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提问在培养阅读批判性思维中的应用效果
2014-10-22王飞
王飞
摘 要: 为探讨批判性提问在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在贵州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四个班中进行。通过为期10周的阅读课课堂观察和录音,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针对批判性提问的三个类型(对文本词汇提问、对字面意义提问、拓展推理提问),教师提问的平均频率依次为6.2%、10.5%、83.3%;而学生提问的平均频率依次为60.3%、30.1%、9.6%。数据结果显示,教师会使用批判性的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弱。
关键词: 批判性提问 批判性思维 阅读理解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不仅作为教学大纲改革的新增要求,还体现在教材改编中。批判性思维在人文学科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受到国内不少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尽管如此,目前的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仍然缺乏足够关注与重视。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课教学,多半还停留在教师帮助学生解释词汇、讲解文本内容,甚至讲解语法规则层面,没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理解。概括起来,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是重语言、轻思维,离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英语教学应该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和思维,首先需要教师的重视,借鉴国外相关理论模式,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1.1批判性思维的涵义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批判性思维作出了不同定义。Pithers和Soden (2000)认为,批判性思维是认知能力与多重技能的结合,比如通过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策略,对事物进行验证与推论,从而做到确认、理解及分析事物。Liaw(2007)認为,批判性思维包含运用信息、经验及世界知识等方式,寻找不同的方式、推论、提出疑问、解决问题并且理解复杂的事物。武宏志(2004)认为,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又是一种人格或气质;既能体现思维水平,又凸显现代人文精神。虽然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存在些许差异,但达成普遍共识的是,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claims)、论题(issues)和论证(arguments),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1.2批判性阅读的涵义
Willingham(2006)强调,阅读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文本字面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以理解为重心的主动的过程,对文本理解层次的深浅才叫阅读理解。因此,批判性阅读被认为是一种思考性的阅读。Mc Namara(2007)指出,这种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优化自我监察机制。另外,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围绕文本进行互动,并采用一系列的策略,如预测、质疑、概括和澄清。李迎新(2011:64)指出:“批判性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态度和方法,要求读者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去区分重要和非重要信息,运用自己的知识去理解文章,评价其真实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批判性阅读的主要步骤有:了解背景知识—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审视理解—归纳作者的观点—做读书笔记—评价或讨论作者的观点。”
2.理论框架
本研究以Peterson 模式(2008)作为理论框架,该模式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对文本词汇的提问,主要是检测学生能否通过上下文对生词作出定义或解释的能力;对字面意义的提问,主要是检测学社能否在文本中找到明显的、直接的信息;而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提问,学生需要对所读的文本作出回应,通过结合文本线索与推理,对文本中没有直接陈述的、言下之意进行推论。
Peterson(2008)指出,大部分的批判性提问主要为拓展性提问。因此,本研究同时采用学术技能体系(Academic Skills Unit)(2008) 作为检测批判性提问的框架标准。该理论体系如表2所示:
该理论框架包含了七类提问:明确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深度、宽度、逻辑。对明确性进行的提问是指当学生的回答比较模糊和难以理解的时候,教师追加的提问。准确性与精确性的提问指的是当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但表述或理解不够准确,教师通过进一步提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理解与文本有偏差,并通过辅助性的提问帮助学生更加精确地回答问题。深度的提问是针对学生的回答虽然正确,但过于浅显和概括。宽度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以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逻辑性的提问是针对学生的表述是否前后一致,是否体现逻辑性。
3.实验设计
本研究选取贵州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四个班,共120人。研究环境为阅读课程。阅读课程为每周一次,每次两个课时。研究所用材料为阅读教材,即蒋静仪(2011)主编的《阅读教程2》。这本教材的阅读文本均选自英美原文,保证了阅读文本的真实性。另外,教材的每个单元有5篇体裁不同的文章,但都围绕一个主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化和拓展对这一主题的认识。每篇文章都有课前阅读、课中阅读和课后阅读的练习,练习都是基于协作性学习的原则,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数据收集与分析
研究者录制10周课的课堂情况,之后对每次记录的情况进行誊写。誊写过程只保留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内容,其他在互动之间产生的与研究问题不相关的对话,如问候、点名、或题外话不作分析。本研究根据Peterson(2008),Academic Skills Unit(2008),以及Talebinejad 和 Matou(2013)研究提供的数据分析模式,对本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分析模式把课堂提问分为三类:对文本中词汇提问、对字面意义提问,以及拓展推理提问。拓展推理提问分为七个标准:明确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深度、宽度、逻辑性。三类提问又分为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种类型。
5.结果与讨论
结果显示,教师提问的三种类型的提问频率为:对文本词汇提问平均频率为6.2%;对字面意义的提问平均频率为10.5%;拓展推理提问平均频率为83.3%,而学生提问的三种类型提问频率对应为60.3%、30.1%及9.6%。在拓展推理提问频率中,教师提问的七个类型平均频率依次为:40.1%;20.4%;15.9%;10.6%;9.7%;3.3%,而学生提问的七个类型平均频率对应为:80.4%;0%;15.2%;2.6%;0%;1.8%;0%。
从教师提问的三种类型的提问平均频率来看,对文本词汇的提问最少,其次为对字面意义的提问,提问最多的是拓展推理类,而学生提问正好相反。从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阅读课堂中从语篇整体角度出发,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从语篇的整体角度出发,注重对文本主题、作者观点、作者意图等细节的分析,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区分事实、观点立场与结论。而从学生提问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主要依赖于词汇的理解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于文本分析,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能力较弱,尤其体现在准确性、深度和逻辑性上,比如,很少有学生能够针对阅读语篇的主题、作者观点态度、意图等细节进行分析和提出疑问,多数学生表现为认识单词及理解字面意思,对文本的理解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式,因此在理解主题、观点及意图的时候,无法准确把握或无法深入理解,并且无法进行有效的和合理的逻辑推理。
学生的提问数据反映出学生词汇量小,导致他们大部分注意力不得不放在理解詞语意思上。此外,学生长期以来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导致他们思考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课堂记录观察,教师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或回答问题,多数学生的表现较为被动,只有少数学生表现主动,可以发现文化因素在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中产生了主要影响。
6.结语
研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在阅读中还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对阅读文本不能形成反思和评判,对文本主题和作者意图不能进行准确把握,也很难进行逻辑推理。对于教师的批判性提问,大多数学生只能回答文本字面意思,对于拓展推理类型的提问,无法准确深入地回答。针对此情况,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更为细致的任务设计,为学生构建引导框架,让学生能够逐步形成正确的理解和分析。为学生营造积极表现的氛围,鼓励学生克服文化因素,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李迎新.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1(4):64-65.
[2]武志宏.论批判性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
[3]Academic Skills Unit. The ACU study guide(6th ed). Sydney, Australia: ACU.2008.
[4]Liaw, M. Content-based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an EFL context. 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 2007,31(2):45-87.
[5]Mc Namara, D.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Theories, interventions, and technologies. New York, NY: Routledge. 2007.
[6]Petersons. Master critical thinking for the SAT. Author.2008.
[7]Pithers, R.T., & Soden, R. Critical thinking in education: A review. Education Research, 2000,42:237-249.
[8]Talebinejad, M.Reza & Matou Zahra.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EFL Reading Comprehension Contexts at University Level: A Critical Thinking Perspective. http://sgo.sagepub.com/content/2/4/2158244012459335.2013.
[9]Willingham,D.The usefulness of brief instruction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American Educator Journal, 2006,25(1):42-43.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批判性思维在互动性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效度研究”,项目编号:IM2801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