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2014-10-23张祥云李红枝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5期
关键词:脑缺血多态性氧化应激

张祥云 李红枝

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广州 510006

人脑仅占体重的2%,但需20%的总氧气消耗量,抗氧化能力也只及肝脏的10%。研究已证明少量的氧化剂是必要的,可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节各种功能,如调节血管紧张度、监测氧张力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但过量的氧化剂能不可逆地氧化DNA、脂质、蛋白质等大分子,导致细胞损伤,还参与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并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由机体内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导致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从而引起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1]。大量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在多种神经变性、失常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等[2]。脑缺血后诱导活性氧等自由基产生,造成氧化应激性损伤。因此寻找合适的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概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γ-谷氨酰转移酶(GGT)、对氧磷酶(PON)、硫氧还蛋白-1(Trx-1)五种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1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是导致血管损伤的重要起始因子,研究发现,氧化应激会加重ox-LDL 的致病作用[3],通过ELISA 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血浆ox-LDL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5];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ox-LDL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轻型脑梗死组、中型脑梗死组与重型脑梗死组血清ox-LDL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Tsai 等[6]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对随访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冠状动脉史、NIHSS 评分、他汀类药物治疗、血小板计数、LDL-胆固醇、hs-CRP、ox-LDL 等因素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只有NIHSS 评分和ox-LDL 与3 个月预后独立相关,提示ox-LDL 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ox-LDL 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检测因子。

2 8-异前列腺素F2α

8-iso-PGF2α在所有异前列腺素中最主要、最稳定,具有收缩血管,促血小板黏附、聚集和变形的作用,通过直接消耗NO、改变NO 合酶的活性而减弱NO 的保护性生物学效应,使内皮损伤加重[7]。8-iso-PGF2α作为一种氧化应激损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脑外伤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8],且被认为是评估对DNA、脂质的氧化损伤中最完善最可靠的生物标志物[9],是测定体内氧化应激的金标准[10]。用ELISA 检测血浆8-i so-PGF2α水平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患者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CI患者组中年龄>45 岁者高于年龄<45 岁者;伴高血压ACI 者高于无高血压ACI 者;且ACI 患者梗死灶体积大、中、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中、重同组内的8-iso-PGF2α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11]。8-iso-PGF2α在人体体液中即可检测,且不易受脂类饮食的影响,具有特异性、稳定性,被认为是目前反映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和评估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等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预后效果的最理想生物学指标[12]。可以预见8-iso-PGF2α将是一个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检测、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不可或缺的生物标志物。

3 γ-谷氨酰转移酶

GGT 是一种可分解体内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的糖蛋白。黄荣宁等[13]用酶速率法对96例脑梗死、59例短暂性脑卒中(TIA)、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GGT 检测,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TIA 组;有研究发现男性脑卒中患者大多数血脂指标随GGT 水平的升高而改变,提示血清GGT 活性升高可能是男性脑卒中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14];Shimizu 等[15]对日本年龄在40~69 岁的6281例女性和3471例男性进行前瞻性研究,在18年的随访中,发现有202(3.2%)例女性与230(6.6%)例男性脑卒中,提示血清GGT 水平与女性而非男性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尤其是不饮酒的女性;Weikert等[16]在欧洲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中通过测试血浆GGT 水平评估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结果显示GGT 每改变1 个单位,对应的脑卒中风险就会增加1.20。GGT 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率是否密切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这对临床上预测不同性别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4 对氧磷酶

PON 基因家族中有PON1、PON2 和PON3 三个成员,PON1 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反应、抑制LDL 氧化、逆转ox-LDL的生物学活性、保护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活性、抑制HDL 脂质过氧化并增加其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血管等疾病有很大的保护作用[17-18]。宋云等[19]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中国汉族人血清PON1 活性,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Zhang 等[20]对中国汉族508例健康者、3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17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PON1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的PON1与不同类型卒中的发生有关,提示PON1 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Michalak 等[21]研究发现血清PON 与脑卒中后3 个月的观察结果直接相关,PON 与芳基酯酶(ARE)的比值与脑卒中的良好预后相关性最强;Liu等[22]通过系统性回顾和meta 分析,发现PON1Q192R 基因的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密切相关;Lazaros 等[23]在研究中发现PON2S311C 等位基因在严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表达显著,提示PON2S311C 等位基因可能是严重缺血性卒中病例的诱发因素。以上研究结果提示,PON 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对研究以人群为单位的脑卒中以及脑卒中的预后发展有很大作用,但缺血性脑卒中与其基因的相关性仍需近一步研究确定。

