(s)52.53±8.45 38.85±5.38*$ 36.95±5.35* 30.43±5.27*TT(s)17.84±2.95 15.46±2.47* 14.44±2.67*$ 14.34±1.66*FIB(g/L)5.68±1.13 3.31±1.57*$ 3.68±1.13* 3.31±1.57*对照组 30 MBP(ng/mL)1.44±0.66 6.85±1.97* 5.43±1.56* 2.14±1.15*NSE(ng/mL)13.13±2.84 9.46±2.68* 7.45±2.15* 5.46±1.74*PT(s)16.76±3.13 16.31±2.57 14.68±2.13 10.13±2.15*APTT(s)52.84±8.95 47.46±2.47* 39.44±5.67* 30.34±5.66*TT(s)17.68±2.54 16.31±2.57 15.68±2.13 14.31±2.57*FIB(g/L)5.53±1.45 4.85±1.38 3.95±1.35* 3.43±1.27*

2.2 2组GCS评分比较2组GCS评分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GC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但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见表2。

表2 2组GCS评分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疾病。研究发现[4],颅脑损伤发生后常常出现血液系统的高凝状态,进而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本文发现部分患者颅脑损伤发生后24h凝血指标PT、APTT、TT、FIB高于正常水平。凝血障碍的发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引起脑组织的损伤,且明显增加了脑出血发生的风险,造成患者二次损伤。关于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有学者认为与脑损伤发生后脑组织由丰富的凝血活酶激酶通过损伤的血脑屏障,使血液系统的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受损[5-6]。

本文采用血浆辅助治疗颅脑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并观察对应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后2组凝血指标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PT、APTT、TT、FIB下降更明显,可见冰冻血浆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其主要原因为冰冻血浆含有正常血浆中稳定凝血因子、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至少含有新鲜血浆中70%的凝血因子Ⅷ,因此可以直接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维持凝血功能的稳定。

颅脑损伤发生后亦会引起部分细胞因子通过破坏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因此可作为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标记物。MBP是一种强碱性蛋白质,主要参与神经的绝缘及传导,一般情况下,血清中 MBP的含量少,但颅脑损伤累及神经组织及血脑屏障可以使其血清水平增高,可反映颅脑损伤及脱髓鞘的严重程度[7]。NSE是一种糖酵解烯醇化酶,其γγ型仅存在于少突胶质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细胞中,由于不与肌动蛋白结合,因此可通过破坏的细胞膜释放入血[8-9]。

本文结果揭示,治疗后NS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水平更明显;MBP水平于治疗后第3天开始升高,治疗后7d开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下降水平更明显,可见血浆辅助治疗可以更好的抑制患者的炎性反应。但GCS评分发现血浆辅助治疗并不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认为颅脑损伤发生后,患者不仅受到脑组织损伤,且早期的血液高凝状态亦会引起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加重损伤,虽然后期及时给予补充凝血因子,但并其损伤为不可逆性[10]。骆实[11]报道,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浆辅助治疗组患者PT、APPT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血浆辅助治疗颅脑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以更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同时降低炎性反应的发生,但并未改善患者的预后。

[1]Wafaisade A,Lefering R,Tjardes T,et al.Acute coagulopathy in isolated blunt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crit Care,2010,12(2):211-219.

[2]黎介寿,李幼生 .重视战创伤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1):1-5.

[3]Lustenberger T,Talving P,Kobayashi L,et al.Time course of coagulopathy in isolated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Injury,2010,41(9):924-928.

[4]Liesz A,Middelhoff M,Zhou W,et al.Comparison of humoral neuroinflammation and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in two models of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Exp Transl Stroke Med,2011,3(1):11.

[5]刘艳霞,丁文涛,张宗耀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凝血功能的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1,6(6):472.

[6]李百强,孙海晨 .创伤休克性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7):671-672.

[7]杨明飞,张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时间窗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7):608-610.

[8]黄建龙,李云辉,林中平,等 .通腑化瘀导痰汤对重型颅脑损伤血清S100β、NSE及预后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09,4(4):189-191.

[9]杨海贵,高永开,张永兵,等 .不同术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脑血管痉挛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13-15.

[10]Losser MR,Damoisel C,Payen D.Bench-to-bedside review:Glucose and stress condi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2010,14(4):231.

[11]骆实,许小兵,郭燕舞,等 .血浆辅助治疗脑外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4):398-400.

猜你喜欢

颅脑功能障碍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