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治疗67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11-10常军徐小智过艾易江琴江员金
常军 徐小智 过艾 易江琴 江员金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治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67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37例和后凸成形术组(PKP组)30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病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差异。结果:术后第7天及3、6个月,两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P<0.05);PKP组椎体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且PKP组椎体高度显著高于PVP组,Cobb角显著小于PVP组(P<0.05)。术后6个月,PKP组VAS评分显著小于PVP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疼痛,纠正后凸畸形,但后凸成形术更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纠正。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脊柱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质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质死亡率极高,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尽管通过激素等保守治疗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摆脱由此引起的疼痛甚至继续遭受骨质的困扰[2]。经皮椎体成形术由Galibert等人于1984年首创用于治疗颈椎血管瘤,后被广泛运用于骨质疏松或椎体转移性肿瘤所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质,能有效缓解疼痛、增加病变椎体的强度[3]。后来又有人将这一技术改进发明了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发现其具有更好的椎体复位和矫正后凸畸形的作用[4-5]。本次研究对两者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0月本院就诊的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经全身核素扫描确诊为椎体压缩性骨质且呈活动性病变。排除有脊髓和神经受损症状的患者,排除成骨性转移瘤患者,共纳入67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37例和后凸成形术组(PKP组)30例。PVP组男15例,女22例;平均年龄(68.32±9.21)岁;平均病程(4.69±2.13)个月;中央压缩骨折12例,前缘压缩骨折25例。PKP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72±9.13)岁;平均病程(4.79±2.08)个月;中央压缩骨折10例,前缘压缩骨折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骨折类型等一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俯卧位,硬膜外麻醉,经单侧椎弓根注射水泥。PVP组患者在穿刺成功后,在透视状态下通过穿刺针管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PKP组患者则在穿刺成功后先建立通道并置入SKY椎体扩张器,在侧位C型臂X线机密切监视下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
1.3 观察指标 (1)术前及术后第7天、第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2)术前及术后第1、3、6个月,行胸腰椎或腰椎标准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角(Cobb角)。椎体高度为压缩椎体中央和前缘椎体上下缘距离。Cobb角:病椎的上一个椎体的上终板到病椎下一个椎体的下终板的Cobb角。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的比较 术后第7天及3、6个月,两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术后6个月,PKP组VAS评分显著低于PVP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椎体高度的比较 术后第7天及3、6个月,PKP组椎体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上升,且显著高于PVP组(P<0.05);PVP组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改变,见表2。
2.3 两组Cobb角的比较 术后第7天及3、6个月,两组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且显著小于PVP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使得骨质变薄,骨强度减低、脆性增加为特征,骨折风险升高的全身性代谢障碍疾病[6]。OP发生后,骨折最常发生部位就是脊柱,其次为髋部和桡尺骨远端。OP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激素类药物、遗传、种族等,其中年龄是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高,机体性激素和钙调节激素分泌减少,户外运动量减少和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减弱等原因,均会导致骨质丢失严重。因此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好发于老年人,而且常常为脊柱压缩性骨折。当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发生后,局部的疼痛性刺激、脊柱功能减弱及引发的泌尿、呼吸、消化系统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卧床休息,复位锻炼,服用减少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及一些骨代谢类的药物,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起效缓慢通常疗效也较差[7-8]。
对于Cobb角大于20°或压缩大于椎体高度40%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上通常建议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学的发展和骨折内固定技术的改善,开放性内固定术在脊柱骨折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具有很好的疗效,但由于开放性术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固定螺钉易脱落等缺点,限制了其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经椎弓穿刺后注入骨水泥、骨组织或生物材料,能有效增强椎体强度和椎体序列的稳定性,缓解患者的腰背酸痛,并一定程度上增加椎体高度,但存在发生骨水泥渗漏和对后凸畸形、椎体高度纠正能力弱的缺点[9]。在PVP基础上发展起来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有效的降低了骨水泥的渗漏率,对后凸畸形、椎体高度也具有很好的纠正作用[10-15]。endprint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PVP术后与PKP术后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但PKP更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纠正。
参考文献
[1]王秋根,陆晴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78-682.