5 硫氧还蛋白-1

Trx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的热稳定蛋白(约12 kDa),作为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Trx 是核苷二磷酸变成相应脱氧产物反应中的氢供体,已被证明能够清除活性氧、抗氧化应激以及抗细胞凋亡。周小爽等[24]研究发现灯盏花和三七提取物可明显恢复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Trx-1 降低,提示Trx-1在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因子;有研究发现,Trx-1 可以保护局灶性缺血的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后Trx转基因小鼠比野生型小鼠检测到的caspase-3 和TUNEL 阳性细胞少,提示Trx-1 过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5];最新研究显示,重组人Trx-1 通过ERK 信号通路可促进神经元再生,并有效改善了脑缺血成年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26]。目前对Trx 研究不多,但是Trx 可作为评估治疗脑缺血再灌注药物疗效的检测指标,并且将会成为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6 展望

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有很多,但仍未找到公认、可靠、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作为其早期诊断、风险预测和预后的评价指标。缺血性脑损伤为一种瀑布式级联反应,病程复杂,加上脑组织结构特殊,单一生物学标志物有一定局限性,只能反映缺血损伤的某一环节,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建立不同的生物标志物诊断组,以缩短临床使用周期,尽快做出诊断治疗。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准确性高、敏感性强、特异性好的生物标志物将被发现,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1]Ock CY,Kim EH,Choi DJ,et al.8-Hydroxydeoxyguanosine:not mere biomarker for oxidative stress,but remedy for oxidative stress-implicated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4):302-308.

[2]Smith JA,Park S,Krause JS,et al.Oxidative stress,DNA damage,and the telomeric complex a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acute neurodegeneration[J].Neurochem Int,2013,62(5):764-775.

[3]Ishiqaki Y,Oka Y,Kataqiri H.Circulating oxidized LDL:a biomarker and a pathogenic factor[J].Curr Opin Lipidol,2009,20(5):363-369.

[4]许贵刚,朱在卿,刘洋,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7):1882-1883.

[5]吴金辉.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J].医药前沿,2012,2(11):142-143.

[6]Tsai NW,Lee LH,Huang CR,et al.Statin therapy reduces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outcome[J].Crit Care,2014,18(2):R16.

[7]徐敏,任雨笙.动脉粥样硬化的氧化应激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12,24(1):114-116.

[8]Clausen F,Marklund N,Lewén A,et al.Interstitial F(2)-isoprostane 8-iso-PGF(2α)as a biomarker of oxidative stress after severe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Neurotrauma,2012,29(5):766-775.

[9]Guo H,Huang K,Zhang X,et al.Women are more susceptible than men to oxidative stress and chromosome damage caused b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exposure[J].Environ Mol Mutagen,2014,55(6):472-481.

[10]Yu GF,Jie YQ,Wu A,et al.Increased plasma 8-iso-prostaglandin F2α concentration in severe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y[J].Clin Chim Acta.2013,421:7-11.

[11]赵明明,徐忠信,王宇,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 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657-2659.

[12]管莉萍,刘存志.氧化损伤标志物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1,32(3):107-112.

[13]黄荣宁,谭晓明,刘一尔,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广西医学,2012,34(5):590-591.

[14]朱青川,侯丽华.脑卒中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3):1611,1616.

[15]Shimizu Y,Imano H,Ohira T,et al.gamma-Glutanspeptidase and incident stroke among Japanese men and women:the Circulatory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CIRCS)[J].Stroke,2010,41(2):385-388.

[16]Weikert C,Droqan D,Fritsche A,et al.Liver enzymes and stroke risk in middle-aged German adults[J].Atherosclerosis,2013,228(2):508-514.

[17]Litvinov D,Mahini H,Garelnabi M.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role of paraoxonase 1:implication in arteriosclerosis diseases[J].N Am J Med Sci,2012,4(11):523-532.

[18]王尚君,杜鑫,柳华,等.PON1 基因L55M 多态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J].西部 医学,2012,24(6):1078-1081.

[19]宋云,田桂玲,王彤宇,等.血清对氧磷酯酶-1 活性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3):170-172.

[20]Zhang G,Li W,Li Z,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araoxonase gene and stroke in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J].BMC Med Genet,2013,14:16.

[21]Michalak S,Kazmierski R,Hellmann A,et al.Serum paraoxonase/arylesterase activity affects outcome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Cerebrovasc Dis,2011,32(2):124-132.

[22]Liu H,Xia P,Liu M,et al.PON gene polymorphisms and ischemic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Stroke,2013,8(2):111-123.

[23]Lazaros L,Markoula S,Kyritsis A,et al.Paraoxonase gene polymorphisms and stroke severity[J].Eur J Neurol,2010,17(5):757-759.

[24]周小爽.灯盏花和三七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4-12.

[25]Zhou F,Gomi M,Fujimoto M,et al.Attenuation of neuronal degeneration in thioredoxin-1 over expressing mice after mild focal ischemia[J].Brain Res,2009,1272(5):62-70.

[26]Tian L,Nie H,Zhang Y,et al.Recombinant human thioredoxin-1 promotes neurogenesis and facilitates cognitive recovery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 in mice[J].Neuropharmacology,2014,77:453-464.

猜你喜欢

脑缺血多态性氧化应激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基于氧化应激探讨参附注射液延缓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分布的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