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穆斯林大学生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研究

2014-10-27马春兰

关键词:极端主义题项穆斯林

马春兰

(西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730030)

全球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其中还包括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社会文化思潮,它们对世界各地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文化霸权主义”[1]“文化极端主义”[2]和“文化多元主义”[3]。其中,文化霸权主义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试图将其文化和价值观传播或强加于其他民族,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为标准来改造和重塑与其不同的民族文化,从而达到文化霸权的目的;文化极端主义是指处于文化弱势地位的民族面对强势文化的侵略时,为保护本民族文化而采取过分防御的立场,排斥异质文化,反对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对话;而文化多元主义则提倡在文化多元的当今世界,应保持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学习和借鉴,从而促进人类文明共同繁荣、发展和进步。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很容易受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在全球化浪潮中,具有浓厚西方文明色彩和反映西方价值观的欧美文化席卷全球,备受世界各地青年推崇。因而,一味追逐西方文化而导致自我文化身份缺失是文化弱势民族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保持自我文化身份,在全球化时代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主要探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文化思潮对我国穆斯林各民族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所产生的影响,进而讨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以文化多元主义的思想引导学生保持文化自信,使其在重视对自身文明的传承和弘扬的同时,认识到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学会包容、尊重和欣赏不同文明和异族文化,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的文化差异,成为一名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深厚的文化修养、包容而豁达的生活态度的穆斯林青年。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有:文化霸权主义影响下的穆斯林大学生自我文化身份认同危机问题;文化极端主义影响下的少数穆斯林大学生只认同本真的自我文化身份,排斥文化多样性问题。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西北某民族高校阿拉伯语专业146名穆斯林本科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样本主要来自我国西北地区的穆斯林少数民族,包括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7个民族的大学生。

(三)调查工具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所提取的数据输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问卷表包含3个分量表:①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等;②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共6个题项;③对美国反恐以及伊斯兰文化的态度,由6个题项组成,每个题项包括“A、B、C、D、E”5个选项,其中,A=非常同意,B=同意,C=不确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

二、研究结果

(一)文化霸权主义影响下的自我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问卷第二部分调查了穆斯林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以检测文化霸权主义影响下其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从统计结果来看(见“表1”),高达59.59%的样本认为西方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题项3);有44.52%的样本认为西方国家是民主而尊重人权的国家(题项2);有39.04%的样本同意西方世界是令人向往的地方(题项1);有34.93%的样本认为英美国家的人民修养好(题项6)。值得关注的是题项4“西方文化是先进、优秀和完美无缺的文化”和题项5“效仿先进的西方文化观念和思想意识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尽管对于这两个题项表示赞同的人数较少(分别是21.23%和29.45%),但这一数据充分说明穆斯林大学生中存在崇拜西方文化的态度。以上数据表明,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我国穆斯林大学生,他们中有人认为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等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比自身的先进,盲目崇拜并效仿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其结果是导致自我文化的丧失和身份认同的危机。

表1 对西方文化的态度调查结果

(二)文化极端主义影响下的只讲认同,不讲多样

问卷第三部分调查了对美国反恐和伊斯兰文化的态度,以检测文化极端主义对我国穆斯林大学生的影响程度。题项的设计采取了与分量表②相对立的方式,6个题项形成反义组对,目的是启发被试者对这类问题的看法。其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该样本中有70.55%的人认为美国有意将具有政治动机的恐怖主义暴力行径上升到基于宗教色彩的意识形态(题项1);71.9%的受调查者认为美国利用反恐谋求自身利益,铲除异己,维护其霸权地位(题项2)。对于伊斯兰文化的题项,35%的样本认为伊斯兰文化是优秀和完美无缺的文化(题项4);54.11%的样本表示试图以效仿西方文化来促进伊斯兰文化发展是愚蠢的(题项5)。对于题项3“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有67.81%的受调查者表示赞成。另外,还有44.6%的样本认为伊斯兰文化应保持纯正,避免与西方文化的融合(题项6)。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美国在反恐活动中实行双重标准、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来定位恐怖主义等不公正的行为,已经引起了部分穆斯林大学生与美国的对立和反感,从负面刺激了穆斯林民族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促成了其民族情绪的高涨和对西方文明的偏见,结果是使其走向文化极端主义,对自我文化身份一味追求本真的自我,不认同文化多样性。

