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锥形束CT评估上颌中切牙髓腔增龄变化的研究

2014-11-02陈贵丰钱江松凌红玲谢梦兰

现代医院 2014年2期
关键词:牙骨质切牙上颌

刘 斌 陈贵丰 钱江松 凌红玲 王 朝 徐 琳 谢梦兰

由于继发牙本质的形成,牙髓腔的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小。早在1950年GUSTAFSON[1]等学者就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报道。了解髓腔的变化规律,对临床上桩道制备的长度和直径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在上颌中切牙,根部髓腔长而窄,且髓腔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使桩道制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国内学者对前牙髓腔的增龄化变化研究较少[2],而国外学者虽对髓腔增龄化变化有少量研究报道,但大部分是进行二维扫描[3],难以对髓腔的相关数据进行精确测量。目前,锥形束CT作为较先进的牙科专业CT,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它能产生一个三维图像,更有可能获得牙齿及髓腔的实际大小,精确度高,误差更小。故本研究通过锥形束CT对76例患者100颗上颌中切牙进行三维扫描,测得其桩道制备的合理空间,为临床医师正确制备桩道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于东莞市厚街医院和广东省口腔医院就诊,因各种原因需要进行口腔锥形束CT检查的76例患者,共100颗上颌中切牙为研究对象。76例患者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15~65岁,平均35.8岁;100颗上颌中切牙中,左侧上颌中切牙62颗,右侧上颌中切牙38颗。

纳入标准:牙根完整无吸收,根尖孔已发育完成,无严重牙体缺损;牙髓活力正常。

分组标准:按照患者年龄将患者分为5组,A组15~24岁,B组25~34岁,C组35~44岁,D组45~54岁,E组55~65岁。

1.2 测量工具和方法

使用3DX CT(MCT -l,J.MORITAMFG.CORP.),管电压80 kV,管电流5 mA,层厚1.0 mm,层距1.0 mm,矩阵320×240;在牙尖交错位状态下进行CBCT扫描检查。使用头颅固定装置和光标定位系统使受试者面部正中矢状面与地平面垂直,眶耳平面与地平面平行,上下颌牙齿咬紧并保持在牙尖交错位,使光标定位系统的十字光标正对扫描对象的中心位置,行上前牙扫描检查。运用其自带软件idixel,在横截面(图1)与矢状面(图2)测量从根管口开始向下进行测量。测量由两位医师同时进行,取平均值。

1.3 测量内容

髓腔长度:从根管口到根尖的弯曲髓腔长度。

釉牙骨质界(CEJ)处髓腔宽度:连接近远中邻面釉牙骨质界,测得此处髓腔宽度。

根中1/2处髓腔宽度:测得髓腔长度后,取该长度的中点,通过该点,作一条与釉牙骨质界点的连线平行的直线,测得此处髓腔宽度。

距根尖4 mm处髓腔宽度:距离根尖4 mm处作一点,通过该点,作一条与釉牙骨质界点的连线平行的直线,测得此处髓腔宽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拉丁方,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 结果

研究数据由两位医师同时进行,取平均值。在测量数据10 d后,从76例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进行重复测量,结果显示,两次测量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从年龄组观察得出(表1),髓腔最长是A组,最短的是E组。髓腔长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变短的趋势不明显(p>0.05),在组间,经过Tukey HSD比较后发现,仅A组与E组髓腔长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

在髓腔各处宽度比较中(表1),最宽处均为A组,最窄处均为E组。髓腔在釉牙骨质界处、根尖1/2处、距根尖4 mm处的宽度在各自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宽度随着年龄增长变窄趋势明显(p<0.05)。

在釉牙骨质界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了A组与C-D-E组、B组与E组,C组与E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根中1/2处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D-E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距根尖4 mm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D-E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表1 各年龄组测量数据平均值(mm,±s)

表1 各年龄组测量数据平均值(mm,±s)

测量指标(髓腔)n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长度 20 17.87 ±1.20 17.07 ±1.82 16.91 ±1.14 16.82 ±1.41 16.23 ±1.43 CEJ处宽度 20 1.44 ±0.44 1.20 ±0.25 1.07 ±0.26 0.96 ±0.15 0.87 ±0.15根中1/2 处宽度 20 0.99 ±0.32 0.77 ±0.15 0.80 ±0.15 0.60 ±0.09 0.62 ±0.05距根尖4 mm 处宽度 20 0.59 ±0.14 0.50 ±0.12 0.50 ±0.15 0.42 ±0.10 0.40 ±0.08

3 讨论

上颌中切牙根部髓腔长而窄,易受外伤导致牙裂甚至是牙折。随着现代根管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上颌中切牙残冠残根得以保留,需要进行桩核冠修复。桩核冠修复的技术关键是合理的桩道制备,主要包括桩的直径和长度两方面,要求既能保证桩核的强度和固位力,又能保证牙根的抗折强度,以避免折裂[4]。

