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例

2014-11-08田君华王福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不应期室颤心动过速

田君华 王福军

患者男,37岁,因风心病换瓣术后,心悸、气促3 d,加重1 d入院。经查体,脉搏:88次/min,心率150 次/min,呼吸 20 次/min,血压 114/70 mmHg。神清,颈静脉不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50次/min,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可闻及金属开瓣音,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院心电图(图1)示:宽QRS心动过速,QRS时限150 ms;V1导联呈QS型,V4~V6导联呈R型;QRS波形基本一致,起始部粗钝,节律不齐,频率150次/min左右;未见P波,部分导联可见心房颤动波;R4为一相对窄的QRS波,V1导联呈M图形,Ⅰ、aVL导联呈 qRs型,Ⅱ、Ⅲ、aVF导联呈 rS型,其后有类代偿间期,为一起源于左后分支的室性早搏。心电图诊断:快心室率心房颤动,预激综合征(B型),室性早搏。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瓣膜置换术后,心脏扩大,快速房颤合并预激,心功能Ⅱ级。给予胺碘酮复律治疗后,心律变规则,心电图(图2)示:宽QRS心动过速,律齐,QRS形态一致,时限150 ms,心率133次/min,形态同前;在Ⅱ、Ⅲ、aVF、V1、V2导联可见规则的心房扑动波,频率266次/min,F-R间期固定。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经旁路2∶1前传。心脏彩超示: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人工瓣位置正常、无移位,未见脱垂;瓣周未见赘生物;全心扩大,左室壁运动减弱;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射血分数28%。给予100 J同步电复律,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典型预激综合征(图3)。

图1 患者入院心电图

讨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为临床急症之一,可蜕化为室颤而危及患者生命。在治疗时要避免使用延长房室结不应期的药物,如洋地黄、钙通道阻滞剂等,而应使用延长旁路及心室不应期的药物,如普罗帕酮、胺碘酮,且常因极快的心室率需及时行电复律治疗[1]。有报道称,因心电图诊断错误和临床处理不当,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转为室颤而死亡[2-3],由此可见正确的心电图诊断和临床处理非常重要。预激综合征因房室间存在附加传导途径,其传导速度快,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常引起或合并一系列快速心律失常;其既可见于正常心脏,亦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表现为宽QRS心动过速,需要将其与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及室内差异性传导相鉴别。

图2 给予胺碘酮复律治疗后心电图

图3 患者电转复后心电图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如下:①具有心房颤动的特点,表现为P波消失,可见颤动波,R-R间期绝对不齐;② 可见预激波;③ QRS波群形态多变,同一份心电图上可出现完全预激图形、正常形态的QRS波群及不同程度的融合波;④心室率一般≥180次/min,常在某一时段由于心室率极快,R-R间期相差不大,酷似室速,延长心电图记录时间就会发现R-R间期不规则的特征[4]。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扑动相对少见,常与心房颤动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较少单独并发心房扑动,但因旁路不应期短且传导速度快,常呈2∶1下传,偶见1∶1下传心室,引起300次/min的心室率并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扑时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如下:①呈完全预激图形,R-R间期常规则,心室率一般为140~160次/min,酷似室速;②Ⅱ、Ⅲ、aVF导联可见心房扑动波;③如旁路呈1∶1前传,心室率可达280~320次/min,由于心室率太快,QRS波为完全预激,多数导联上QRS波和T波融为一体,酷似心室扑动,当旁路传导比例改变时便可诊断;④当旁路传导能力较差时,可出现心房扑动特征及典型的预激图形。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不同,很少恶化为心室颤动,除非心房扑动转变为心房颤动,后者再蜕变为心室颤动[5]。

由于图1具有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因此该病例不难诊断。但经给予胺碘酮治疗转为心房扑动后,因患者心室率变规则而易误诊为室速。仔细观察Ⅱ、Ⅲ和aVF导联,就会发现典型的心房扑动波,F-R间期固定,从而能够正确地诊断。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时,室颤的发生与旁路有效不应期过短有关,即与房颤R-R间期的缩短密切相关。房颤演变为室颤的一个重要的可预测指标是2相连续的预激搏动的最短R-R间期,即功能不应期 <250 ms,其预示着患者处于高危状态;<180 ms时则意味着患者极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室颤而猝死,应立即采取措施[6-7]。

[1]王福军.心律失常用药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57-278.

[2]王兆芳,王永权.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致心室颤动1例病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8):142-143.

[3]张文博.心电图诊断线索与误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96-297.

[4]郭继鸿,胡大一.中国心律学20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9-80.

[5]陈新.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43.

[6]陈清启.心电图学[M].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807.

[7]阿司艳·赛买提.预激综合征并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39.

猜你喜欢

不应期室颤心动过速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
《思考心电图之169》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不同导联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房室交界区对房性期前刺激的反应方式
食管心脏电生理测定心脏传导系统不应期(二)
R-P间期/P-R间期呈反比关系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