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初衷,为孩子共筑爱的桥梁
2014-11-13陈素园
陈素园
摘 要: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80后”一代成为家长,传统家园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既然要合作,那么定要沟通,如何与家长们进行有效沟通呢?本文在对幼儿园教师访谈的基础上,将家长分为传统型、专家型和民主型,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沟通策略。
关键词: 家园沟通 家长类型 沟通策略
一、引言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让孩子受到优良的教育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让学生成人成才是每一位教师的初衷。正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在家园沟通过程中,哪些因素是首先要考虑的?这些问题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
二、教育的初衷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最大限度地强化家园合作效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其实很简单。父母爱孩子,老师爱学生,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初衷。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只要家长和老师都能恪守初衷,就定能为孩子搭起通向幸福与成功的桥梁。
三、如何做到恪守初衷
如何做到恪守初衷?简单地讲,就是在沟通与合作过程中,老师要明白家长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孩子,父母要明白老师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了孩子。这样,很多棘手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具体如何,笔者用案例说明。
杨老师是一位有多年经验的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与家长接触颇多。通过与杨老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幼儿的家长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根据访谈资料,幼儿的家长们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教师要根据家长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
(一)传统型的家长
传统型家长,他们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只能服从自己,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宁宁是个很喜欢画画的孩子,可是她只喜欢画马,还喜欢给马画上翅膀。她的父亲很不认同,并且教育她,画要画得逼真才有用。父亲打电话给杨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杨老师是这样回答他的:“您觉得那些艺术大师的画,您可以看懂吗?凡·高的作品那么著名,有几个人能看懂呢?孩子画画是因为她喜欢,我们要做的是支持和鼓励她,培养她浓厚的兴趣……”对于教宁宁识字,他的父亲是这样和老师说的:识字是学校的任务,我要工作没有时间。杨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并不是要求您每天花多少时间来教孩子,而是希望交给孩子识字的方法。遇到广告语,您就读给她听,孩子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您就告诉她,就好了。”可见,这样的家长在与老师的配合上很被动,但最后,他还是认可了老师。因为老师科学的教育观念,显然对孩子的发展更有帮助。经历这些事情后,父亲变得很尊重很配合老师。
对于传统型家长,教师不可为了讨好家长而放弃科学的育儿观念,应该耐心地向家长解释清楚,争取家长的配合。家长会慢慢意识到,教师和他们一样,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专业型的家长
专业型家长是高文化阶层,有幼儿教育观念,对孩子很了解,但他们很容易走进溺爱孩子的误区,认为孩子任何行为都是正常的。牛牛有段时间喜欢攻击别的孩子,老师把情况告诉他母亲。他母亲是这样回答的:“我知道,牛牛打人一定是有别的小朋友惹到他了,或者他心情压抑,他只是想发泄出来。”等孩子回家,母亲并不会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对待压抑的情绪,而是给他找一堆借口,导致牛牛变得很喜欢找一些借口掩饰自己的错误。后来杨老师把情况告诉牛牛的父亲,父亲很理解老师的担心,通过父亲与母亲沟通。本着对孩子的爱,老师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借口而放弃,她选择了通过父亲,最终得到了家长的理解。笔者想提醒那些优秀的家长,仅从自己的角度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太过相信孩子,有时会不利于孩子成长。
对于专业型家长,他们太依赖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会抵触教师所反映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其他监护人沟通或由园长向家长解释等途径与他们沟通。家长最终会明白,教师和他们一样,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民主型家长
民主型家长有着民主的教育方式,尊重老师,对孩子有所了解,并且积极配合老师。至至是个沉默的孩子,母亲发现他从不跟人打招呼,于是把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相关教学活动,并且告诉父母平常要多给至至做示范,可是仍不见改善。一天,在母亲要求他与人打招呼時,他问道:“为什么要问好?”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至至是个思维型的孩子,他不做是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后来的教育中,家长和老师都感觉很顺利。
民主型家长是最容易沟通的家长人群,他们会将自己在育儿中的困惑告诉教师,也很乐意听取教师的建议。因为家长们都相信,教师和自己一样,都是为孩子的成长着想。
四、结语
正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共同的爱,使得他们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找到了一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教育有法,但无定法,其实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沟通是一门艺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尊重和信任是桥墩,父母与老师对孩子的爱是桥身,只有爱才能将孩子送往光明的彼岸。
附:本文案例来自广州市某幼儿园,幼儿名字均为化名。
参考文献:
[1]陈萍.新时期呼唤家园合作[J].幼教研究,2010(7).
[2]郑瑞玉.家园合作——搭起孩子成长的阶梯[J].教育与管理,2011(11).
[3]何红漫,邓丽霞.顺应时代要求,建立新型家园合作关系的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