[2]白成瑞,唐海.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10):754-757.
[3]杨林,赵新建,廖绪强,等.应用骨扩张系统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6):2392-2394.
[4]王卫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微创外科的应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5]王建平,蔡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转移瘤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探讨[J].华中医学杂志,2008,32(5):309-310.
[6]陈德才,卢春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J].现代临床医学,2005,31(2):129-133.
[7]杨惠林.椎体成形术[M].第1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2.
[8]籍剑飞,裴斐,金辉,等.椎间盘镜辅助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2):1242-1244.
[9]谢清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2):176-177.
[10]林春阳,遇呈祥,陈亮,等.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3):303-306.
[11]张瑞彬.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2014,4(2):204-206.
[12]胡明鉴,马红兵,石化洋,等.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9):1092-1096.
[13]杜曼·吐鲁木汗,祖帕尔·苏来曼,塔扎别克.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3):2089-2094.
[14] Folman Y,Shabat S. A comparison of two new technologies for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confidence vertebroplasty vs. sky kyphoplasty[J].Isr Med Assoc J,2011,13(7):394-397.
[15]林春阳,遇呈祥,陈亮,等.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3):303-306.
(收稿日期:2014-05-13) (本文编辑:蔡元元)endprint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PVP术后与PKP术后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但PKP更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纠正。
参考文献
[1]王秋根,陆晴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78-682.
[2]白成瑞,唐海.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10):754-757.
[3]杨林,赵新建,廖绪强,等.应用骨扩张系统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6):2392-2394.
[4]王卫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微创外科的应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5]王建平,蔡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转移瘤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探讨[J].华中医学杂志,2008,32(5):309-310.
[6]陈德才,卢春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J].现代临床医学,2005,31(2):129-133.
[7]杨惠林.椎体成形术[M].第1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2.
[8]籍剑飞,裴斐,金辉,等.椎间盘镜辅助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2):1242-1244.
[9]谢清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2):176-177.
[10]林春阳,遇呈祥,陈亮,等.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3):303-306.
[11]张瑞彬.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2014,4(2):204-206.
[12]胡明鉴,马红兵,石化洋,等.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9):1092-1096.
[13]杜曼·吐鲁木汗,祖帕尔·苏来曼,塔扎别克.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3):2089-2094.
[14] Folman Y,Shabat S. A comparison of two new technologies for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confidence vertebroplasty vs. sky kyphoplasty[J].Isr Med Assoc J,2011,13(7):394-397.
[15]林春阳,遇呈祥,陈亮,等.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3):303-306.
(收稿日期:2014-05-13) (本文编辑:蔡元元)endprint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PVP术后与PKP术后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但PKP更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纠正。
参考文献
[1]王秋根,陆晴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78-682.
[2]白成瑞,唐海.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10):754-757.
[3]杨林,赵新建,廖绪强,等.应用骨扩张系统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6):2392-2394.
[4]王卫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微创外科的应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5]王建平,蔡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转移瘤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探讨[J].华中医学杂志,2008,32(5):309-310.
[6]陈德才,卢春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J].现代临床医学,2005,31(2):129-133.
[7]杨惠林.椎体成形术[M].第1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2.
[8]籍剑飞,裴斐,金辉,等.椎间盘镜辅助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2):1242-1244.
[9]谢清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2):176-177.
[10]林春阳,遇呈祥,陈亮,等.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3):303-306.
[11]张瑞彬.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2014,4(2):204-206.
[12]胡明鉴,马红兵,石化洋,等.手法复位结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9):1092-1096.
[13]杜曼·吐鲁木汗,祖帕尔·苏来曼,塔扎别克.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3):2089-2094.
[14] Folman Y,Shabat S. A comparison of two new technologies for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confidence vertebroplasty vs. sky kyphoplasty[J].Isr Med Assoc J,2011,13(7):394-397.
[15]林春阳,遇呈祥,陈亮,等.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3):303-306.
(收稿日期:2014-05-13) (本文编辑:蔡元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