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观察

2016-08-05黄宏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脊柱骨折

黄宏伟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且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 各10例。常规组采取体位调整伤口加压包扎, 实验组采取经皮蛛网膜下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15.8±2.5)d]、脑脊液漏消失时间[(3.2±1.1)d]短于常规组[(25.2± 4.5)d、(19.1±3.8)d], 脑脊液漏处理成功率(100.0%)高于常规组(60.0%), 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常规组(40.0%),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给予经皮蛛网膜下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的疗效十分显著, 可促进切口的早日愈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脊液漏;硬脊膜损伤;脊柱骨折;脑脊液引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57

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主要是由于高能量外力导致的一类临床疾病, 主要骨折类型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并可使得患者马尾神经、脊髓等部位受损[1]。其中硬脊膜破裂可能使得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情况, 若不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将引发假性硬脊膜囊肿, 更有甚者出现化脓性脑膜炎, 使得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本次研究选取20例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且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 并采取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治疗, 探究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0例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且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 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了疾病治疗原理及治疗方法, 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均自愿纳入本次实验研究。致病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跌伤、交通事故伤;手术部位包括胸椎、颈椎、腰骶椎等。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 各10例。常规组:男7例, 女3例,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42.3±7.8)岁;实验组:男 6例, 女 4例, 年龄21~63岁, 平均年龄(41.9±7.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常规组 术后连续引流3 d, 并在术后3 d将引流管拔除, 将切口敷料进行更换, 颈椎手术患者选择端坐位, 对伤口使用盐袋或沙袋加压包扎;胸腰椎手术患者选用俯卧位或头低脚高位, 给予腹带或者伤口胸带加压包扎, 并采用盐袋进行局部压迫。同时严密观察患者脑脊液每日的漏出量, 并更换敷料1~3次/d;若患者脑脊液漏症状反复, 且持续时间>7 d仍未见漏出量减少的患者可依据其具体情况给予CT、核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 并考虑是否需要给予其他治疗方案。

1. 2. 2 实验组 手术完成后给予常规引流3 d的引流液内出现脑脊液, 部分患者的脑脊液从切口处渗溢, 可给予腰部经皮蛛网膜下腔引流, 将麻醉导管细管于腰部置入蛛网膜下腔内部5 cm处, 并分别在L2~3、L3~4、L4~5椎间部位置管。经过三通管与引流袋将体外导管进行封闭连接, 脑脊液引流量应在100~200 ml/d, 同时可适当改变引流袋高度, 控制患者脑脊液流速与引流量在合理范围内, 等到切口脑脊液漏情况停止后的5 d可将导管拔除。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脑脊液漏消失时间、脑脊液漏处理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脑脊液漏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 脑脊液漏处理成功率高于常规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主要是在暴力作用下引发的一类临床疾病, 主要骨折类型为粉碎性骨折, 并使得受损椎体裂开后挤压进入椎管, 容易使得硬脊膜被撕裂或刺破, 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将破损的硬膜逐层进行缝合, 可有效防止术后脑脊液漏的出现。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即使手术切口缝合严密, 术后仍然会存在脑脊液漏现象, 为此, 对该类疾病患者术后对伤口加强处理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目前, 临床上较为普遍的处理方式为术后3 d将引流管拔除, 及时对患者体位进行调节, 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 及时更换切口敷料等, 虽然该处理方式相对简单, 但是仍存在个别患者由于体位较特殊而使得手术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杨磊落等[2]研究显示, 对腰椎管狭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后因为突发心脏病而使得不能采取正确的手术体位, 经过术后常规处理后4周切口才逐渐愈合。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经皮蛛网膜下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15.8±2.5)d、脑脊液漏消失时间(3.2±1.1)d短于常规组的(25.2±4.5)、(19.1±3.8)d, 脑脊液漏处理成功率(100.0%)高于常规组(60.0%), 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常规组(40.0%),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原理:术后对手术切口逐层进行严密的缝合并在经皮蛛网膜下置管, 可使得患者术区的渗液与脑脊液能够自引流管排出体外, 并不会对切口愈合造成影响;严密缝合手术切口可以有效防止液体发生渗漏现象, 利于促进手术切口的早日愈合;同时在拔管后进行全层深层缝合, 可使得脑脊液停止外溢等[3]。

综上所述, 对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给予经皮蛛网膜下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的疗效十分显著, 可促进切口的早日愈合, 值得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 胡安文, 李锋, 蒲丹, 等 .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比较 .中华创伤杂志, 2015, 31(1):26-30.

[2] 杨磊落, 李青.胸腰段骨折前外侧入路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治疗.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3, 38(1):79-80.

[3] 王清, 王松, 王高举, 等.保留椎体后壁的前路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华创伤杂志, 2011, 27(5):413-417.

[收稿日期:2016-02-15]

猜你喜欢

脊柱骨折
后路伤椎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术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内固定术的应用
脊柱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
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及效果初步研究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报道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螺旋CT三维成像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X线与CT在脊柱骨折的诊断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