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战后英属各殖民地分离倾向探因

2014-11-10王建贺占勤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殖民地

王建+贺占勤

[摘 要]《大西洋宪章》的签订,各殖民地人民的战争历闻,英国的战时政策和德、意的政治宣传等等因素,促使英属各殖民地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离心倾向。此后,战争重创后的英帝国再无力维持其帝国地位,以终结帝国的命运告终。

[关键词]英帝国;殖民地;分离倾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的终结除却英国本身等诸多因素外,英属各殖民地的主动离心不可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今天笔者探讨的不是英帝国如何瓦解,而是英属各殖民地为何离心于英帝国。研究这一问题,对今天仍奉行霸权主义的大国来说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殖民地产生离心倾向呢?

第一,《大西洋宪章》的签订。二战期间,英美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考虑,需要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特别是殖民地、附属国人民进一步行动起来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赢得二战胜利。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签署联合声明即《大西洋宪章》,其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和其它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遭剥夺者,两国将努力设法予以恢复。(1)当丘吉尔签署这份声明时,他在无奈的同时或许还存有一丝侥幸心理,毕竟这种许诺的事英国不止干过一次。一战时为了获得帝国各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协助,英国曾许下许多空头诺言,曾引起各自治领和殖民地的持久骚动,虽然战后没有兑现这些诺言,但是英国的帝国地位还是保留了下来。然而,《大西洋宪章》有关民族自决原则在英帝国内部产生共鸣,“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的一经提出,它就回避不了殖民地与宗主国关系的问题,殖民地以民族自决为口号,一定会走上与帝国分离的道路。《大西洋宪章》的发表让他们看到了自由的曙光。为了这个希望,他们愿意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同时,他们的心理也烙上了民主、自由、自治和独立的思想。比如,1940年4月北罗得西亚铜矿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居住条件和矿区卫生。1940年坦噶尼喀非洲人协会举行第二次代表会议,要求在政府中有发言权,让非洲人代表自己的国家说话。1942年4月3日苏丹毕业生代表大会向英国总督递交备忘录,要求战后迅即获得自治权。1942年4月6日西非学生联合会向英国殖民大臣递交备忘录,要求立即给予英属西非殖民地和保护国内部自治,切实保证战后5年内准许他们完全自治。1942年9月黄金海岸工人进行持续不断的罢工斗争,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同意工人组织工会。肯尼亚的非洲联盟也在和平演变未能改变英国殖民统治对他们的继续压榨和剥削后,开始使用武力反抗。

第二,战争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大批殖民地人民走出国门,走上战场,开拓了眼界,改变了思想,提高了民族的自尊、自信,他们意识到了一个民族统治另一个民族的非正义性,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战争为英帝国培养了更多的掘墓人。在非洲,大批黑人应征入伍走上战场与白人士兵并肩作战,击败白人敌军,他们的文化素质、军事技能和英语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打破了以前对白人的神秘感和神圣感,认识到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论其肤色如何。南非的著名黑人领袖西托莱说,黑人士兵发现“枪弹打在白人身上和打在黑人身上效果是一样的。……非洲人再也不会把白人看作神了。”(2)这些士兵复员后便成了唤醒民族意识的生力军。黄金海岸暴乱调查报告中特别提到,“这些非洲人由于与其他民族,包括欧洲人的接触,而产生了政治和民族意识。基于复员前所得到的特别许诺或作为战争英雄对美好时光的普遍期望,他们对返乡后的处境感到失望。这个事实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所有反政府运动的焦点。”(3)

事实确实如此,战争使非洲人发现自己正遭受着英国的奴役和压迫,起来反抗是他们的自然本能,自治或独立就是自然而然的要求了。坦桑尼亚全领地代表会议的决议是第一次真正表达了坦桑尼亚的民族觉悟。1940年坦桑尼亚在达累斯萨拉姆举行第二次全领地代表会议,会议要求英国政府应当考虑成立省委员会和升省际委员会的可能性,要求在政府中有发言权,应当让非洲人有机会代表自己的国家说话。(4)随后,坦桑尼亚发动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实现非洲人治理非洲。1944年5月各个土著联合会组织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要求在立法委员会中要有非洲人本民族的直接代表,在欧洲人占支配地位的城镇里要取消种族歧视的惯例,要有经费充裕的教育规划。1944年8月26日阿奇克韦在“尼日利亚青年运动”的基础上,成立了“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国民大会”,提出了在英联邦内实行民族独立的纲领。这些为战后尼日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5年一名尼日利亚志愿兵西奥·阿约拉在印度写给当时谨慎处事的赫伯特·麦考莱的信中说:“我们所有在海外服役的士兵即将带着新思想返回家园……我们已得知我们是在为什么而战……是为‘自由而战。除了自由,别无他求……。”(5)显而易见,非洲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开始用行动表明非洲人在国家事务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了。

