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P再出发

2014-11-11张贝贝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4年9期
关键词:软件企业

文 本刊记者 张贝贝

E R P20余年一路走来,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秀”的出现,E R P似乎黯然失色,难道E R P真的被打入了“冷宫”?

E R P(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被美国GartnerGroup公司正式提出到现在,已有20多年。如追溯到其前身—M R P(企业制造资源计划),时间将会更早。而E R P的功能早已从初始的物料需求计划M R P、制造资源计划M R PⅡ逐步覆盖了整个制造业供需链的信息集成,除了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等。同时,随着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应用,以及互联网对计算模式、商业模式、技术模式的影响和变革,E R P的内涵与外延正在被重新书写。

于是“传统ERP将死,云端ERP将大行其道的言论”随处可见。的确,通过云的方式交付E R P,具备可随时使用、随时扩展、无需本地部署、降低成本等吸引用户的优势,然而由于ERP系统并非简单的应用软件,用户的任何选择和改变都需要一段时间去磨合,并且这对于专注“以产品为中心”提供本地化部署的的E R P厂商来说更是一个挑战。

于是,本刊在2012年8月推出了题为《ERP生死劫》的封面故事,重点围绕产品交付模式是否将被市场淘汰,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E R P会发生怎样的变迁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而时隔两年,在瞬息万变的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谈起E R P,业界的思考和热议的话题又是哪些呢?

一问:ERP发展了吗?

E R P走过二十多年,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所展现的不同特点正是企业在信息化道路上前进的足迹。从E R P前期算起,当2 0 世纪8 0 年代M R P向E R P 演进后,E R P已成为企业运营的引擎。随着企业信息化范畴的扩大,E R P进一步在20世纪90年代配合企业商务流程需求扩展成E R P I I,将更多应用如C R M、S C M、B P M等业务端的管理软件纳入其中。在进入21世纪后,E R P结合互联网、移动应用与云计算等技术,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广义代名词。

而在S A P 行业解决方案与价值工程部总经理彭俊松博士看来,如果单从E R P 这个概念正式提出算起,大致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E R P的登场。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企业普遍会把E R P作为骨干系统,这就意味着在骨干系统的周围还有一些分支系统,比如一些LOB(Line of Business业务条线)的产品,包括S C M、C R M、P L M等。在此阶段里,是一个以E R P为核心系统、诸多业务条线系统并存的时代。

第二个阶段是E R P厂商的“大一统”阶段。它表现在做E R P的IT厂商开始自己去开发L O B的软件产品,或者是通过收购这些业务产品来补充自己的E R P产品线。例如,大型厂商不断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完善自身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例如S A P公司在2003年推出了将E R P和L o B软件打包在一起的完整的商业套件;甲骨文公司近年来先后并购了Sie b el、Pe o ple s oft、A g ile、B E A等软件公司,并购金额累计达数百亿美元;I n f o r公司先后并购了S S A、Softbra nds等数十家软件公司,其中所涉及的领域包括BI(商业智能)和P L M(产品生命周期)等。从这些IT系统提供商的发展来看,E R P的含义变得更加宽泛,它不仅包含“企业资源计划”的IT系统,而且在向PLM、BI、SCM等领域延伸。

第三个阶段是相互并存的发展的阶段。云端的L O B 软件开始涌现,如引入瞩目的美国公司Salesforce,是一家通过云计算对外提供C R M服务的公司,国内类似的企业如八百客、X-T o o l s等都以S a a S方式提供软件服务。彭俊松博士认为,E R P的一些传统的核心功能,也在逐步向云端转移,如人力资源的功能,但就目前市场应用的主流来说,还不能判断整个的E R P核心都已经被这种模式替代,所以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o n-p r e m is e(企业预置方式)和o n-d e m a n d(按需随选的服务部署)共存。

而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曾在E R P领域有着十几年经验的深圳市铱云云计算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 E O冯颉认为,IT在企业变革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生产制造为王的阶段;二是电子商务崛起的阶段;三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社交商务化的全渠道阶段。他强调:“在以制造为王的背景下,大家谈企业信息化谈的都是企业内部管控的财务进销存系统。到1999年,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逐步接受E R P的思想,E R P在中国市场开始普及推广,其增长态势一直延续到现在,整个行业的变迁,我们是亲身经历过的。”

在电子商务崛起阶段,1999年阿里巴巴的成立是一个标志。过去几年中,做E R P的人是“瞧不起”做电子商务的人,那时E R P正在巅峰期。但电子商务之后的发展非常迅猛,超越了管理软件业的市场。电子商务阶段最大的变化在于,借助互联网将产品直达客户终端的销售模式。无论是B2C还是B2B,人们都会感觉到网络营销的竞争时代已经来临。这时IT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甚至成为很多新兴公司构建新商业模式的必备支撑工具,比如阿里巴巴、携程、京东等公司。

