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关联理论看语用翻译

2014-10-21曾晖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

曾晖

摘要: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语言。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依据关联理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用翻译;语用等效

Abstract:Relevance to make theory holds that the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needs to find out relevance through context and inference.Pragmatic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can be achieved on the premise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Relevance theory has become guidance to pragmatic translation.The study on pragmatic transl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relevance theory can make us comprehend source language better , find out relevance and illustrate the trivalent translation progress ,which involves the writer of source language , translator and readers of target language.In this way the translator can identify well with the readers cognition of target language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agmatic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Key words:relevance theory; pragmatic translation ; pragmatic equivalence

引言: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翻译研究涉及到源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语言,是一种语际交流。两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所不同者,前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而后者所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张新红 何自然,2001)本文在概述关联理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的关系,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并结合实际讨论语用等效翻译等问题。

一. 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推理是语言交际的核心

关联理论在批判地继承以互知(mutual knowledge)为理论依据的代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际的推理模式,把交际看作是个示意-推理的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读者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评估(assessment),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包括明示和暗示)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结合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Relevance Principle)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实现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以上论述说明,交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传递——解码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对话语和语境信息的动态推理过程。(张新红 何自然,2001)

2.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认为,选取正确的语境信息作为话语理解的前提,这一过程受制于关联原则,即对最佳关联的获得。交际的目的是求得最佳关联,获得交际者意图的语境效果。听话人的推理过程总是始于在当时的交际场合中他最容易提取的信息,并且他还需要假设该信息与正确的语境结合之后能够产生值得他付出的努力的解释。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听话人继续推理,直到他得到的解释符合上述两个条件。这一个解释才是对该话语或信息的正确解释或理解。

上面的论述说明,关联原则不仅是引导听话人搜寻正确语境的机制,而且也是引导他寻找正确解释的机制。

二. 如何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关联理论认为,我们在翻译理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交际情景和原文的文化背景、推理习惯来理解原文意义,在重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译入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读者的推理习惯来重构原作者的意图。为了完整准确的表达原文含义,使读者领会作者的真正意图,在翻译时,要考虑源语和译入语之间在规约表达式上的差异,译入语的文化语境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为此,我们提倡语用等效(pragmatic equivalence)来解决这种跨文化交际问题(何自然,1994,1997;Baker,1992)。

1.语言语用等效翻译

语言语用等效翻译是指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来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

2.社交语用等效翻译

社交语用等效翻译是指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语用等效翻译所采用的方法最不固定,译者遵循的原则可以是多方面的,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原文提供的语境,译者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领会原著,故译文不一定要拘泥于原文,而是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变洋为土,使他们乐于接受,或强调以原文精髓为目的,译文力求体现原著的风格与文化背景,让读者领会异域风土人情,增长见识。

可见翻译应以语境为依据,因为一方面译者与源语作者的有效交际要靠语境,另一方面译者与译文读者的有效交际也要靠语境,而这两种语境是不完全一样的,要取得翻译等效,译者必须在忠实原文作者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切合译入语语境,取得与原文相同的意义效果。

结语:

关联理论强调了对翻译过程的研究, 以关联性抓住翻译问题的本质特征,对翻译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从而能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译者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源语的意图,然后找出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差异,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及考虑译文在译入语环境的可接受性等。因此译者在处理译文时不必过于拘谨,不要一味照搬原文形象和表达方式,不顾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背景和差异。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译者可以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音译等,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Grice, H.P., 1957.Meaning.Philosophical Review 66: 377-88.

[2]Sperber, D., and D.Wilson, 1986/1995.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Oxford: Basil Blackwell.7:42-46.

[3]何兆熊.新編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2000.

[4]何自然,1992,Pragmatics and Translation.《外语教学》第1 期。收入杨自俭、刘学云主编的《翻译新论》,785-799。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3 - 186.

[6]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季刊),2001,3:285-293.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与旅游翻译的关联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British TV Series Sherlock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汉英隐喻翻译
基于关联理论的高中英语读前活动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