第三,英军在亚洲的败退,一方面使英帝国的凝聚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促使殖民地独立运动再次高涨。英国在亚洲的败退,不但失去了东南亚的殖民地,而且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治领和殖民地的信赖,他们不再视英国为他们可靠的、强大的保护者。日军在很短时间内连夺香港、马来亚,击沉英国皇家海军的著名战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打破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接着,日军横扫东南亚的其他西方国家殖民地,又向西攻下了英属缅甸,将战火烧到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大本营印度的边境。这一不利战局的出现造成两种直接后果:一是澳大利亚不顾英国的劝阻从中东撤回其主力部队,以保卫本土安全;二是印度反英运动有了新发展。二战开始后,澳大利亚即宣布站在英国一方并投入战斗,不过热情比一战时稍减。因为一战所显示的现代战争的巨大破坏和杀伤力仍使澳洲人心有余悸,且日本的侵略野心增加了澳洲本身的国防压力。但是,澳洲远征军于1940年仍然在埃及和中东地区与英军和其他英帝国军队并肩作战,参加一系列重大的战役并屡建奇功。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澳英分歧加剧,丘吉尔坚持认为澳军应留在中东作战,抗击德意军队的进攻,保卫帝国利益。但澳洲新任总理柯廷执意从中东撤回澳军全部力量。丘吉尔闻知十分失望,试图将其中的澳洲师投入缅甸战场遭柯廷拒绝。帝国军队在战时不服英国调遣,这在英帝国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

法国沦陷后,国大党认为英国急需印度的支助,这是逼英国承诺战后实现自治或独立的最佳时机。但令国大党意想不到的是,具有深厚英帝国情结的丘吉尔坚决地拒绝了。1942年8月甘地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示印度的态度。英印当局残酷镇压,英印统治者与印度民族主义者及印度人民的关系趋向紧张。英印军队中的印度官兵军心动摇,许多人不愿为屠杀自己同胞的英国人卖命。很多官兵投到了鲍斯的印度国民军麾下,反过来帮助日本人打英国人。印度国民军与侵缅日军一起发动英帕尔战役,企图打开印度的东大门。好在英印军队在英帕尔战役中取胜,接着东南亚战局发生变化,盟军转入反攻,印度危机结束,但所造成的影响在战后却更明显地展示出来了。

英军在亚洲的失利,让缅甸感受到了英国的虚弱,加之印度反英斗争的激励。1945年5月自由同盟发表文告,强调缅甸应该建立主权独立的国家。英国认为,缅甸还不具备独立的条件为由予以拒绝。6月英国政府发表白皮书,恢复缅甸的总督及其机构的权力,缅甸人民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在“大英帝国范围内”取得自治的愿望被扼杀。(6)

在中东,伊朗统治者历来奉行“第三国主义”,即引进一个除英国之外的大国来平衡英国的势力,并以此为要挟,谋取伊朗在外交上的有利地位,维护伊朗的权益,德国是最佳的选择。二战初期,英国的节节失利让伊朗国王认为,伊朗的中立政策对伊朗是最有利的。1941年英国照会警告伊朗必须驱逐全部德国人。伊朗复照会认为,驱逐德国人违反了伊朗所奉行的中立政策而拒绝,同时向德国寻求解决对策。起初德国要伊朗拒绝英国的要求,以等待德国救援。后德国又表示可以驱逐部分德国人为由,尽量拖延时间。(7)伊朗采取了拖延政策,但最终还是转向了法西斯的一方。

