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动脉栓塞30例临床分析
2014-11-12侯绍元
侯绍元
急性肺动脉栓塞30例临床分析
侯绍元
目的 探讨并评价肺动脉栓塞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根据溶栓情况分为抗凝治疗组19例和溶栓加抗凝治疗组11例, 分别进行治疗, 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经治疗后都得到满意疗效, 治疗好转后均出院, 住院时间为14~27 d, 平均时间(19.5±4.3)d, 其中11例溶栓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明显, 有稳定的生命体征; 未溶栓的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也得到很好效果, 生命体征较稳定。结论 急性的肺动脉栓塞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 医生对患者做诊治时要留意高危因素, 并熟悉其临床表现, 对可疑患者要行实验室综合检查分析诊断, 防止误诊漏诊。
急性肺动脉栓塞;抗凝治疗;临床疗效
肺动脉栓塞症是肺主动脉或肺动脉分支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栓子的堵塞而引发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以致肺动脉形成急性高压, 并出现种种危险[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经诊断后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进行治疗, 并观察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60.26±17.30)岁, 其中冠心病患者11例, 髋部骨折8例, 有腹部手术史5例, 恶性肿瘤3例, 肾病综合征2例, 妊娠期妇女1例。30例患者根据溶栓情况分为抗凝治疗组和溶栓加抗凝治疗组,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应至少14 d的卧床休息, 严密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的变化、呼吸、血压、动脉血气分析变化, 给予镇静、持续吸氧、保持通畅大便, 据病情给予平喘、补液、抗炎、纠正血液流动异常。
抗凝治疗组:其患者为大面积栓塞的但有溶栓禁忌证肺动脉栓塞者, 或者是非大面积栓塞但有稳定的血液动力学肺动脉栓塞患者。给予0.4 ml速碧琳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注射8~10 d, 抗凝结束后第3天口服华法林。溶栓加抗凝治疗组:其患者为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或大面积栓塞的肺动脉栓塞。使用20000 U/kg的剂量尿激酶治疗, 持续2 h静脉滴注,待溶栓治疗后给予0.4 ml速碧琳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注射8~10 d, 抗凝结束后第3天口服华法林。口服华法林第1天为2.5 mg/d, 每隔3 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剂量进行调整。当INR>2.0时, 不再使用低分子肝素, 但要口服5~6个月华法林抗凝。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经治疗后都得到满意疗效, 治疗好转后均出院, 住院时间14~27 d, 平均住院时间(19.5±4.3)d, 其中11例溶栓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明显,有稳定的生命体征; 未溶栓的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也得到很好效果, 生命体征较稳定。须做补充的是3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是本院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而明确诊断的病例。
3 讨论
肺动脉栓塞症是肺主动脉或肺动脉分支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栓子的堵塞而引发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以致肺动脉形成急性高压, 并出现种种危险。在美国每年出现肺动脉栓塞患者大约60万, 其中每年有6~18万人死亡, 死亡率排在肿瘤、心肌梗死之后的第三位。肺动脉栓塞症在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 所以只有大约30%的患者得到诊治。肺动脉栓塞属于比较常见临床疾病, 患者出现大面积的肺动脉栓塞时病情比较凶险, 有极高的病死率, 加上临床症状不明显, 极易被掩盖, 确诊较难, 因此临床上常常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如患者出现突发胸闷、晕厥、呼吸困难等情况容易误诊为胸膜炎、心力衰竭、肺炎、心血管疾病、肺炎等病, 所以如果患者出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但原因又不明的时候, 应对可疑患者及时做实验室检查:心电图、D-二聚体、血气分析等, 尽量做到不发生漏诊误诊情况, 提高急救治疗成功率。
肺栓塞患者形成常常由于大面积的软组织损伤, 患者术后或长期卧床压制了肢体活动, 以致血流速度减慢甚至停滞,而形成深静脉血栓。一旦确诊患者是肺栓塞, 应给予及时治疗, 本研究采取抗凝和溶栓治疗, 患者出现大面积的肺动脉栓塞时常采用溶栓治疗, 特别是伴有休克和低血压的患者[2]。而抗凝治疗法则可防止栓塞复发, 常用药物为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 患者用药过后, 症状缓解明显, 有效防止血栓生成和扩大。低分子肝素常用为持续性静脉滴注, 华法林为口服,并根据INR, 定时监测及时调整剂量。
总之, 急性的肺动脉栓塞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 医生对患者做诊治时要留意高危因素, 并熟悉其临床表现, 对可疑患者要行实验室综合检查分析诊断, 防止误诊漏诊。
[1] 巫少荣, 郭军, 李自成.急性肺动脉栓塞125例临床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2, 28(5):377-378.
[2] 赵玉华.急性肺栓塞19例诊治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1):46-47.
2014-06-23]
675000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