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路径探究
2014-10-28杨洪刚
杨洪刚
摘 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对那些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够在中部地区发展中得到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路径;宏观经济调控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注重研究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在“十一五”以后,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去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很长一段时间里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江西、安徽、湖北、河南、湖南这六省)的很多经济发展指标与东、西部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进程迟缓;对外开放程度不足;非公有制体制改革依旧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来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应当及时的转变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路径。
一、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转变为依靠全要素生产力投入
通过我国众多经济学家对中部六大省份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要素)三个方面对中部经济增长的贡献比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要高出许多(见表)。
表 1979年-2004年中部六省的各大生产要素的贡献率(%)
从此表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中部经济增长走的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实现的,这就是所谓的粗放型增长道路。然而在这种方式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制度创新迟缓等问题都会严重制约中部地区生产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农民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快制度创新的速度与步伐。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一个共性:经济体制的不同势必会导致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同,而运行机制的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增长方式与经济效率。通过多年的研究结合我国中部地区这些年来的发展状况,我们应当加快制度变迁的步伐,包括市场制度的变迁、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创新经营管理方式等,大量的事实已经得到证明,这些因素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长期的增长,同时还影响经济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因为现阶段的各大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产业劳动生产率进行重新分化与组合来强化专业化作业与分工,事实证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总合生产力的增长速度,从而很好地拉动经济增长;(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了生存与发展,势必有很大一部分都会向城镇与非农产业进行转移。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超过两亿,而其中有大约1亿人就在中部地区。鉴于这种情况,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可以增大农村劳动力人均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而且还可以有效补充城镇劳动力。
二、从依靠物质资本向依靠人力资本转变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众多经济学家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本身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特征,因此投入物质资本过多很容易引起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人力资本则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事实证明,通过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对节约自然资源与持续利用大大有利。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中部地区是通过投入大量的物质资本来实现的,通过这种方式所得到的经济效益是极其低下的。随着自然资源被大肆开采,仍旧采取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重大的伤害,长此以往下去的话势必会导致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一句空话了。然而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是比较大的,而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充分表明与物质资本相比它的投资效益更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物质资本一点都不重要,而是在积累物质资本的时候要注重投资结构和质量的统一,从而可以促使投资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就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来说,中部地区正处于从初级阶段全面进入中级阶段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来推动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种投资不能盲目进行,而是要兼顾质量和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通过扩大开放力度来吸引大量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积累物质资本,从而有效推动工业化进程。但是单纯依靠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是无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必须要加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特性的人力资本的投入才能持续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中部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必须在增大物质资本投入的同时,应想方设法加强发展教育的力度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充分发挥出物质资本的投入效应。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部地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这种方式的劳动力效益极其低下。鉴于此,我们必须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适时的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来促进中部地区的发展,这样既发展了经济,也保护了环境,从而可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3(07).
[2]都吉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8).
[3]温雪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