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日汉语教学中文化课的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

2014-10-21冯帆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对外汉语

冯帆

摘要: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对文化类专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作以探讨,并分析中日文化对比教学在对日汉语教学文化课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日文化对比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因此文化课的选题与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对外汉语教师的难题。特别是在国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学生长期处于非目的语学习环节中,对目的语以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课“教什么、怎么教”——这一问题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在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其中文化类专门课占了很大比重。笔者认为,即使是对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开设此类文化课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一. 在文化类专门课上“教什么”

张占一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分为文化因素教学和文化知识教学。文化因素,是指没有独立的单位(词汇)、形态标志(语法)和物理形式(语音),文化因素的体现,是在其它语言要素形式的表达中体现出来,如汉字、词汇、句子等的具体运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因素。文化知识,是独立的语言系统,包括形式化符号化的价值观、习惯、风俗等文化意识,如:中国历史、中国道家思想和中国民间传统习俗等。

由上可以看出,这一类型的文化类专门课应属于文化知识教学,涵盖面非常广,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体现。那么,如何选取适合教学对象的课程内容,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定性”与“定量”这两个方面来看。

1.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对课程内容作以“定性”分析

教学对象国籍、年龄、受教育水平、汉语知识水平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对汉文化的接受程度不同。比如同处于“汉文化圈”的韩国、日本学生,其对于儒家文化、孔孟之道、《论语》的学习与理解肯定高于欧美学习者。因此,通过分析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化课教学内容,这才是最关键的。比如对低龄学习者,可以从简单的剪纸、画脸谱开始教起,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对欧美国家学习者,由于其本名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反差,因此要从最浅显易懂的知识着手,如中华传统节日、民间传统习俗等;对日韩等“汉文化圈”内的学生则可从较高起点开始,如《论语》、书法、京剧等。

2. 把握教学时长对课程内容作以“定量”设计

根据授课时长对课程内容作以“定量”设计。比如一节课45分钟,除去引入、学生讨论、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后余下的时间是多少,在这些时间里教师可以讲多少,学生可以接受多少,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进去,避免出现“讲不完”或是“时间过剩”的情况。同时,也应该横向考虑到在这一学习阶段中针对文化课一共安排了多少课时,从整体规划的角度去考虑课程内容的“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或是不足的问题。

二. 这类文化课“怎么教”

无论是侧重于实际动手操作的剪纸、绘脸譜,还是侧重于知识传播的文化讲座,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以日本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从中日两国文化对比的角度切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中国与日本同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两国间的文化交流长达两千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唐朝,中国社会处于经济繁荣、制度完备、文化昌明的全盛时期,这对隔海相邻的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成为日本竭力效仿和学习的对象。正是在这样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之中,中国与日本形成了极其相似却又有着很大差异的本名族文化,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比与分析也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在对日汉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种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文化课的教学中引入中日文化对比教学,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日本有很多节日都是由中国传播而来,经过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与发展,遂演变成了与中国传统节日“同源不同俗”的、具有本名族特色的节日。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等。由于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废除了农历,所以这些节日现在都挪到了公历的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和八月十五日。日本人在庆祝这些节日时也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五月五日现在演变成了儿童节,有男孩的家庭要在院子里竖起高高的旗杆,悬挂彩色的鲤鱼旗来保佑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茁壮成长,有鲤鱼跃龙门一般的勇气和实力;七夕则每家每户都要在竹支上悬挂写有自己心愿的彩色纸条,据说如果诚心祈祷的话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中秋赏月的习俗更是延续至今,到了八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户户供奉上糯米团子、红薯、苹果、栗子、芦苇杆等象征着秋天丰收的农作物,全家人在月下一边饮茶、吃糯米团子,一边赏月,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当汉语课正好遇上这样的节日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做一个有关该节日的专题文化课。比如端午节,日本的学生们习惯了把这一天当做儿童节,可是听过屈原投江的故事后也会感慨万千,再讲到赛龙舟、包粽子、戴香包、栓五色丝线等等一系列端午名俗时,便都坐不住了,对这种中国味儿十足的节日感兴趣极了。到了七夕,可以给学生讲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讲“鹊桥相会”,讲“乞巧”的风俗习惯。中秋节的时候,给学生讲嫦娥和后羿的故事,讲月宫里的玉兔和砍桂树的吴刚,讲中国人在这一天一定要一家团聚,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在普及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展开中日间不同习俗的对比。比如同样的节日,中国和日本的起源有何不同、风俗有何不同、以及饮食上有何不同。通过这样的文化对比教学,学生在加深印象的同时对汉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在文化课上学到的汉字、词汇也可以反哺到语言知识的学习中去,从而达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杨瑾.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方法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7).

[3]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对外汉语
浅议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