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人才测评体系的理论基础

2014-10-21陈兵兵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员工素质人力资源管理

陈兵兵

摘 要:进入21世纪,人才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科学地评估人才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人才测评体系营运而生。人才测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六大模块之一。作为一种科学的测评方式,它通过多角度、多方种法来评估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绩效,在企业中应用广泛。虽然它是一种新兴的测评方式,但有着科学、丰富的理论做基础。本研究主要从宏观理论基础、具体测评技术理论基础以及学科理论基础这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希望对企业更好地理解、构建和运用人才测评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人才测评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07-02

人才测评,又称人员素质测评,多种测评技术和方法构成了人才测评体系。人才测评是以心理学、管理学、测量学、系统论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为基础的,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能力、动力和人格等因素。它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科学的人才测评体系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选拔、培育和评价员工,是企业招聘、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人才测评的出现标志着人才选拔与评价向着科学的方向迈进。从目前来看,多数管理者對于人才测评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研究的较少。根据这一现状,本研究对人才测评体系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1 人才测评体系的宏观理论基础

基于人才测评体系的通用特点,宏观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1 西方的人性假说

人才测评的最终目的是识别人,认清人的本质,因此,西方的人性假说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理论基础。

“经济人”假说。“经济人”假说是由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中提出来的,多数人是懒惰的,没有雄心大志,他们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在人才测评中,通过测评工作动机来发现。对这类人的管理方法就是以金钱作为激励的手段。

“社会人”假说。“社会人”假说是通过霍桑试验发现的,该假说认为人对工作的满足不仅仅是金钱,还有领导同事的认同、社会地位等。在人才测评中,通过测评员工对工作的要求来发现,对这类人的管理方法就要在金钱激励的基础上,注重营造“尊重”的组织氛围。

“自我实现人”假说。“自我实现人”假说是由马斯洛提出来的,该假说认为,除满足人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外,人还想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能力,发挥自己潜力的欲望,除了角色内绩效之外,这类人更愿意产出一些角色外绩效。对于这类人的管理,要给予其充分发挥自我的空间,为其创新等行为提供有利的条件。

通过以上三种假说,我们可以得知人的层次是不同的,通过人才测评可以判别出人的本性。我们不能简单地判别好坏,只能以相适宜的管理方式加以引导,以使其创造出更大的工作绩效。

1.2 个体差异理论

人才测评的本质是对人力资源素质做出定量的评价和定性的分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理,每个人之间是不尽相同的。个体差异理论为人才测评提供了客观的理论基础,个体差异理论认为,个体在受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和主观能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形成具有不同特质的个体。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素质差异和心理差异两个方面。素质差异是显性易见的,多是生理方面的。而心理差异会表现为兴趣爱好、价值观、理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不同,在工作中对人的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人才测评了解到员工的不同特点,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给员工安排恰当的岗位、工作方式、绩效目标等,从而为员工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有利的条件。

1.3 职位差异理论

职位是形成组织架构的基本要素,在企业的组织架构当中,存在着多个不同的职位。每一个职位都是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子目标而设置的,有着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因此,每个职位对员工的各项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不同,既:每个职位的任职资格(年龄、性别、学历、籍贯、健康状况、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工作经验、爱好特长、办公软件的使用情况等等)不同。基于这一理论,应用人才测评体系可以甄别出员工的各项素质、技能等胜任力,从而再根据职位列表选择这些与职位相匹配的人才。

1.4 素质可测理论

人的素质是由内隐的心理现象和外显的行为方式构成的。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产生的,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个体内隐的心理现象会通过外部行为方式而表现出来。因此,个体素质的内隐性与外显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素质测评的间接性和可能性,而人才测评就是探测这种内隐性的基本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科学的心理实验设计为人才测评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软性支撑。这样,人才测评从研究对象到研究工具均具备了科学性和操作性,人的素质也由“可测评”变成了“能测评”。

2 人才测评体系的具体技术理论基础

具体的测评技术支撑着人才测评体系,没有具体的测评技术就更别谈人才测评体系了。科学理论能有效地确定处理分析研究资料的维度、方法,从而在众多的数据中归纳出科学的结论。所以,具体的测评方法理论是人才测评体系的微观理论基础。

