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筝曲《抒情即兴曲》音乐演奏及美学分析
2014-10-21张展
张展
【摘要】现代筝曲《抒情即兴曲》创作于2005年,乐曲浪漫唯美而富有激情,融流行和即兴为一体,是一首现代筝曲中的佳作。该乐曲运用多种节奏对位、重音交错等手法,直抒胸臆,将抒情即兴发挥到极致,对其进行音乐演奏及审美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抒情即兴曲;演奏分析;美学意义
现代筝曲《抒情即兴曲》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授李萌为音乐会而写,创作于2005年8月,乐曲借鉴了传统乐曲《月儿高》的音乐素材,融人流行与即兴的风格,含蓄而奔放,浪漫而富有激情,是一首现代筝曲中的典范。与传统曲目《月儿高》的“散一慢一中一快一散”结构不同,《抒情即兴曲》强调作品的即兴,“随兴之所至地”结构风格。引子在朦胧、飘渺中引入旋律,具有幻想的意境;中间段为即兴展开性乐段,素材紧凑有爆发性,情感含蓄、不定又有着冲动、奔放的情愫;结尾段灵动、缠绕,情感在同音反复中徘徊,终止于开放性不协和和弦,留下无限遐想……调式上沿用了《月儿高》G调式,但在倍低音定弦上形成开放式音响,构成变化。在变音上,《月儿高》是《弦索十三套》中合奏谱,采用雅乐音阶调式,五声音阶中加入了变徵和变宫音;《抒情即兴曲》沿用G调式及变徵音,加入现代和声、复调作曲技法,使音乐富有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结合的身影。在音乐素材上,《抒情即兴曲》沿用了摇指和刮奏的技巧运用,以左手快速上下行流动音来代替刮奏的变化效果;引子借用了《月儿高》中变徵音与商音之间的音程紧张关系,以及主题开始旋律中的花指与主音的素材,在此基础上音乐旋律便富有即兴创作的进行展开,完全脱离了《月儿高》的影子,游移到现代抒情性代表的标签中来。
一、音乐演奏分析
《抒情即兴曲》有许多写作上的特点,也正因为此才得以形成乐曲流行、即兴的风格特征,下面我们一一进行分析。
(一)律动
律动,是在音乐旋律节奏中较有规律的强调重音形成的动感韵律,它打破了节拍中的强弱格次,形成新的强拍与弱拍间的相对固定的模式,从而增加旋律的内在动力和舞蹈性节奏。在此曲中可以看到有大量的强调音乐律动的部分,形成不同动感和内在推动。
乐曲中的律动分为几个不同情况:(1)小指拨弦与和弦音产生的律动(见乐谱54~63小节)。小指拨弦的肉肚音色与义甲和弦音音色相碰撞,在固定节奏型中产生音色不同的对比和强调,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律动节奏。此段在散板之后进入,快速而富有韵律和跳跃感,右手持续性长音摇指中固定左手的音型和节奏、律动,通过变换单音及和弦推动旋律进展,增加新的活力。(2)小指拨弦带重音产生的律动(见乐谱64~77小节)。此段中速进入,右手为旋律性摇指,左手三连音对位,加入强调重音的小指拨弦律动,形成摇指音、三连音与流动上下行强调底音的错落感。之后转入一段散板,以右手单音为旋律,左手七连音但以八个音为重音以循环,律动听似无序但实则非常均匀地穿插而人,虽然是配合主旋律单声部音响,但和声色彩丰富而开阔。同时,融人情感的强烈体验,相互碰撞的思绪体现了不宁、冲动和含蓄、矛盾的情绪状态,感性而唯美。(3)强调后半拍带来的律动(见乐谱94~104小节)。将前半拍弱化或休止,有意识地强调后半拍的律动进行,或在节拍内强调小节内最后的十六分音符的律动,再进行交替、交错的变化,为音乐带来无限动能。(4)不同和弦重音产生的律动(见乐谱105~114小节)。此段左右手不同和弦进行重音对位,同时进行音与律动的重复与变化,形成越来越紧凑的紧张感,强调重音形成的不同色彩和变化。
(二)层次
层次是音乐旋律的递进关系,音乐作品需要层次的推进来推动旋律和高潮,也需要层次来完成结构上的构建。《抒情即兴曲》的另一个显著风格就是对层次推进的运用,非常强调旋律的层次变化,力度的层次推进,及张力的层次展开。旋律的层次表现在对旋律音的级进变化上,如在乐曲116~133小节内,整体旋律成上行递增形式,在两段的重复变化上采用提高八度并加强成音程的层次变化,从而使音乐呈上扬的情感基调。在力度上的层次变化亦有很多地方,如149~173小节扫摇段落,从弱起到nap,再渐强至mf、f,直到ff的力度层次推进,以及引子摇指段力度从mp到mf、mp-mf-f的逐层推动等,都是非常常见的,可见乐曲在细节表现上的细腻之处。
(三)即兴
