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击中内心的柔软

2014-11-11跃跃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4年9期
关键词:蜂窝煤模子记忆

时光隧道般的故事,形散神不散,像是串起历史珍珠的红线,让读者随着记忆穿越酸甜苦辣、追忆似水年华。

书 名:《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

出 版 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编 著:陈煜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65年,一个10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如大河奔腾,而百姓生活则如涓涓细流。

伴随着时代巨变带来的种种生活记忆,让每个人回顾时都恍若隔世,感慨岁月变迁、白驹过隙……

《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用民生往事,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5年历史,也打开了老百姓记忆和想象的闸门。

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小小粮票,几乎陪伴了所有中国人。到上世纪6 0年代物质匮乏,没有票证已寸步难行,1960年,蔬菜被正式划为“国家二类商品”,对居民实行凭票限量供应,凡是在京有正式户口的,每人每天供应鲜菜2两,但品种不限,萝卜、土豆、白菜等任择其一,以土豆居多。另外还发放有少量的“葱票”,持票可购买到少许葱、姜、蒜等,主要由“居委会”安排。葱、姜、蒜都要凭票供应,你能想象吗?

还有,1966年,国家有关部门曾出台规定:口红这类高级化妆品,不要在国内销售。1982年,有人提出要想办法发展小轿车,被反驳小轿车为资产阶级产物。官司打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批示:“轿车可以合资”。很难想象吧?然而,中国社会就是以这样一种不可逆转的姿态,在一个个生活片段中演绎着一段段传奇:任何艰辛和困难都挡不住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步伐。

《中国生活记忆》选取的,就是这些能够触动人们记忆深处的小角度、小事件。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折射出国家和社会的变迁。

以衣服为例。上世纪50年代,女特务王曼丽穿的是“列宁装”,年轻姑娘爱上工装裤,最流行的当属“布拉吉”(连衣裙);60年代全民青睐军用服装,“狂不狂,看米黄”;70年代“的确良”大出风头,穿喇叭裤的青年被警察追着当流氓抓;80年代比基尼、牛仔裤让人眼花缭乱;90年代“一步裙”;本世纪姑娘“肚兜”上街了……衣服记载着社会的宽容和进步。

衣如此,食、住、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物质生活进步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紧跟而上。

1980年,“感情破裂”作为法定离婚理由写入新的《婚姻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二部《婚姻法》,它将离婚自由的权力以法律形式明确肯定下来。从此,“感情不和”成了人们提出离婚时最常用的理由,而恩格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也成了被引用最多的“伟人语录”。

《中国生活记忆》的编著者,娴熟地选择以小见大的生活细节,折射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以小故事带出大历史举重若轻、简洁幽默的文风,引人入胜,将读者带入65年的时空隧道。

即使是记录生活的艰辛和苦难(比如上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作者也能聚墨于困难岁月中本真的人。比如,“做蜂窝煤的机器,是一个长1米左右的手提铁架子,下面焊着一个蜂窝煤模子,将煤炭装进模子,用脚将模子上面的盖子往下踏紧,然后一个成型的蜂窝煤就会从模子下掉出来落在地上。当一排排、一行行蜂窝煤站成一个方阵,一家人咧嘴笑了。此时,惟愿老天保佑,两三天别下雨,把蜂窝煤晾晒得干干的”。

这些生活的记录,击中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感怀潸然,体现了“时光总是把苦难渐渐酿出甘甜,总是越来越显示出记忆的价值。”(韩少功曾说)因为那些岁月、那些故事可能微不足道,但于很多人来说,却是生活的全部,刻骨铭心、魂牵梦绕。

“我们同渡沧海,看着时代不再。”记忆是一种情怀,生活还要继续。

猜你喜欢

蜂窝煤模子记忆
女儿节
运用作文模子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爆炒学院
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来自蜂窝煤的温暖记忆
民生·百态渐行渐远送煤工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完型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