当移动互联网兴起,O2O 代表的全渠道营销迅速发展,此模式不是单一的线下渠道,也不是单一的在线销售的一个电商渠道,而是指终端用户。他可能是通过在线的方式,也可能是通过线下实体店去消费,亦或是通过移动端扫二维码的方式,这会使得渠道的流通有互动和反馈。近几年,冯颉身边有不少做E R P 的朋友都向他询问O 2 O 的问题,他们表示接触到一些客户对E R P没有兴奋点了,很多最终用户都在谈全渠道营销,而不仅仅是关注企业内部的线下经销存。

二问:ERP过时了吗?

通过以上对E R P不同阶段及其特点的梳理,不难看出,无论是从E P R厂商的市场参与角度,还是从企业应用IT发展的视角看,E R P的关注度并不低。但也有观点认为,现在大家都在谈云计算、谈大数据、谈移动,谁还会去提E R P呢?甚至有人认为“E R P已死”。对此,冯颉认为这种观点太激进了,其实回过头来分析E R P发展的三个阶段,就会发现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确实代表了新的IT方向,而传统的那种又笨重、又复杂、又昂贵,还需要投入大量学习和实施成本的传统软件需要做出改变。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与公用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叶秀林:“ERP在制造业的作用和地位在下降,但结合MES在数字工厂方面的应用会不断增多。”

在这个问题上,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与公用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叶秀林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从整体市场来看,E R P的重视程度在下降,我也认同传统E R P确实是逐渐走向衰退。更多用户愿意去谈互联网、电子商务,但E R P肯定会继续存在,不会消亡。”这一观点是否矛盾呢?对此,叶秀林做了详细的解释,他认为传统的E R P指的是一个公司内部的产、供、销,人力、财务、客户关系管理,包括生产线上的工厂管理等等,仅从制造业来看,未来E R P只是企业做信息化的一部分,并且这一部分也会不断缩小。特别是工业4.0时代的来临,数字工厂的理念会给制造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理念的核心是C P S(互相协作的,由计算机控制的物理系统)M2M(即机器对机器、人对机器和机器对人以及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M E S(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是一个软硬结合的发展思路,仅靠E R P无法包罗万象。单就制造业向数字工厂的发展趋势看,传统E R P的作用确实不大了。

然而,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李庆忠认为,未来的发展是智慧制造,因此,工厂的一件成品、半成品甚至原料都会打上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烙印,这些都需要新技术的支持。可回过头来结合企业发展,E R P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沉淀公司运营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为公司运营提供决策基础;规范管理和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打通公司内部业务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的互动、协同。“新技术正在将客户、工厂、供应商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要求企业在降低库存的基础上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解决这种矛盾体的重要途径就是强化E R P系统的深度应用,建立快速响应、快速决策机制,真正形成三位一体的互动。未来公司在E R P方面的规划是:实现集团范围办公协同,实现财务集中结算、资金集中管理,解决集团销售和集中采购,统一库存调度管理。”李庆忠说。

对此,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长周忠信认为,在新计算、新模式与新技术的影响下,E R P 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更显重要。E R P除了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引擎外,更是企业发挥管理价值的工具,同时当企业需要发展创新模式或应用时,E R P更是信息化的关键底盘,而所谓“E R P已死”是一个较为哗众取宠的说辞。事实上企业需要E R P正如同汽车需要引擎与底盘一样。E R P的未来发展之路,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从运营管理中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则可以支持企业发展创新应用。

彭俊松在这个观点上给出了明确答案:“我不认为E R P落伍了,只要有技术发展空间,E R P就会不断成长。”他认为,E R P自诞生以来,就在不断学习和吸收新技术。“早期的计算机只有字符界面,因此E R P用户只能使用键盘,谁说E R P就不能使用W i n d o w s界面和W e b界面?以前E R P只能使用P C 机操作,现在有了智能手机和P A D,谁说E R P就不能使用手机和P A D?以前的E R P的用户都局限给企业内部用户使用,现在有了互联网,谁说E R P就不能扩展到给最终消费用户直接在网上下单采购和预约服务?”。

事实上,移动技术扩展了E R P数据的输入输出手段,电子商务扩展了E R P中渠道管理的种类,内存计算和大数据改变了E R P 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式,云也为E R P提供了全新的部署模式。这些技术都为ERP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三问:ERP用好了吗?