表2 对美国反恐以及伊斯兰文化的态度调查结果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化时代的不同文化思潮对穆斯林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了其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其中有文化霸权主义影响下的自我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倾向,同时也存在文化极端主义影响下的只讲认同、不讲多样的现象。

全球化浪潮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强势,将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以文化的方式渗透到发展中国家,使其民族文化发生了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改变,出现了强势文化压制,甚至吞噬弱势文化,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和民族面临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文化是一种能够凝聚和整合一个民族资源的根本力量,这种力量的丧失,将危及一个民族的存亡。中国伊斯兰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有了千余年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各穆斯林民族固有的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它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着内在的传承性,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穆斯林大学生自我文化身份认同所面临的危机,关系到中国伊斯兰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承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推行强权政治,借口反恐来实施文化霸权主义。有些西方媒体、政界要人,乃至资深学者,不断渲染“文明冲突论”和“伊斯兰威胁论”,将具有政治动机的恐怖主义暴力行径上升到基于宗教色彩的意识形态,把反恐矛头指向伊斯兰文化本身,其后果是刺激并激活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激发了伊斯兰世界与美国的矛盾,为恐怖组织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土壤,同时极大地伤害了穆斯林的感情,引起了全世界穆斯林对西方世界,尤其是对美国的反感。本研究发现,我国穆斯林大学生中存在恪守民族主义观念、抵制与西方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的文化极端主义现象。而文化极端主义影响下的只认同自我文化身份、不认同文化身份多样性,同样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这一倾向不仅为某些西方媒体制造伊斯兰威胁论提供了借口,也将成为其在世界上挑起事端和文化冲突的依据。

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伊斯兰文明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3种社会文化思潮,即全盘西化、复古主义和中道主义[4]。其中,中道主义强调对自身文明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主张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流、理解、学习和借鉴。中道主义根植于伊斯兰的基本精神,反映的是伊斯兰文明的核心内容,也代表着伊斯兰文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穆斯林大学生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自然要接触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并且随着对这种文化的了解,其态度也会发生变化。英语课程是阿拉伯语专业大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英语学习过程也是穆斯林大学生对英语国家民族文化观念的了解过程。所以,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言教学的优势,通过讲座、辩论会、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中道主义文化观分析看待外来文化,在对自身的文化身份的认同中包容文化多样性,既不绝对排斥和抵御西方文化,也不赞同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要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吸纳外民族的先进文化,才能使本民族文化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本研究结果反映了全球化浪潮下我国穆斯林大学生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基本状况,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穆斯林大学生中存在推崇西方文化的思想倾向。由于受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一些穆斯林大学生过分崇尚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而导致其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2.中国穆斯林大学生中也存在文化极端主义的倾向。美国以反恐为名插手穆斯林国家事务,强行推行西方所谓“民主政治”制度等价值观念,刺激了我国部分穆斯林大学生,使其对西方国家人民及其文化产生了敌对情绪,导致他们只追求一种本真的、绝对不变的自我文化认同,抵制与西方文明间的平等对话。

本研究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调查对象和方法单一。本研究的样本只有阿拉伯语专业穆斯林大学生,今后的研究还应包括英语及其他专业的穆斯林大学生,以研究语言学习与文化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调查方法方面,应在问卷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和个案研究等定性研究手段,对此问题作更深入和全面的探讨。

[1]郭洁敏.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J].现代国际关系,2003,(9):37-43.

[2]王健.经济全球化视野中的文明对话[J].社会科学,2004,(1):115-119.

[3]欧阳志远.上帝的“陶杯”——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马明良.当代伊斯兰文明的新趋势[J].西亚非洲,2009,(12):28-33.

猜你喜欢

极端主义题项穆斯林
俄罗斯学界反极端主义研究概况及其特点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教师教学风格测量工具TSI修订的实证研究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美国穆斯林群体探析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近期吉尔吉斯斯坦国内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展及影响分析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及结构调整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