第四,战时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使得殖民地离心倾向加剧。面对殖民地提出的各项要求或发生的动乱,英国政府或做出让步或实行镇压,但其后果都是动摇了各殖民地的向心力。由于战争缘故,英国要依赖各殖民地的各种援助,最依赖的莫过于殖民地的资源,为了能使殖民地更多的为英国提供物质和各种资源的供应,暂时放松了对各殖民地的控制,殖民地的工业和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更加剧了各殖民地的离心倾向。南非的黑人工人作为庞大的后备军流往城市,聚集在兰德、德班和开普的贫民窟。这种情形使白人和非欧洲人的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有缩小的倾向。潜艇战造成运输上的困难,促成了南非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产品的增产。政府成立“工业发展公司”,由国家大量投资。此公司以其建议和投资推动最有用的工业发展。战时被迫暂停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限制非洲人的法律,非欧洲人看到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南非政府在国际上为反对希特勒的种族主义而战,而且解放了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非洲国家,另一方面它又拒绝把最根本的权利给予他本国的大多数人民。津巴布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西索尔说:“战争期间非洲人开始与世界各国人民有了实际的来往,在生死搏斗中,他们互相认识。非洲人终于看到那些自诩文明礼貌,爱好和平的白人原来是怎样残杀别国人民的……这些都使非洲人在心理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8)不少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把印度作为自己仿效的榜样,他们开始走上为本民族解放而斗争的道路。1941年非洲留学生在美国和加拿大组成的学生会,强烈要求“英帝国主义的决策集团和他的盟友考虑民主事业,给非洲殖民地人民以内部自治”。1942年4月西非联合学生会向英国殖民大臣呼吁:“为了自由、正义和真正的民主,……立即给予英属西非殖民地和保护国以内部自治,并切实保证在战后5年内准予完全自治。”(9)

鉴于对非洲的经济等方面的依赖,面临非洲人的自治要求,英国赋予这些地区更多的自治。如批准北罗得西亚建立地区议会;同意在黄金海岸颁布一部新宪法,允许当地非洲人在立法议会中占有多数;在历来由白人垄断的肯尼亚立法会议中也接纳了第一位非洲议员。在世界其他地区,英国于1943年准许锡兰成立内部自治政府并制定宪法;马耳他也获得了建立自治政府的允诺;牙买加则于1944年获准实行普选制,以选举众议院;此外,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也制定了新宪法。

但是,英属中东的殖民地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就没有非洲这样的好运了。二战期间,中东的几个殖民地动荡不安,伊拉克总理企图与德国人举行谈判,暗中勾结。1941年5月他发动暴动,袭击英国驻军,曾一度得势。这场暴动不久被镇压,这位总理被放逐海外。伊朗部分地区遭苏联军队侵入,英国与苏联交涉,以维护对该国的石油资源的控制。同时,英国对伊朗国王的忠诚表示怀疑,将之废黜。巴勒斯坦则在战前和战时都令英国头疼,其问题的根源是当时的阿拉伯人与移入的犹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英国在一战后准许一定数量的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到1930年时已经移居的犹太人大幅增加,引起巴勒斯坦人的不满,经常发生暴力冲突。为此,1939年英国打算在加利利一带划出一块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但因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都不满而作罢。于是,英国开始严格控制犹太人入境,每年接待移居犹太人不超过1万,并计划将此权力逐步交给阿拉伯人。这些做法激起犹太人的强烈反对,犹太武装人员不仅以武力保护犹太居民,还以此与阿拉伯人对抗,甚至还多次袭击英国人。

第五,德、意伪装同情和支持态度的政治宣传,动摇了英国各殖民地维护帝国利益的决心。德意博得英属各殖民地信任的手段有的是利用殖民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对其独立要求表示同情和支持,如在埃及;有的是利用民族矛盾和国内派别势力的矛盾,支持反英一方,如在伊拉克;有的是利用三种矛盾进行破坏活动,如在南非联邦;而在伊朗则是利用了伊朗的特殊政策。所幸的是,德、意的伎俩最终没有实现。

埃及因《英埃同盟条约》于1936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引起埃及人民的仇恨。德意利用这点对埃及进行政治宣传,对埃及人民的独立要求抱以同情,声称它们与埃及和阿拉伯人民在反英这一点上有共同利益。墨索里尼认为埃及是英帝国的关键地区,失去埃及,它也就散架了。(10)德、意积极谋划夺取埃及。二战爆发时,埃及采取与德、意断交但不宣战。首相马赫尔申明:只有在意军进军或轰炸埃及时,埃及才会对意宣战。埃及的立场反映了许多埃及人的想法,他们认为不应该为防止可能的外国占领去斗争,以便保持现存的占领,更甚者不少埃及人相信德国占领埃及,将会带来他们期待已久的独立。