本研究用锥形束CT测量上颌中切牙的髓腔长度和宽度的理由和目的和在于:①釉质与牙骨质的X线吸收率不同,故在CT上易标点釉-牙骨质界,标准易统一,以往研究中,虽有少量关于在釉牙骨质界处测量髓腔宽度的文献报道,但多是使用根尖片和全景片,误差较大。②距根尖4 mm处,是桩道制备的止点处,测量此处的髓腔宽度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用直径合适的钻头进行桩道制备。③按年龄大小将患者分为5组,这是因为牙髓腔的体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小。所以桩道制备的直径也需参考患者年龄来进行制备,而国内外大部分文献都只是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合并在一起进行髓腔宽度测量和研究,根据杜昌连等[5]报道上颌切牙髓腔近中远中径平均每年缩减0.02 mm。从15~65岁就缩减了1.00 mm,所以若不将年龄区分开来,可能会造成极大地误差。

髓腔体积随着年龄变小的机制和缩减速率尚未达成统一认识。BERNICK等[6]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髓中细胞数目逐渐减小,含有纤维成分的细胞逐渐增加。成牙本质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减小,加速牙本质小管内的细胞衰退,加快钙化速度,最终导致髓腔体积变小[7]。随着年龄增长,不仅髓腔体积变小,血管和神经组织液随之丧失。与此同时,冠髓中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牙髓活力逐渐减弱,髓腔和根管逐渐变小。STANLEY[8]等研究发现冠髓中的胶原成分在20岁后不再增加,这就从年龄上说明了髓腔体积的缩小时从20岁后就已经开始了。在15~24岁后,牙髓组织体积逐渐变小。所以本研究从15岁的患者开始收集病例,研究15~65岁5个阶段的髓腔体积变化。结果表明上颌中切牙髓腔宽度随着年龄逐渐缩小,且差异显著(p<0.05)。而髓腔长度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不明显,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釉牙骨质界处,髓腔体积缩减最快的出现在B组,A组到B组平均缩小了0.24 mm,平均每年缩0.02 mm,髓腔体积缩减最慢的是E组,D组到E组平均缩小了0.09 mm,平均每年缩小约0.01 mm。在根中1/2处,髓腔体积缩减最快的出现在B组,A组到B组平均缩小了0.22 mm,平均每年缩0.02 mm,这与杜昌连[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锥形束CT能清晰测量根管的走向和髓腔直径,故能有效减小制备桩道时侧穿的风险。研究数据表明,上颌中切牙根径较大,根较直,根尖上4 mm处可制备桩道直径为0.32~0.73 mm,且A组与D-E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根中1/2处可制备桩道直径为0.51~1.31 mm,A组与B-D-E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以上两组数据,说明A组与D-E组髓腔直径存在显著性差异。故在15~24岁年龄段进行桩道制备时,可用到3号甚至更大号的P钻,但在45岁后,若使用2号及以上的P钻进行桩道制备则应格外小心,以免管壁侧穿。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髓腔的长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不明显,在釉牙骨质界处、根中1/2处以及距根尖4 mm处髓腔宽度随年龄增长宽度变窄。CBCT能精确测量髓腔的长度和宽度,按桩道制备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析设计。

致谢:感谢广东省口腔医院放射科张治勇医生对本研究的大力支持

[1]GUSTAFSON G.Age determination on teeth[J].J Am Dent Assoc,1950,41(1):45 -54.

[2]张江山,李雪燕,章燕珍.锥形束CT在下颌第一磨牙桩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2):179-182.

[3]DRUSINI A G.Age estimation from teeth using soft X -ray findings[J].Anthropol Anz,1993,51(1):41 - 46.

[4]何 友,胡 飚,周 媛.根管治疗术对冠根折裂修复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12,12(6):62 -64.

[5]杜昌连,江茂霞.切牙髓腔大小与年龄的相关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6,6(1):20 -22.

[6]BERNICK S,NEDELMAN C.Effect of aging on the human pulp[J].J Endod,1975,1(3):88 -94.

[7]BAVITZ J B,HARN S D,HANSEN C A,et al.An anatomical study of mental neurovascular bundle - implant relationships[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1993,8(5):563 -567.

[8]STANLEY H R,RANNEY R R.Age changes in the human dental pulp.I.The quantity of collagen[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62,15:1396-1404.

猜你喜欢

牙骨质切牙上颌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间断性PTHrP对成牙骨质细胞凋亡及矿化的影响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Wnt5a在小鼠牙骨质发育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对成牙骨质细胞分化的影响
牙骨质结构不良的X线多样性表现与口腔临床相关性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