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八法

2014-11-05李德光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兴安岭理解课文课文内容

李德光

一、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教师创设情景配合语言导入新课的方法。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先出示我国东北地区轮廓图,再用彩色粉笔描画出大小兴安岭的两条山脉,然后介绍:“牡丹江的西北有两条山脉,一条是大兴安岭,一条是小兴安岭。今天,我们要去小兴安岭,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茂密的森林,森林就象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无边无际。因此,人们给它以‘林海的美称。你们知道一年四季的林海是什么样的吗?想去看看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去旅游,愿你们尽兴,愿你们大开眼界。”这样,学生不但直观了解了小兴安岭的地理环境,还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中从整体知道了小兴安岭的概况,很快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二、演示导入法

演示导入法是教师借助教具演示或表演导入教学内容的方法。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教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铁球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后说:“你们刚才看到的情况,就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著名的比萨铁塔上做的实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文章,就详细描述了这次实验的情况。现在我们就看看伽利略实验的情况,好吗?”这样的演示导入,既增加了教学的真实感,加强了可信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是教师用有趣的、启发性的谈话导入新课的方法。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这样设计导语:“蝙蝠是小朋友们熟悉的动物,它白天在岩洞里或屋檐下用爪抓住岩石等物体倒挂着睡觉,一到夜幕降临,它就从黑暗的岩洞里或屋檐下飞出来觅食,它们忽上忽下,非常灵活。为什么蝙蝠在夜游中这样超凡出众?因为它具有“回声定位”的特殊功能。雷达就是根据蝙蝠的这一特殊功能的原理仿造出来的。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蝙蝠和雷达》就是说明这个问题的。”这一段谈话抓住了课文要点——蝙蝠与雷达的关系,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又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谈话:“夏天的夜晚,天空中有月亮,有许多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很喜欢数星星,终于发现了星星之间的一些秘密。那他是怎样发现星星之间的秘密呢?”这样的谈话,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解题导入法

解题导入法是通过解释课题导入新课学习的方法。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将相和》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记载在有名的《史记》里面。将,读jiànɡ,将领,这里指的是赵国大将军廉颇;相,读xiànɡ,古代辅助国王掌管政权的最高官吏,后来称宰相,这里指的是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将相和好,说明他们原来有矛盾。廉颇、蔺相如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又怎样和好的呢?我们通过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解释课题,就能抓住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谜语导入法

谜语导入法是运用谜语与课文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以启迪思维、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情趣中自然接触课文内容而进入新课学习的方法。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圆圆脑袋黑黝黑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待学生猜出谜底是小蝌蚪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蝌蚪到青蛙的演变过程。又如教学《猫》一课时,教师出示谜语:“脚穿钉鞋行无声,不爱吃素爱吃荤;白天无事打瞌睡,夜间巡缉眼似灯。”在学生猜出谜底时,教师趁势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积极思维理解课文内容。

六、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来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爱吃花生吗?吃花生时,你会想到花生是怎样得来的吗?它都有哪些好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落花生》就是介绍这个内容的。”花生是人们、特别是儿童普遍喜爱的食物,教师的第一问似乎多余,其实不然。这样提问就是针对儿童喜爱花生的特点而设计的,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对花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答这两个既通俗而又陌生的问题。

七、情景导入法

创设与课文相吻合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要选准教学的切入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感人情景,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先播放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陶醉下,通过想象自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用录音机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思考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利用音乐的渲染和对问题的思考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而轻松愉快地进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八、概括性导入法

概括性导入法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凝练,表意要准确,要有高度的概括性。概括性导入一般包括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介绍、主题揭示、解题等。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时,可以这样导入:“《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讲述了诗人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时,行船的轻快和远途景色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这里,既介绍了诗的作者,又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点出了诗的主题,让学生情感的弦系在一叶急驶的小舟上,有助于学生进入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之,语文教学导入新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状态下投入新课的学习,做到“课伊始趣已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小兴安岭理解课文课文内容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小兴安岭重点林区食叶害虫种类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低山丘陵区云冷杉林生长状况与土壤性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