SAP行业解决方案与价值工程部总经理彭俊松:“如果把传统ERP定格在某一个阶段上,比如支付型或者通用型ERP的话,ERP早就死了很多次了。”

既然E R P并未过时,那么从中国的市场来看,企业应用E R P的水平如何?谈起E R P,最终用户都关心或担心哪些问题呢?彭俊松博士认为,在中国市场上E R P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的高端需求跟国外相比已经相差无几,但是国内的E R P市场不仅还有巨大的空白市场等待进入,而且还有很多的升级需求。比如很多中小型企业先选购一些入门级的E R P软件开始“扫盲”和尝试,等到企业逐步做大以后,再考虑升级。另外,他补充道:“不谈E R P外围的S C M、C R M、H C M、P L M等应用,仅就最核心的E R P来看,参考我国在全球排名第二的经济总量,与国外E R P的市场规模相比,中国的E R P仍然处于一个普及阶段。”

谈到E R P应用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提到一句话“上E R P找死,不上E R P等死”,其实这句出自原联想集团前总裁柳传志。在1998年联想集团实施E R P项目时,国内鲜有企业实施E R P项目,没有什么项目经验,也没有什么实施人才,而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的企业普遍管理水平都很低。这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实施的问题,主要是从管理、体制和人的角度来讲中国企业上E R P所遭遇的“两难”局面。企业想做大做强,但没有满足企业应用E R P的一些条件,比如E R P要求企业的管理、业务流程都必须规范,但当时,中国的企业根本做不到。

近20年过去了,这句话就像是悬在最终用户头上的一把剑,时刻提醒其在上线E R P系统时要谨慎思考。据海南信兴电器有限公司信息总监兼人力总监张志强介绍,在部署E R P前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来说包括三点:

一是明确企业自身特点及准确需求。

各个企业的经营模式、文化背景、企业规模、所属行业、资金状况各不相同,因此要详细了解企业自身各方面的情况,从而确定自身的需求。另外,还要给企业定位,把企业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讲,在进行E R P选型时可以首先选择行业细分,选择专业性强的E R P产品。这类产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模块设计、流程设计及管理要求,都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再加上行业的实际导入经验,对遇到的问题能做到游刃有余。由于中小制造企业的信息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业务管理流程欠规范,选择行业性强的E R P产品有利于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而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庞大,业务繁多,产品多种多样,因此可直接选择成熟的、通用的、商业化软件,对行业要求不高。企业明确自己的位置,清晰地定义自己的需求和期望,这是进行系统选型的前提。

二是有充足的资金准备。

E R P软件的购买成本比较高,企业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准备,如果资金紧张,可考虑暂时放弃购买,等资金充足了再购买。再者,E R P系统除了上线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上线后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运行。有的企业觉得在上线时投入了一大笔资金后便可一劳永逸,等到发现上线后还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护系统,便认为不划算,不愿意继续投入,从而导致E R P实施不能顺利进行,甚至半途而废。

三是集成的企业环境。

这方面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却经常被很多企业忽略,导致问题连续不断的出现。企业要实现E R P系统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具有集成环境的基础上,如果区域划分过多,且分割而治,就必须进行整合。区域过于分散,直接实施E R P系统,就会增加企业管理的复杂度和难度。企业购买一个E R P软件,还需要得到软件提供商不断的支持,版本持续的更新。所以,企业还要考察软件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实施人员素质及其后续服务的能力。结合企业自身需求和资金状况,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软件。总之,满足企业的需求是评价一个E R P项目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准。所以张志强最大的担心是对企业需求调研不充分。

深圳市铱云云计算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冯颉:“我们与传统的ERP厂商并不直接竞争,更多的是一种补充或对接的关系。”

这种担心李庆忠也有,他认为让懂管理、了解业务的信息化人员去做内部需求调研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整理出真正的需求。而详细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才能真正确定自身的需求,包括管理水平、员工业务水平、信息化团队力量、经验,资金状况等等。

“比如,我们的信息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业务流程也欠规范,我们在做产品造型时会侧重选择专业性强,适应性强、成熟稳定的产品。此外,对产品具体功能的一些要求,比如功能完善、可以支持财务业务办公管理一体化,支持报表定义等。”李庆忠说道。

ERP新征程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商业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如果一个软件一直用下去几乎无法支撑这种多变的用户需求,也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因此对于E R P厂商来说,也要做转变。“鼎捷在过去的40年中,通过最佳实践累积了很多的客户领域知识,并清楚地知道如何把它转化成应用知识、系统知识提供给用户,但如果守着这个优势不做改变就会没有竞争力”。周忠信这样说道。而从研发角度思考,他透露,鼎捷未来会基于企业E R P开发操作系统,即E O S。为什么要研发一套关于E R P的操作系统呢?从一个单一的软件产品走向操作系统,这种变化是基于什么考量呢?

