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素质实践平台的构建
2014-10-22史璐璐朱淼姚瑶
史璐璐 朱淼 姚瑶
摘 要:实践平台是贯穿从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到正式党员后续教育全过程的教育载体,是以实现大学生党员在实践教育中提升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在新形势下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员素质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以改变大学生的党员素质教育现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素质;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0-0081-02
近年来,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大学生党员人数逐年增多, 而大学生党员素质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在目前的教育中存在“重发展、轻教育,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教育形式局限于党课或培训班,考核内容停留于书面汇报材料。因此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以改变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现状,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实践平台的内涵
国内很多研究者认识到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有益经验,但他们对于实践活动的理解有狭隘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大学生党员参与的实践活动狭义理解为社会实践、甚至暑期社会实践,不仅忽略了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工作的校园这一实践活动主要场所,更缺乏全方位的实践教育意识。(2)有研究者注意到校园实践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但基本都将实践作为吸引大学生党员的手段、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等,更注重的是发挥实践活动的提升功效,而没有深入挖掘其所具有的培养、教育及考核的功能。(3)在探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研究仅限于社会实践或暑期实践,忽略了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
针对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活动,不应被狭隘定义为校外的社会实践、甚或假期社会实践,应包含社会和校园两种环境,涉及专业加深、社会拓展、校园服务、创新创业等诸多领域。要想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必须将这些领域融合起来,即将实践活动系统化,按照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规律,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素质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以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
笔者认为,实践平台应指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将实践教育活动常态化、系列化、系统化,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提供阶段性、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同时提供活动效果反馈,为大学生党员素质状况提供考核和评价的依据。实践平台是贯穿从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到正式党员的后续教育全过程的教育载体,是以实现大学生党员在实践教育中提升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
二、实践平台的建设内容
实践平台的建设,主要可分为三方面内容:校园服务、专业拓展、社会创新。
(一)校园服务
校园的含义很广泛,任何一个地方比如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等都可以开展志愿服务,任何在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比如帮扶助学、扶贫济困、文明守纪、应对紧急事件等方面都需要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校园服务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实践内容。
1.定期组织安排义务劳动,清洁实验室、宿舍区等公共场所,自觉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实际行动强化服务意识。
2.建立“分片包干制度”, 把日常工作、学风建设和宿舍管理细化到个人责任,组织积极分子和党员为其他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提供定点帮助,自觉创造优良学风、校风。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大学生党员做“宿舍协管员”,设立“党员示范宿舍”,设立“公寓党支部活动室”,举办“党员接待日”等[1]。
(二)专业拓展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尤其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中的佼佼者,大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和与之相关的领域都必须加强磨炼。专业拓展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内容。
1.为学生党员配备专业导师,通过专业导师的辅
导,深化专业学习、明确发展方向、培养创新意识。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中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通过在日常教育中安排党建理论、文化课程、名师讲座等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人文素养等,通过扩大学习范畴,开拓新视野,引导他们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视角,提高言谈举止、逻辑思维、协同合作等方面的水平。建议党组织也可以开设专题理论学习网站,如大连水产学院校园网内建立了“在党旗下成长——大连水产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线”专题网站,引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线学习和讨论[2]。
(三)社会创新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任何创新都需要人才来支撑,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学生中的领军人物,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要发挥模范作用。社会创新型涵盖以下几项内容。
1.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高校党组织加强与专业对口单位、社区、乡村、模范单位等的联系,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友好单位等形式,为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接触社会、服务群众、加深学习搭建平台。笔者所在学院即在社区、小学等单位建立实践基地。
2.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扩大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与社会的接触,加深对国情民生的了解,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利国利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加社会责任感。
3.为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提供社会工作机会。校内可选拔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和优秀党员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助理工作,参与到日常教育管理中,体会管理工作的复杂与艰辛,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校外可在实践基地或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联系挂职锻炼岗位,为他们提供服务群众、了解民生的机会。
4.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是锻炼大学生党员的最佳实践方式,考察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这一实践环节基本应用于后续教育阶段,属于自觉实践阶段,党组织需加强对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引导和服务,不再参与实践过程本身,而是通过提供各种创新创业信息、鼓励申报各类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指导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提供师资和开放专业实验室等服务来搭建平台。endprint
这几方面的实践教育内容贯穿学生党员从考察培养到后续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又各有侧重,其中校园服务型偏重于入党前的考察培养阶段,专业创新型和社会拓展型侧重于入党后的培养提高阶段。
三、实践平台的建设形式
实践平台应用于发展党员程序的全过程,依据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需求,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提供不同的实践任务,从而达到全方位选拔、培养、教育、考核大学生党员的目的和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的目标。作为基层学生党支部负责人,笔者近几年开始尝试实践平台的建设,现试将实践平台的建设形式作一简要论述。
(一)入党积极分子——普遍考察
本阶段主要通过提供校园内的实践活动和义务劳动任务,指导入党积极分子在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重点考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提升人文素养、心理素质、政治素质等。鉴于这一阶段考察人数较多,要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的力量,可建议实践任务由院党委委托院团委具体安排,考察任务由学生党支部委托班级团支部代为执行。
(二)发展对象——重点提升
本阶段处于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过渡期,且主要为入党前的考察环节,人数少、时间短,不适宜开展长期的大规模实践活动,可由学生党支部独立开展培养工作,将理论素养和人文素质作为培养考察重点。
(三)预备党员——个性化培养
本阶段的实践活动,可由学生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联合学院团委共同开展。鉴于本阶段的培养对象人数较前期大幅度减少,实践内容要更加细致化、个性化,开始按照考察对象的个人发展要求安排实践内容,并相应增加难度。
1.必须安排考察对象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如果已经担任学生干部或校外职务的要适当增加兼职内容,以此来考察组织管理、协调合作等工作能力。
2.增加校内志愿服务,强化校园主人翁意识;提高校外实践的力度,增强回馈社会、服务大众的感恩意识。建议可以尝试建立大学生党员义工制,如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党委规定预备期内的党员在一年中必须完成5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3]。
3.增加专业素质培养,通过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深化专业素养的同时,帮助考察对象找准自我定位、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同时安排专业导师,帮助他们深化专业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个性化培养阶段的实践活动,既需要基层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也需要学校的个性化教育环境。如笔者所在学校经过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构建出契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一本双基四结合”的个性化教育实践模式,学院及时结合学校的政策,推出专业加深型个性化教育措施,为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在支部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党员成为这个平台上最活跃的成员,2012年有12人参加个性化导师的省级课题9项,10人发表科研论文22篇,6人、两个团体申报专利9项。
(四)正式党员——自我教育
正式党员后续教育是自主性、综合化的实践教育,经过了前三阶段,尤其是第三阶段的个性化实践形式,每位考察对象对于自己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较为明确的了解,因而本阶段可以自主选择教育内容,以适合自己的实践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达到平衡发展的目的。如孝感学院将孝文化引入党员思想教育,提倡情行并重,引导学生党员自觉践行孝德,把孝的情感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情导行,以行表情,促进学生党员起教于微细,尝试于躬行,知行统一[4]。
实践平台建设的探索,是新形势下为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加强党性修养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周秀娥.在社会实践中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
效性——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今日财富,
2011,(11).
[2]赵乐天,赵志萍,刘臣.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
[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0).
[3]陈伊.关于大学生党员开展义工服务的思考[J].科技资
讯,2010,(29).
[4]殷进平,肖波.创新实践平台,造就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
[J].孝感学院学报,20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