二战前,英国在伊拉克的殖民统治,使伊国内分成民族主义和王室部分官员两派。民族主义者要求取得真正的独立,而王室和部分官员则依靠英国的支持维持其统治,这种情况正好被德国利用。德国人伪装为阿拉伯人的朋友,积极在民族主义者中挑拨离间。二战爆发后,伊拉克政府对德立场出现了分歧,亲英派主张对德宣战,但在民族主义力量的反对下,一部分官员反对。最后双方妥协的结果是与德国断交而不宣战。但与德国断交也引起多数公众的不满。民族主义者认为伊不应该倒向英国,而应采取中立立场,进而利用英国的窘境迫使英国承认伊的完全独立。有些民族主义者甚至认为应采取亲德立场,在德国帮助下实现独立。

二战前,德、意在南非联邦利用民族和社会矛盾以及社会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进行破坏活动。他们企图把特兰士瓦共和国和奥伦治共和国变成他们在非洲大陆的据点。1939年南非联邦内组成亲德、意的“第五纵队”,其中最大的组织是前奥伦治共和国行政首脑范·伦斯堡领导的“牛车哨”,它主张同英国分离并成立法西斯种族主义国家。在英国接连失利的情况下,1940年7月国民党人认为继续同德国作战是没有指望的,要求政府立即退出战争。接着,德兰士瓦“牛车哨”的领导机关组织了突击队。南非联邦政府给国内法西斯力量毫无限制的活动自由,却千方百计地限制和迫害进步党派和团体。

二战爆发后,伊朗立即宣告其中立立场,究其原因是:1、英国多年依赖的殖民统治,引起伊朗人民的强烈不满;2、德国的政治思想的蛊惑宣传和渗透,获得伊朗人民尤其是统治者的好感;3、伊朗统治者历来奉行“第三国主义”,即引进一个大国来平衡英国和苏联的势力,谋取伊朗在外交上的有利地位,维护其权益,当时德国是最佳的选择。二战初期,英国的节节失利让伊朗国王认为中立政策最符合伊朗利益。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趁机加紧巩固中东后方,平定伊拉克事件后,把目标瞄向伊朗。1941年伊朗拒绝了英国驱逐在伊德国人要求,后来又以可以驱逐部分德国人为由,尽量拖延时间。(11)8月23日伊朗宣布驱逐第一批德国人,但伊朗的拖延政策也让英国人感到极为头疼,极大地削弱了在该地区孤立德国人政策的效果。

经过战争的洗礼,各殖民地人民再也不是以前那种落后,无知,愚昧和逆来顺受,他们有了广阔的视野,有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有了民族主权和民族自决的意识,更有了为实现自己民族独立的目标而继续流血牺牲的信念和行动。总之,战争终结了英帝国,成就了英属各殖民地。

注释:

(1)《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337-338页。

(2)Ndabaningi Sithole, African National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20.

(3)G. E. Metcalft, Great Britain and Ghana: documents of Ghana history, Ghana University Press, 1964, p.682.

(4)1940年5月11-16日决议,见姆齐·苏迪和穆恩·谭博给总督的信,1940年8月3日,坦桑尼亚国家档案28944/1。

(5)1945年9月17日来自(印度西部)浦那的信,见“麦考莱书信”(伊巴丹)第88卷第1件。

(6)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近现代)(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3-204页。

(7)《德国外交文件集》(1918-1945)(D集)(第5卷),伦敦,1953年版,第337页。

(8)[津]恩达班宁吉·西托莱:《非洲民族主义》,伦敦,1959年版,第19页。

(9)[匈]西克·安德烈:《黑非洲史》(第3卷)(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41页。

(10)《德国外交文件集》(1918-1945)(D集)(第13卷),伦敦,1953年版,第9页。

(11)《德国外交文件集》(1918-1945)(D集)(第5卷),伦敦,1953年版,第337页。

作者简介:王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西欧中古史。贺占勤,河南驻马店确山第一高级中学老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

猜你喜欢

殖民地
201 9年高考全国I卷第33题分析
从《黑暗之心》看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主义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为中国农民而献身的日本转向作家野川隆的殖民地体验与小说创作
近代日本国语的确立与日语的殖民地“国语”化
近代日本国语的确立与日语的殖民地“国语”化
卖给黄金的殖民地女人
殖民地时期南北美洲农地制度为什么大相径庭
早期华侨文学中的东南亚地区殖民地状况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原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