人才测评体系的具体技术主要包括心理测验、评价中心技术和面试等。

心理测验是运用精心设计和科学论证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问卷,通过分析回答者的具体答案来归纳结论的一种测评技术,问卷在测量内容、问题设计、发放与回收、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测验理论主要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MBTI职业性格测验、卡特尔人格测验等,这些测验在一些企业招聘中应用广泛。

评价中心技术的核心在于情境模拟,使被测者置身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观察被测中在此环境中的表现来得出结论。评价中心技术通常会运用文件筐、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其严谨的设计流程可以获得丰富的有关个体信息,使测评结果客观、有效。评价中心技术是最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兴起的,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中层管理者的选拔,也存在着消耗时间长、对测试者的眼球比较高等缺点。

面试,是多数人都能够接触到的一种测评方式,主要是是评价者与受评者面对面地观察、交流、互动的测评。

根据以上的分析,要加强具体测评方法的理论研究,使各种测评技术更加科学,及时引进新型的测评基础,同时避免出现“正统”测评和“边缘”测评纠纷的尴尬局面。

3 人才测评体系的学科理论基础

人才测评体系是在多种学科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其具体如下。

3.1 心理测量学

人才测评体系与心理测量学密切相关,其中众多测评技术都是运用的心理测量学学科上的知识和方法。在心理测量发展史上,经典测验论、项目反应论和概化理论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三种测量理论。传统的经典测验理论(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MBTI职业性格测验、卡特尔人格测验等)本身具有较大的缺陷,得到的结果受主观的影響比较大;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将因素实验设计及其分析、方差分量模型等统计工具的应用提升了心理测量理论的客观性拓,提高了测量结果的效度。但是,从现状来看,在人才测评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经典测验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的应用还较少。尽管如此,人才测评领域通过借鉴心理测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利于巩固和创新人才测评体系的理论基础。

3.2 组织行为学

人与人的匹配。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包含传统的直线制、职能制和现当代的事业部制、矩阵制等,无论哪一种形式都需要员工之间的密切合作,尤其是团队合作形式的流行,使得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匹配成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内容。通过人才测评体系,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员工的个体特征,根据组织和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管理者从人与人之间相匹配、和谐的角度出发,构建员工之间能互相弥补并能放大每个员工素质功效的高效团队,使组织成员在知识技能、个性、职业兴趣等方面达到协调互补,实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效用,进而能够更好地配置人员达到组建高效工作团队的目的。

人与工作的匹配。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因此,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任职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不同,而因为个体差异,不同员工的从业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要使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就需要把合适的人放在恰当的工作岗位上,达到人岗匹配的结果。组织行为学中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理论认为,人员素质测评的目的就在于达到员工人格类型和工作环境类型的合理匹配,保证员工的个性特点与职位发展相适应,从而实现人与工作的科学配置,达到人力资本效益的最大化和组织效益的最大化。

人与组织的匹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和员工均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跨国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个人企业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自身独有的企业文化,而员工的文化背景、信仰和价值观等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员工是在组织环境中进行工作的,什么类型的企业就应该选择对应类型的员工,比如外资企业需要思想开放、外语能力水平高的员工,富士康和IBM招聘的员工肯定具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个体的员工在价值观的认同的上和企业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一致,员工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才能使员工在组织中快乐、安心地工作,才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保证组织成员目标一致性,否则即使达到了人与工作间的匹配,也不一定能够带来组织的高效产出。通过人才测评的实施,可以对个体的价值观、个性等心理特征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人与组织的匹配。

4 结论

经过本研究的以上分析,我们得知人才测评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丰富,正是因为这些科学的理论基础才是人才测评体系在运用过程中更加科学、客观和有效。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它的进步得益于理论研究和测评技术的同步发展,管理学者不能厚此薄彼,要把理论研究和创新测评技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使人才测评体系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M].1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41.

[2] 周文,龚先,方浩帆.素质测评与职业生涯规划[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李伟,侯晓,元彦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M].西安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员工素质人力资源管理
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浅谈如何坚持与时俱进开展煤矿思想政治工作
中小型企业员工培训策略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提升大连新海天大酒店服务质量的研究
提高员工素质 科学管理 不断提升减速顶的用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