即兴是《抒情即兴曲》中的关键词之一,即兴是随兴致而起的一种洒脱、浪漫的风格,乐曲不仅整体结构如此,更是随兴加入了很多的片段来印证此曲的流行与即兴。Ad lib.在音乐表情术语字典里是“随兴之所至地(演奏)”的意思,也就是作者所指的具体为即兴的部分,在此作品加上Coda部分,Ad lih.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出现在“四对九”的复杂对位之后,左手三十二分音符像模仿刮奏一样流水般上下行演奏音阶,与右手不规则的装饰音、十六分音符及三连音等进行非严格对位,达到左右手互不干涉的境界,确有如诗人饮酒作诗般的洒脱与豪情。第二次出现在中板段落摇指之后,右手单音旋律与强调小指拨弦的七连音形成一对八的重音及旋律错落感,加上较为自由的渐慢和强弱的变化,以及停顿,引发出作品最动人的与自我内心相对话的唯美篇章(见乐曲78~91小节),可以说这种即兴是与情感变化息息相关的,可能是一个小的情绪变化就引发了即兴创作的灵感和方向,从而带来无限的衍续空间。第三次出现在乐曲多音摇指和刮奏引起的作品高潮后,即兴的引入突然使时空宁静下来,三音循环的十六分音符高低错落有致地均匀进入,加入之后左手不同和声的交错,以及再后来右手装饰性音、主音与左手的对峙,使这次的即兴段落清新雅致,动静相宜。第四次出现在Coda段落,随着音乐结构渐入尾声,即兴的情绪一次次迭起,涌动,依依不舍般进行最后的告别,好像已经要结束,却又引入更强烈的情绪,十分动容。
还有引子段落Agitato a libitum的即興,以及乐曲中时不时加入的散板“艹”片断(如乐曲29小节、42小节),以及结尾(216~217小节)在同音反复中结束的即兴的散板等,都使这首作品以名副其实即兴的标签。
(四)演奏技巧
演奏技巧除了摇指、左手流动音阶外,作品比较强调装饰音、复杂对位及小指肉肚拨弦的技巧。以出现装饰音最多的较快速度Andante段为例,装饰音不只是对《月儿高》素材的引用,更是对旋律的进行起到如细雨般润色的作用,它使得主音的进入不那么的突兀,与左手复杂节奏型交错而别致。不经意的装饰音还起到丰富音响、升华音色等作用,细细体会别有一种灵动的风格。对位技巧是这一作品的难点所在,大量的左右手三对二、四对九节奏,以及复杂的即兴段落不严格对位等,都对理论及技巧有较高要求。这种左右手不常规节奏的对位关系像是活动在空间的两条不相交的旋律线,各有各的轨迹,偶尔进行一下交流和对话。这种双声部思维给乐曲的抒情和即兴带来很多元素,是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亮点所在。而作品中青睐使用小指肉肚拨弦的技法,则是对音色变换和加强律动效果的体现。为了突出作品抒情性和即兴的特点,以及虚实结合的变换,小指音色的独特性为作品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生命力。
(五)变化
乐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变化非常之丰富。无论是乐曲节拍拍号的变化(可以看到很多诸如Vivo活跃的段落中4/4、3/4、5/4、7/4、2/4的拍号变化)、节奏变化、律动变化、力度变化还是音色、旋律音等,都是处在变化与不稳定之中的,不断进行着变化、对比,让音乐具有新颖、丰富和强烈的流动感,不拘于某种素材的框架和形式。表现有限中的无限空间,正是这首作品所带给我们的享受。
二、作品审美
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曲者赋予作品的审美价值。第一,崇尚变化。节奏多变,拍号多变,多用级进,且旋律变换、力度变化、重音变化等无不体现在作品中。丰富的变化是美的,新的素材的引入是美的,以变为美,以丰富为美。第二,强调即兴,情感流动的思绪。作品抒情、唯美、浪漫、感性,情绪的流动和宣泄时时处于含蓄而又开放的状态中,融入强烈的真挚情感,是这首作品要表现的。而多变的旋律、复杂的节奏,或是所强调的变化、即兴、层次等都是外在形式,情绪才是真正要表现的意义。第三,中西方音乐风格的融和。作品既有东方古典音乐旋律的唯美,又有西方作曲法中对和声、复调的运用;既有西方开放式的和弦,对情绪解脱、释放的追求,和声、多声思维的形式,又有中国古典的含蓄婉约之美。这些作品所显现出的特点正是现代筝乐发展中所积极探索和追求的,《抒情即兴曲》这首融流行與即兴、抒情与即兴为一体的现代筝曲,正发挥着它现代气息的影响力,被更多人所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