周忠信认为,大部分的企业使用了E R P,特别是成功上线之后,企业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因为各个部门都发现了信息化给业务带来的价值。于是当需求泛滥的时候,挑战就开始了。原因很简单,这些需求有的能在E R P内部实现,有的不能,有的是标准化的,有的却是个性化的,这样一来所有工作都要从头抓起。

为了说明这种特点,周忠信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些公司拥有很多销售代表或是业务员,他们整天都在外面跑业务,那能不能让客户的数据直接通过移动的方式进入到公司的E R P里面呢?以前可能没有这样的需求,现在移动办公催生了这样的市场。而由这个需求演变出更多的改变和定制化需求,这时候一个企业E R P的操作系统(E O S)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从头到尾重新写一个软件,耗费的时间会很长,如果基于这个操作系统,在应用版本上做变动,然后由企业自己维护,那么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带来的性价比会很高。

从对制造业的观察看,叶秀林认为当前很多人对互联网产生了误读,认为所有企业都应该做互联网转型,但如果没有一家企业做实业的话,京东、天猫这些互联网电商平台的货源由何而来呢?所以大家现在把互联网神话,“其实从互联网给制造业带来的转变看只有两点,一是商业模式的改变。现在B2C的模式已经‘落伍’了,企业生产完手机或者汽车直接推动给用户的模式已经不够有吸引力了,C2B的模式早已出现,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来生产产品,是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比如‘尚品宅配’是根据用户的家装条件做产品。”

二是技术上的改变,尤其W i F i和物联网的普及,给制造业的实践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未来你要定制一件衣服,你可以选好花色,然后把你的尺寸告诉工厂,工厂把你的订单转到E R P里面排计划,直接把你的订单发送到车间的机器上,这期间都不需人来做生产计划、排产订单,所有数据直接发送到机器上,机器自动地做安排,这就是数字工厂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如果没有物联网、W i F i、传感设备等是无法实现的。

“ 所 以 你 的E R P 也 必 须跟着变,而我们的做法就是‘E R P+M E S’的架构,特别是针对集团化企业提供服务,在顶层,整个集团管控、集团财务、内部交易,再加上与上下游客户结合的系统产业链,我们继续使用E R P软件N C来做部署,整个工厂的管理我们叫数字工厂,不再用E R P来负担,全部用M E S 覆 盖。M E S 和E R P 都 是 基 于我们的U A P平台做开发,也就是说未来我们通过这两个系统应用做制造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而非单纯的ERP部署。”叶秀林说道。

但对于S A P来说,在E R P方面的挑战和变化是与本地客户的协同创新。彭俊松认为,目前中国市场也在不断孕育出一些独有的本地化需求,激发S A P必须与客户进行联合创新,进行本地化改造。“这种新的销售过程对于S A P来讲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客户坐在一起制定方案和探讨所能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我们不但但是要给他一个方案,同时还要帮助客户论证出应用这个方案所能带来的效果和价值。”

据介绍,目前S A P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推出了面向中国的加工贸易应用(SA P Glo b a l Tr a d e Services, processing trade in C h i n a),旨在帮助企业集中处理面向中国的加工贸易活动。加工贸易在中国是众多制造企业典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工贸易企业对于特定物料需要通过专人、专业流程、专门时间来处理,即便如此,依然要面对同一物料报税与非保税混用等难题和合规风险。

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长周忠信:“ERP除了是企业运营的引擎外,更是企业发挥管理价值的工具。”

S A P 首次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本地化加工贸易解决方案,正是通过E R P系统中不同编码或不同流程的处理方式,直接提取工作订单和物料信息,真正帮助企业最大化节省时间、降低费用、提高效率,实现申请保税的初衷。

近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周年“大师课堂”上谈道:“中国引入E R P,我个人感觉是失败的。大家只是把E R P的形式引进来,但怎么去改变自己的企业,这个没有做到。我形象地说,这就好比是油水分离,E R P是油,原来那套企业管理是水。现在到互联网时代也是一样,本质上先要解决企业内部的观念问题,观念改变了,战略才能改变。”

没有人把新酒装到旧皮袋去。张瑞敏认为,现在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是新酒,如果组织结构、观念还是旧的装酒皮袋,那企业引进什么多半会是失败的。

还记得Salesforce前任首席战略官和首席营销官Tie n Tz u o曾在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甚至直接亮出了“E R P已走到尽头”的观点。但时至今日,无论是E R P厂商还是E R P用户都仍然保持着对E R P的热情,这种热情正在转换成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的探讨,对于企业来说,这个话题很老,但不陈旧,仍然有亮点,而无论是E R P的内涵外延乃至存在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最终都会以促成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为目标。

由此来看,E R P将站在一个新起点上继续远航。

猜你喜欢

软件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禅宗软件
工业软件 自主创新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软件对对碰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